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来历!蕴含着天地人之道

中国的节日,是一种符号代表,是一种文化载体,它表现了在岁月长河中所沉积下来的历史烙印和时代属性。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教授高丙中,在一次采访中谈到关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问题,他说到,文化有认同文化和消费文化之分。前者如除夕守岁、阖家团聚,这种文化被我们的内心认同,成为内心的表达;后者如时尚,尤其是好莱坞大片,往往要花钱享受,但用完了,就过去了……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极其多样的习俗的代表,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思想精华。它们的设置表达了阴阳平衡、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欣赏柔美的美学取向和追求团圆的伦理观念。这种美好的情感不仅生长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也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和自信心的体现。

所以,作为国人,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节日,更加需要读懂"节日"背后隐藏的哲思和文化。

那么,元宵节有何来历?有何风俗?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这个节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又称为"上元节"(北魏时期,道教笃信"三元神",其中包括"上元天官""中元地官"及"下元水官"三位神灵,他们的生日,分别为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及十月十五,所以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灯节"(元宵是一个以灯为俗、借灯兴舞的狂欢之节,所以又称"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将夜称为"宵",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每一个节日都有自己的来历和典故,这些流传说法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性。关于元宵节有两种流传较广的说法: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陈连山先生认为,元宵节起源于汉武帝创立的泰一(太一)祭祀,本身是皇家祭祀。这类祭祀,是要在新年的第一个满月之夜燃火直到通宵,表示一种天人都能够求得平安康泰之意,作为"守岁"的延续。宋洪迈在《上元张灯》﹣文引用了这个说法,云:"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这种说法和"节庆"的概念更加贴近。还有一种说法则比较有宗教意味,认为元宵节初衷是为了弘扬佛法,汉明帝下令正月十五日的满月之夜要在宫廷、寺院"燃灯表佛",在佛教中,灯为法,示寓能够引领凡夫走出无明世界,通向极乐光明。而到了唐代,元宵灯节发展到盛况空前的规模,并同时出现了赏灯和其他一系列民间狂欢活动。唐睿宗时期,正月十五的"春灯节"正式确立。南宋时,人们为了增添乐趣,就将谜条系在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既能够赏灯,又能够猜谜,不仅有了审美性还出现了娱乐性。

元宵节在汉代出现后,到东汉末年,才开始成为节日。直到隋代初期,元宵节才完全成熟。明清以来,元宵节通常被百姓当作春节的结束,因而极其热闹。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最主要的几项就是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娱乐游行等。

众所周知,上元节总是要吃上一碗寓意团圆幸福的元宵,这个习俗可能是从宋代开始的,不过当时还不是叫"元宵",而是称作"浮元(圆)子",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因为这种用糯米做成的球形甜点,煮在锅里的时候,上下飘动,熟了之后就浮了起来。到了明朝"浮元(圆)子"才改叫"元宵"。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赏花灯是元宵节的中心活动。花灯通常分为吊灯、座灯、壁灯、提灯几大类,它是用竹木、绫绢、明球、玉佩、丝穗、羽毛、贝壳等材料,经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的一种工艺品。种类十分之多,有儿童的鼓仔灯、店铺的走马灯以及寺庙的彩灯等。

游花灯的同时猜灯谜,这也是元宵节的重要活动。由于寺庙是民众闲暇时聚集的场所,所以以往灯谜都是在寺庙里举行,同时伴有花灯展示和竞赛。古时猜灯谜,由庙里相关人员主持,在花灯下绑上一个谜面,猜中了可以得个奖品回家,场面热闹而温馨。

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传统节目。各式各样的灯谜,造型精美,欢迎关注公众号诸子学,内容包含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享受中展示出你的智慧与博识。

元宵节的娱乐游行活动中还有高跷、旱船、舞龙、舞狮、秧歌、抬阁等传统艺术表演。其中当属舞龙舞狮最为热闹,锣鼓喧天,鞭炮声不绝,将元宵节的气氛推向高潮。

早期的龙灯,长七八丈,在竹鼓上贴纱,作为龙形的灯笼,"弄龙"就是十几个人将点了蜡烛并绑在木棒上的龙头和龙身抬着走,看着龙头追逐龙珠而起舞,优美的姿势让人目不转睛。"舞狮子"则是由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象征着吉祥如意,寄托了民众希望消除灾难、安康吉祥的美好意愿,

尽管各地过元宵节的风俗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人们期盼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的心愿。

☉欢迎转载,感恩分享:图文来源于书籍北大国学课,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HE END
0.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来历1、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来历 1、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2、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jvzq<84o0;8iwj~w0eun1qzc|z513?gdC:lB3@895:>0
1.关于元宵节的来历作文(十篇)篇1:元宵节快乐600字话题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元宵节,我过得很快乐,不是玩得快乐,而是做得快乐。 This years Lantern Festival, I am very happy, not to play happily, but to do happily. 老姑开了一家烧烤店,元宵节晚上,我去店里玩。 jvzq<84yyy4lcr}wg:4dqv4u13=3;nj9edg:dj:54d76gk68h9k4:98gh1
2.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 1、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或灯节,这是一个吃汤圆赏灯的节日,据民间风俗史书上记载,元宵始于隋朝末年,相传是在公元610年正月十五,隋炀帝扬广为粉饰太平,炫耀民富国强,下令在洛阳城里搭起座座高台戏棚,调来全国各路高手戏班,从十五之夜开始,夜夜花灯高招,歌舞生平,弦歌不绝。一时间,看灯的、听戏jvzq<84o0tomk:60eqs0z€>372741
3.春节吃元宵的来历春节吃元宵的来历 四川习俗,正月初一早上吃汤圆,即元宵,又叫汤圆、粉果子、浮圆于,这是春节食俗的一种。北方过春节普遍吃水饺,南方各地普遍吃元宵、年糕和面条。这和元宵节是两码事。初一早上吃元宵,意在祝全家团圆和睦,并借以表达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的心愿。宋朝时把元宵叫做圆子,后来南方称作汤圆,北方称作元宵jvzquC41okttw7mvvrio0lto1ktgq8mvon532:96365QYJ_C\KRB\^^0ujznn
4.​元宵节的起源故事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璀璨明珠,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其来历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传,元宵节起源于西汉时期。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戡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从此,这一天成为了全民欢庆的节日jvzquC41yy}/iƒkcp0ipo8cvct04=<85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