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风似剪刀”……古诗里的气象,你知道几个立春元宵相连,本世纪仅有次!!明月苏轼梅花杜甫丸子坚果

2月8日,我国中东部今年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雨雪过程进入鼎盛时段,江南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西北等局地有暴雪。

2月9日,中东部雨雪减弱,华北大部及东北地区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雪,局地中雪;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福建西北部、江西大部、湖南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雨,局地大雨。2月10日,北方雨雪过程基本结束。

小编提醒大家:

清晨和夜间的气温还是比较低

特别是北方地区

出门前记得穿暖暖

洋葱式穿衣法也可以继续用起来啦!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

上下五千年的思想结晶

为我国民族文化

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你注意过古诗中的各种气象吗?

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中的气象——风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绝 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人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深夜挑促织,异地思欢情。一悲一喜,悲喜交织,以欢掩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强烈思亲之情。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醉”字,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节选

【唐】贺知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古诗中的气象——云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古诗中的气象——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

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致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古诗中的气象——雪

绝 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窗含西岭千秋雪”,写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

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雪 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

前人已经注意到梅与雪的这些特点,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但是此诗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昨日上午10时42分,我们迎来了立春节气。今日(正月十五),我们又迎来了元宵节。两个节令(节日)紧相连,可谓是“喜上加喜”“双喜临门”。这种有趣的巧合,源于两种历法的“激情碰撞”——立春在公历中的日期基本固定,在每年的2月4日左右。但是,元宵节在公历中的日期却并不固定,仅以21世纪为例,它会出现在公历2月4日至3月5日之间的任何一天。

在21世纪(100年中),立春、元宵二节紧相连只有6次。据统计,分别是2004年、2023年、2042年、2061年、2080年和2099年。此外,也有立春与元宵同在一天的情况,但是比较少见。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1966年,那一年的立春和元宵同在公历2月4日,而21世纪并没有这种情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又是一年的上元佳节。正月是(农历)元月,十五日是月圆之夜,而夜为“宵”,故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意即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光绪版《缙云县志》载:“元宵,张灯、放花爆,有桥龙灯、彩茶灯、竹马灯、台阁灯,锣鼓喧天,谓之‘闹元宵’。”

注意,道教习称天、地、水为“三元”,奉之为天官、地官、水官之神。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同“三元”相配合,即是(上元)正月十五是天官之圣诞日,(中元)七月十五是地官之圣诞日,(下元)十月十五是水官之圣诞日(一般来说,上元是“人”节,中元、下元为“鬼”节)。

西汉司马迁创“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据《史记》记载,是日原为汉家祀太一(道家之说)的日子,自黄昏达旦,百姓多于是夜出游观灯。自佛教传入后,与佛教正月十五“燃灯表佛”之仪融合。此后,祭祀之义减去,而观灯之举渐起,至唐代遂成风俗,故又称为“灯节”。

注意,自先秦开始,历代王朝就实行了严格的宵禁(禁止夜间活动)政策,对于“犯夜”行为,处罚严厉。但在上元节期间,政府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即“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到了宋代,“元宵节”的叫法后来居上,故“元宵”逐渐替代“上元”成为这一天节日的主要称呼。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是日,白天饮食有年糕、饺子、汤圆(元宵)等,南北方因地而异,并举行各种娱乐和杂耍活动;晚上出门赏月,百戏社火,燃灯放焰,喜猜灯谜,以示庆贺,堪称中国版本的“狂欢节”。其中的节令食品汤圆(元宵),它寄托了人们祈求新一年圆满顺遂的心愿。

南北方的汤圆(元宵)所用材料一致,但做法不一,即“南包汤圆”和“北滚元宵”。北“元宵”是用干糯米粉滚成像核桃大小的圆子,馅心是核桃肉、瓜子、青梅、红瓜等与熟猪油、白糖、面粉糅混制成的。南“汤团(圆)”是用浸透了的糯米水磨粉做成,中间包猪油豆沙或猪油白果。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圆月之日,故又有“第一良宵”之称。在中国古代,受传统礼教束缚,妇女大多没有人身(与精神)的自由。元宵节没有宵禁,男女老幼均可上街观灯,却是实打实的“情人节”,是(古代)单身男女相遇相识(成伴成亲)的重要日子。

“正月十五大似年,吃块肥肉好下田。”元宵灯会的结束,代表着“年节”(即广义“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的终结,此后,一切复常,故民谚云:“过了正月廿,龙上天,佛归殿,娜妮(年轻女孩)做花线,老太婆拆破片(拆补被服),种田人去下田,读书学子归书院。”

综合自跟着诗词去旅行、中央气象台、《衢州晚报》、百度百科、《现代快报》、新华社、《科普时报》、地理蹊等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元夕的解释|元夕的意思|汉典“元夕”词语的解释旧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是夜称元夕,与"元夜"﹑"元宵"同。 © 汉典 元夕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元夕(元宵节别名) 上元,元夕指的都是元宵节。其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农历里正月为元月,然而古人称夜晚为宵,而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传统民俗,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jvzquC41yy}/|mne0pku1qfpu1+F7.=7':9&G>*C6'?6
1.【网络中国节·元宵】元宵节的起源由来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jvzq<84yyy4rvqsgyu4ptp3ep1€iwjsvk1814<2241641lru3;>49:ftvkimg7xjvor
2.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生活经验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称是日,水官根据考察 , 录奏天廷 , 为人解厄 。这一天,道观做道场 , 民间则祭祀亡灵 , 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 。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宵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下元节jvzq<84yyy4okwlzkcrppp3eqo5d1964I[62M;5460nuou
3.元宵节有什么传统习俗闹元宵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寓意兆头“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元宵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一个以灯为俗、摆龙舞狮的日子,也是民间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今年正月十五是几月几号放假吗 元宵节有什么传统习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jvzq<84yyy4np€3ep1zpw{4nx{uv1:>6;7>70qyon
4.春节,元宵节,重阳节,端午节,中秋节的各个农历是多少?人们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时间,和习俗分别是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现代,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宵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明节 参jvzquC41o0iiwjsi/hgo0lto1pkxu8sep5yde|xivizegy
5.山西老字号食品品牌的发展现状及研究——以老鼠窟元宵为例老鼠窟元宵从未在大街小巷广告牌或是媒体这样的线上线下的传播渠道上采取任何宣传方式,不仅没有线上销售渠道,并且在百度百科、微信公众号以及其他搜索平台都难以查到企业相关产品信息,并且在大街小巷也很难见到关于老鼠窟的广告宣传,全靠老太原人口口相传至今,虽然已经打下不小的名气,但是仍有一部分太原人不知道有jvzquC41gf{/ulqx0io1ltpvgtu1;544/681:71eqtugwya34=:9:650jzn
6.元宵节在家如何自制元宵?做元宵需要哪些原料?元宵怎么做更健康?做肉麸元宵 有收敛止汗作用,可治疗小儿盗汗。 做法:糯米250克用水泡两天,淘洗干净,水磨成浆,白布滤过,晒干成粉。小麦麸60克炒成黄色,猪肉剁茸,葱、姜切成末,加盐、味精、清水适量,搅拌成馅,用加工好的糯米粉包成元宵,沸水中煮熟可食。 综合百度百科、中国妇女报 jvzq<84jgpgo0lmkpc4dqv3ep1s04974/2803<4eqpzfp}d63:=5:@8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