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导语:中国节日多到你想象不到,如植树节、清明节、劳动节、青年节、护士节、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中国医师节、中国农民丰收节、国庆节、老年节、记者节、教师节、中秋节等等。那么,你有听说过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农历7月14什么节日?七月十四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家家都会上坟扫墓、祭拜祖先,下面一起来了解下这个特殊的节日。

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七月十四

在中国,七月十四是中元节也称为鬼节。

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

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七月十四/十五日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元节

农历7月14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盂兰会」。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盂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是道教的说法: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民间的重要的节庆。在古代,民间在这一天以刚收成的新谷祭拜祖先,而佛教的盂兰盆节,及道教的中元节亦在同一天。又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在这个月当中间,「好兄弟」们都会来到来人间受人祭拜,由种种的由来融合成今日的「中元普度」。

台湾在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皆杀猪宰羊,准备极为丰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与阴间鬼魂。各地并有许多传统的普度活动,尤以基隆的中元祭最具特色。

农历七月十四中元节

中元节的历史发展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七月半祭祖习俗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秋尝祭祖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俗道僧三流合一。民间有慎终追远的传统,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举行。如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人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在旧时,中元节不仅具有信仰维度上的重要意义,在世俗层面,也是一个群众参与度很高、具有鲜明娱乐功能的节日。

在20世纪20-40年代,七月半是个隆重热闹节日。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七月十四节俗的首要内容。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

20世纪50年代,七月半祭祖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传统七月半祭祖都是商办官助,可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

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七月半祭祖,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文革”时期,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七月半祭祖节也没能幸免。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七月半祭祖节却被冷落了。

到了当代,虽又重提传统文化的复兴,但“七月半”祭祖追远的文化意蕴很大程度上与清明节共有。加上由后期演变成的“中元节”所赋予与鬼魅“迷信”的密切关联,所以在现有的节日体系中并没有得到突出。如今原始内涵的“七月半”祭祀活动,多是民众自发地、零星地在家庭内举行,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公共性。

生活小知识推荐》》

四川陕西河南湖北等多地将遇较强降水 部分区域有大暴雨并伴强对流天气

今日多区域遇大到暴雨 华西需防次生灾害 江南华南高温持续后将有波动

天气蓝色预警来袭 多区域将遇雷暴大风、冰雹及短时强降水

中央气象台9月5日10时续发暴雨蓝色预警 多区域将遇大到暴雨 局地伴强对流

今年第15号台风“琵琶”进入日本和歌山县正快速东偏北移动并逐渐变性为温带气旋

未来十天华西多雨江南华南北部仍有高温

华西秋雨8月25日开启偏早8天 未来十天多地降雨频繁 北方遭冷空气大风降温

中央气象台9月4日06时继续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多区域及东海东部海域将遇大风

THE END
0.古城的传统节日:七月十四过鬼节我们小时候不懂拜的是什么,问大人们他们总是说拜的是“鬼” 七月十四这一天的晚上,在村边、大路旁都会看到一排排的蜡烛发着光,不同的村在不同的路段祭拜。点好蜡烛,烧了纸品,等一会儿就把碗里的饭、菜全部倒掉给“他们”吃,最后是放鞭炮,端饭菜的托盘拿回来后,都不会直接拿进家里的,反扣着放在外面,jvzquC41yy}/lrfpuj{/exr1r1h33:>37hggfn
1.农历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农历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七月十四(节日) 1来源 盂兰节(鬼节)原意是敬贺和感恩的意思,最起源是公元前五世纪的印度。佛经《枷蓝经》中有这段记载:佛祖座下神通力最强的弟子,目犍连,他的母亲生前作恶太多,死后堕入阿鼻无间地狱,受无间苦。目犍连虽然神通力最强,却始终要看着母亲受苦,无能为力,便求助佛祖。佛祖jvzq<84yyy4vpsx0eqs0|863::7427mvon
2.农村农历七月十四日是什么节阳历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你所说的在农村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应该是指农村所传说中的鬼节日,也叫中元节或孟兰盆节。 在我们这里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甚至提前几天),就要开始上坟烧冥币纸钱,金银元宝,各种颜色的纸张(代表是布匹)等物,表示对亡去人们的尊敬祭奠。 在我们豫北这里每年有三个祭奠日(也称鬼节龄)一,清明节。 二,农历七月十jvzquC41pg}t0}jujk77:7hqo1npv8:64;=/j}rn
3.七月十四鬼节有什么禁忌七月十四鬼节有什么禁忌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1、晚上不要出门,这是好兄弟们的活动时间。 2、不要去海边,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3、少出游,免得好兄弟跟踪。 4、不要开刀动手术,以免好兄弟捣乱。 5、不要结婚,免得遭好兄弟眼红。 jvzq<84|y0tbfjt0eqs0vxuke1k8c?=3g7hg:l4325=:;8
4.中元节是什么节日一般认为,中元节也即为“盂兰盆节”;其实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误解。正确来讲,七月十四祭祖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是分属于民间俗信、道教与佛教的说法,三者呈并列关系,而非一个节日的三个不同名称。自道教兴起后,“三元说”的“中元”二字,在唐中后期正式被固定为节名,并将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这个节日是三俗jvzquC41yy}/z~jzkng/exr1lkkskƒmkujo0zrfskvgkknwk1e;93<6:0jznn
5.农历七月十四“盂兰节”客家人要吃“刀麻切”南方plus8月24日(农历七月十四日),是中国传统的“鬼节”,又称盂兰节,中元节,一般人会在这天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祭拜祖先。但是,樟木头客家人却称这一天是“小节”,而且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美食以示庆祝。 而“刀麻切”是樟木头客家人在“盂兰节”当天的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看似简单,但要做出好的味道,还得花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2:9=1475d3=82379/j}rn
6.中元节是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农历七月十四/十五。该名中元节是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农历七月十四/十五。该名最初为道教所称,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又称亡人节、七月半。中元节带有祭祖和感恩的双重功能,孝文化是其精神内核,也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中特殊的存在,是中国人对逝去父母以及亲人表达孝敬、思念的重要节日。 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祀节日jvzquC41o0qvcrpcpogoj~f0eqs0yngu1yusnm4345>27>5947>:5:99:898
7.农历7月14号是什么节日?(其实,很多人认为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七月三十日,鬼门关,一个月的中元就这样结束。) 寒衣节(十月初一),上坟祭祖,最主要是制冥衣,买纸扎成,包起来晚上在门前烧。钦天监要在这一天颁布新的皇历。 一般人都认为,七月十四是jvzquC41yy}/|~uw0et0|qnujk552B>78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