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七夕七夕节各地不同的习俗

不光是象征爱情的“情人节”

在祖国各地

七夕节还是一个十分“好玩”的节日

自古至今积累了各种民间习俗

且南北各地花样繁多

我们一起来看

在浙江嘉兴塘汇乡古窦泾村,有七夕香桥会。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约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广东的七夕,是属于年轻女子的日子。年轻的姑娘们尽情梳妆打扮,身着新衣,搽脂抹粉 ,淡扫蛾眉 。如天仙下凡般,或自娱自乐,吟诗作对,行令猜谜,或围坐桌旁,讲述牛女故事、诗文典故,倾听琴萧粤剧。

在广东,在七夕,只要青年男女参与其中,想必,都会遇见命里情郎,双栖双飞。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州、邹城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甘肃乞巧主要分布于陇南礼县、西和一带。“乞巧”是向神灵讨要智慧的意思,乞是乞讨,巧则是心灵手巧,有巧思妙想,其实质是说有智慧。乞巧是一个流传甚广,历史悠久的古老民俗。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极左思潮和现代文明的双重冲击,这一古老民俗在全国已经基本绝迹。

春倌“说春”中国西和乞巧女儿节从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晚上开始,一直持续到七月初七晚上,时间长达七天八夜,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民俗活动之一。整个活动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每一环节均有歌舞相伴,又有几个富有特征性的仪式,因而留存了大量的乞巧唱词、曲谱、舞蹈形式以及与农耕文明相关的崇拜仪式,还有与生活相关的纺织女工、服饰、道具、供果制作等。其活动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民俗程式保留之完整,在全国绝无仅有。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测试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七夕节

与现代生活互相融合

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表现形式

比如和心爱的人一起逛街、挑选礼物、看场电影或在安静浪漫的地方共进晚餐等,而七夕节牛郎织女的传说,对爱情的忠贞,对誓言的信守,都将变成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 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这也是今天我们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节日的最大价值所在。

THE END
0.牛郎织女的传说:七夕节《牛郎织女的传说:七夕节》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元素,以故事为主线展开,立足于真实的民间生活,自然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使读者在阅读中既感受到温暖和爱,同时也自然而然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唤起心灵深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长存记忆之中。 jvzquC41ujuq3==689>40v3{qw€bp7hqo1}teptqfu5eg}fkn18grj:uk:i1nyn
1.《牛郎织女的传说:七夕节王早早》简介书评当当文轩网旗舰店在线销售正版《牛郎织女的传说:七夕节 王早早》。最新《牛郎织女的传说:七夕节 王早早》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牛郎织女的传说:七夕节 王早早》,就上当当文轩网旗舰店。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3::74;?72?3jvor
2.七夕节的传说范文染指甲。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 妇女洗发。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 七夕节牛郎织女的传说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常受哥嫂虐待,与一头老牛相依为伴。老牛感其善待,面授计谋,教他如何娶织女为妻。有一天,众仙女们到银河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3;;4ivvq
3.方寸世界中的节日(二十一)七夕节—牛郎织女耄耋野草《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特种邮票 2010年8月16日是我国农历庚寅年七月初七,即我国传统的七夕节,为欢庆七夕节,国家邮政发行《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特种邮票,它也是继《民间传说--许仙与白娘子》“民间传说”系列邮票的第5组,邮票全套四枚。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因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演绎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已有jvzquC41dnuh0|npc0ipo7hp1u5cnxla;d<8hj>:23642;z80jznn
4.七夕节起源于南阳牛郎织女传说的诸多版本中,都离不开织女的纺织技术。盘古开天发源地的民间传说中,描述了织女如何传授养蚕、缫丝、织绸技术。这与很有名望的南阳丝绸有着渊源的关系。由七夕节衍生出的乞巧风俗活动,主要因为织女是“天帝之女”,心灵手巧,为人间少女所崇拜。今人谈及乞巧,多援引南北朝时南阳人宗懔《荆梦岁时记》jvzq<84p{r{cyng0p{ju0ls1p{n0c{ykenk0386776=65A=634:65?=55
5.为什么说山东是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地?中新网山东新闻8月22日电(吕妍)农历七月初七,“东方情人节”七夕来临。自古七夕便与牛郎织女的传说紧密相连,象征坚贞不渝的爱情。作为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牛郎织女”传说世代传颂,相传这段唯美的爱情故事发生在山东沂源沂河畔。 七夕节有哪些内涵和外延?山东沂源为何被视为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中新网记者就jvzq<84yyy4tf7hjkpgog€x0eqs/ew441463585:4459:;>40jznn
6.七夕能代表什么动物?七夕节的织女是什么神仙?而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里,牛也为了让牛郎能与织女重逢,选择了牺牲自己,所以民间也将牛作为七夕节里非常重要的形象之一,七夕更有给牛庆生的民俗。 旧时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jvzquC41o0q48?3eqo5skun132<:6<3jvor
7.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与流布“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生于天地之间,浩瀚的星空、苍莽的大地带给人类无尽遐想,自古至今产生了数不清的天、地、人的动人故事,牛郎织女传说作为这类故事的代表,流传在华夏大地、播布于汉字文化圈中,历久弥新。 jvzq<84lz0vfqyqg0eun0ls1p4532;512:861l6:8591/<946:=:;7mvon
8.七夕|探访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地——山东沂源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说起七夕,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牛郎织女,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牛郎织女传说之乡就在山东淄博的沂源县。美丽动人的传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还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 天上银河,地上沂河 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在沂源县有个说法“天上银河,地上沂河”,沂河是沂源县境 jvzq<84yyy4djrscmqth|r3qti5xj‚|142832A4v42832A56a7;24>7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