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七夕又见七月七,让我们一起了解下七夕的小知识吧~巧果中国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七夕为何又叫“女儿节”?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时间是农历七月初七。

这个节日还有许多名字。古代,它的一些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由于节日的历史十分悠久,形成了种生求子等各种习俗。还衍生出许多好玩的谜语,比如有一道谜语题目是“月露良宵拜魁星,老牛庆生也不迟”,其谜底就是“七夕节”。

七夕,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何关系?

七夕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那就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在《搜神记》中,则把天上的牛郎与织女双星,演绎成汉代孝子董永夫妇的故事。

不过,这个传说发生在农历七月初七,也跟古代人们观察织女星与牛郎星(牵牛星)的行动有关,古人借此可以了解秋天到来。

据古籍记载,在当时的七月黄昏,织女星正好升上一年中的最高点,清晰可见。此外,织女星旁两颗较暗的星星位置,形似一个朝东方开口的样子,朝东方望去,则可见“牛郎星”。

所以,综合种种资料来看,有人认为,七夕时会有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也与时令与天文景象的观测有关系。

七夕,是单身女子的节日?

如今,七夕以“中国情人节”为人们熟知。但也曾有观点认为,这本是单身女子的节日。

这种观点认为,在中国古代,七夕节应该是单身女子最快乐的一天:在这个时候,她们可以着盛装大大方方地走出去与姐妹们聚会、玩耍。

民俗专家王娟则表示,这种说法不是很准确。在古代,七夕节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乞巧,大多是未婚女孩过这个节日。在一些地区,这一天要为女孩儿举行成年礼。

七夕,如何“乞巧”?

说到七夕“乞巧”的主题,比较流行的游戏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等等。

穿针乞巧始于汉,在后世特别流行。《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还有一种方法是“浮针取巧”。女孩们会提前一天准备好一盆水放在院中,翌日水面会留有浮尘。然后,女孩们把针放进去,等太阳出来后观察针的投影。

七夕,最出名的应节食品“巧果”

如同冬至的饺子、清明时的青团,七夕也有应节食品,其中最出名的一种叫做巧果。巧果主要用油面糖蜜等做成,花样很多。

古代,巧果有许多好听的名字,比如“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到了宋朝,市面上已经可以买到七夕巧果了。把白糖糖浆和面粉、芝麻一起和好,拌匀后摊在案板上捍薄……再经过油炸等一系列工序,巧果就做好了。心灵手巧的女子,可以把巧果做成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造型。

七夕,拜织女

七夕“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

THE END
0.七夕节又称什么节七夕节又称什么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节名由来jvzquC41o0xjnr3eqo4dp8ot/|z0sr}k13718A8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