认证主体:蒋**(实名认证)
IP属地:湖南
下载本文档
元宵小班教案一、基本信息1.教学对象:小班幼儿2.教学时间:[X]分钟3.教学地点:幼儿园教室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幼儿能够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时间和相关习俗。知道元宵是元宵节的特色食物,认识元宵的外形和口味。学会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元宵,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和故事讲述,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制作元宵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尝试和探索,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合作中交流和分享,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让幼儿在制作和品尝元宵的过程中,感受节日的欢乐氛围,体验与同伴共同庆祝节日的喜悦。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了解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和习俗。熟练掌握制作元宵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元宵节习俗背后的意义,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确保幼儿在制作元宵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出现烫伤等意外情况,同时保证制作出的元宵质量。四、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元宵节的氛围和相关知识,增强幼儿的感性认识。2.故事教学法:讲述元宵节的传说故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节日的由来。3.实践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元宵,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4.小组合作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活动设计教师提前准备一段热闹的元宵节视频,包含舞龙舞狮、猜灯谜、逛花灯等场景。播放视频前,教师神秘地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特别热闹的地方,看看那里都在干什么。”然后播放视频。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刚视频里看到的是什么呀?你们有没有过过这样热闹的节日呢?”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2.时间分配播放视频:3分钟提问互动:2分钟(二)新课讲授(15分钟)1.元宵节的由来(5分钟)讲解:教师生动地讲述元宵节的传说故事——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叫元宵的宫女,她思念家人却无法出宫。大臣东方朔为了帮助元宵与家人团聚,想出了一个计策。他在长安街上散布消息,说火神君将在正月十五火烧长安。汉武帝惊恐万分,向东方朔求助。东方朔让元宵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在正月十五晚上让全城张灯结彩,燃放烟火。汉武帝照做后,长安城平安无事。此后,每年正月十五,人们都张灯结彩,吃汤圆庆祝,逐渐形成了元宵节。演示: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通过简单的图片展示,如宫殿、汤圆、花灯等,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2.元宵节的习俗(5分钟)讲解:教师介绍元宵节的其他习俗,如猜灯谜、舞龙舞狮、逛花灯等。猜灯谜: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谜,既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舞龙舞狮:龙和狮子是吉祥的象征,通过舞动龙和狮子来祈求平安和丰收。逛花灯:人们会制作各种精美的花灯,提着花灯逛街,欣赏美丽的夜景。演示:教师播放一些猜灯谜、舞龙舞狮、逛花灯的视频片段,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这些习俗的热闹场景。3.认识元宵(5分钟)讲解:教师拿出一个元宵,向幼儿介绍元宵的外形是圆圆的,象征着团圆。然后介绍元宵的口味,如芝麻馅、豆沙馅、水果馅等,并简单描述不同口味的特点。演示:教师将元宵切开,展示里面的馅料,让幼儿观察元宵的内部结构。(三)实践操作(20分钟)1.材料准备糯米粉、各种馅料(芝麻馅、豆沙馅、水果馅等)、小碗、小勺、一次性手套。2.小组分配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名幼儿。3.制作步骤讲解与演示(5分钟)教师先将糯米粉放入小碗中,慢慢加入适量的水,一边加水一边用小勺搅拌,然后开始揉面。教师示范揉面的动作,将面团揉成光滑的状态。教师拿起一小块面团,搓成圆形,然后用小勺挖一勺馅料放在面团中间,像包包子一样将馅料包起来,最后搓成圆形的元宵。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强调注意卫生,提醒幼儿制作前要洗手,制作过程中不要将馅料弄到眼睛或嘴巴里。4.小组制作(1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制作元宵。教师在每组旁边观察,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合作。提醒幼儿如果面团太干可以适当加水,如果太湿可以再加一些糯米粉。对于遇到困难的幼儿,教师引导小组内其他幼儿一起帮忙解决。(四)成果展示与分享(10分钟)1.展示每个小组将制作好的元宵放在盘子里,展示在教室的桌子上。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各个小组的作品,鼓励幼儿互相观察和评价。2.分享教师邀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制作元宵的感受,如“你喜欢自己做的元宵吗?”“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让幼儿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和快乐。教师也可以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简单评价,肯定幼儿的努力和创意,如“你们看,这组小朋友做的元宵大小都很均匀,颜色也很漂亮,真棒!”(五)品尝元宵(10分钟)1.煮元宵教师提前将幼儿制作好的元宵煮熟,盛在小碗里。2.品尝分享教师给每个幼儿分发一碗元宵,让幼儿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元宵。鼓励幼儿互相分享元宵的口味,交流吃元宵的感受,进一步感受元宵节的欢乐氛围。(六)课堂总结(5分钟)1.回顾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节日呀?”“元宵节有哪些习俗呢?”“我们还做了什么呀?”引导幼儿积极回答,巩固所学知识。2.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继续感受元宵节的快乐。(七)作业布置(5分钟)1.作业内容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用彩纸制作一个花灯,并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分享。2.作业目的通过亲子合作制作花灯,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元宵节的认识和喜爱,同时增进亲子关系。让幼儿在制作花灯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动手能力。六、教学内容分析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幼儿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个欢乐的节日,更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能够初步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习俗等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情感培养和社会交往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有助于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幼儿今后的文化素养提升奠定基础。同时,制作元宵的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七、反思1.目标达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幼儿能够较好地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幼儿们了解了元宵节的由来、习俗,认识了元宵,并且学会了制作元宵的基本方法。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幼儿们通过观看视频、听故事、实践操作等活动,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基本达成,幼儿们对元宵节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氛围,增强了民族自豪感。2.问题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幼儿在制作元宵时,手部精细动作不够熟练,包馅料时容易出现困难。这可能是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手部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另外,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个别小组的幼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出现了争抢材料的现象。3.方法效果直观教学法、故事教学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合作法的综合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视频、图片和故事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实践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参与度。小组合作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但在实践操作环节,由于时间有限,部分幼儿没有充分完成自己的作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4.学生反馈从幼儿的反馈来看,他们对本节课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尤其喜欢制作元宵和品尝元宵的环节。幼儿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在分享环节,幼儿们都很乐意讲述自己制作元宵的过程和感受,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神情。5.改进措施针对幼儿手部精细动作不熟练问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