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是中国传统七夕节。在古代,七夕节最早叫作“乞巧节”或“女儿节”,妇女们在这一天相约,穿针乞巧,投针验巧,祈求得到智慧,变得心灵手巧。后来因为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
七夕:七月七,人称“七姐诞”(七姐即织女星),因拜祭活动在七月初七晩上(晚上,古称“夕”),故称为“七夕”。中国古代对自然天象较为崇拜,人们对牛郎织女自然天象的崇拜由来已久,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
七姐诞,在福建闽南、浙江温岭和台湾等地区即称为拜“七娘妈”,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天仙。
在现代,七夕节更多是象征爱情的节日,被誉为"中国人的情人节"。都说西方情人节由花香和巧克力书写浪漫,中国人多了一分婉转,绵绵情意寄在意犹未尽的茶香中。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手书的《竹枝词》写道:
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用请郎“闲时来吃茶”,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农家少女的真挚懵懂的感情。
民间习俗
穿针乞巧,也叫“赛巧”,即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称为“输巧”,“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拜神,粤西部分乡村有在七月七日做籺拜神的习俗。根据传统习俗,人们先拜庙里的“老爷”(菩萨),再拜土地公。拜神的贡品一般有籺、三茶五酒、水果等。
染指甲,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结红头绳,据说如果家里如有体弱多病的孩子,家长们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孩子脖子上,祈求上天保佑孩子健康长寿。
茶与婚姻结缘很深,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子之意。茶礼成为男女之间确定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我国南方形成了“三茶六礼”习俗。
何为三茶?
指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和同房时的“合茶”。第一道百果;第二道莲子、枣子;第三道才是茶。
何为六礼?
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种仪式。
“纳彩”是男家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若女方同亲议婚,男家才再去女家求婚,携带的礼物通常是活雁。
“问名”是男家托媒人到女方去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时,准备合婚的仪式。问名后,男方将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排阴阳,以定婚姻吉凶,若八字合,即可成婚。
“纳吉”是男方将头号名后占卜得到的吉兆可以合婚的消息告诉女方,备上礼物到女方去决定婚约。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礼仪。
唱茶歌
茶歌是一种传统民间歌舞体裁。人们制茶、爱茶、喝茶,唱茶歌早已与人们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我们一起体验这美妙的茶山歌~
古茶茶山坡对坡,扁担两头箩对箩。
今日有缘来相会,相会就要对茶歌。
每一枝茶芽叶间都有动人的爱情故事在缠绵歌唱。
哥对茶歌情意深,妹对茶歌红颜醉。
茶歌对成云相随,茶歌对成鸳依偎。
茶香飘飘,茶歌声声,都是勤劳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毛言:人生如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若清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时光中慢慢沉淀、释放,走向永恒。在悠长岁月中怀着一颗简单纯粹的心与那个ta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