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1.《清明》(唐·杜牧)
以细雨为背景构建迷离意境,'欲断魂'既指春寒侵体,更暗含思亲伤怀。末句的'杏花村'意象巧妙,酒旗隐现处寄托着暂避愁绪的希冀。
2.《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
首联以鸟鸣反衬人世的悲泣,颔联纸钱与春草形成生死对照。全诗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双重冲击,展现清明祭扫的集体哀思。
3.《清明日对酒》(宋·高翥)
以'白蝴蝶'喻纸钱灰烬,想象奇绝;'红杜鹃'用啼血典故,强化悲痛。尾联'人生有酒须当醉'的感慨,展现生死豁达。
4.《清明》(宋·黄庭坚)
首联'桃李笑'与'荒冢愁'形成生死对照,颔联雷霆雨露暗喻天道轮回。后四句借典故探讨贤愚同归的哲学命题。
5.《清明》(宋·王禹偁)
以'无花无酒'破题,塑造清贫文人形象。乞火典故翻出新意,灯下苦读既显困顿,更见寒士坚守,结尾自嘲中透出傲骨。
6.《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宋·欧阳修)
绿柳朱轮车马争道的喧嚷图景,在春色掩映下撕开繁华表象,暴露出权贵竞逐浮华的世俗本相。
7.《破阵子·春景》(宋·晏殊)
8.《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宋·柳永)
铺陈手法写尽清明物候之美。'风暖繁弦脆管'至'万家竞奏新声'全景式展现节日盛况,堪称宋代清明民俗长卷。
9.《闾门即事》(唐·张继)
借清明炊烟稀少揭示战乱影响。'万顷田'与'几处烟'形成强烈对比,青草愈茂反衬民生愈艰,体现诗人忧国情怀。
10.《清明日》(唐·温庭筠)
罕见以女性视角描绘清明踏青。'出犯'与'归穿'的动词运用精妙,展现贵族女子穿越花露柳风的动态美,暗含春光易逝之叹。
11.《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以都城清明为背景,'车声合'写祭扫之盛况,'柳色翠'暗藏折柳送别之传统。结句'空堂坐相忆'将群体仪式转向个体孤独。
12.《郊行即事》(宋·程颢)
理学家笔下的清明踏青,以'逐乱红''坐苔矶'的随性姿态,在杯酒风花间践行'格物致知'的理学真谛,将春游升华为体察天理的哲思之旅。
13.《长安清明》(唐·韦庄)
表面写盛世游乐,'暗喜'二字泄露天机——实为唐末动荡中的追忆。秋千影里寄托着对往昔安宁的深切怀念。
14.《朝中措·清明时节》(宋·张炎)
以雨声开篇定下孤寂基调,'梨花冷看'赋予植物人格化视角。后半生沦落与清明春景形成残酷对照,家国之痛隐现字间。
15.《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白描手法展现杭州清明盛况。末句尤妙:人潮散尽后,杨柳回归自然本真,暗含对过度喧闹的反思,余韵悠长。
16.《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散曲特有的活泼韵律跃然纸上。马嘶、人笑、莺啼组成春日交响,末句'春醉倒'拟人手法新颖,展现清明踏青的酣畅快意。
17.《风筝》(清·孔尚任)
截取清明市井片段,'卖饧人散'的余韵与少女秋千的静谧形成蒙太奇效果。双鬟身影成为春天的最佳注脚,余味悠长。
18.《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清·顾太清)
女词人以种花寄情。'万点猩红'的强烈色彩冲击,暗喻对生命的热望。结句'春'字三叠,将时光流逝感推向极致。
19.《清明》(宋·孙永)
今昔对比手法。往昔'特地忙'的刻意寻春,反衬如今病榻前的顿悟,禅烟鬓白中渗透着对生命节律的深刻理解。
20.《清明二首·其二》(清·姚鼐)
前二句写京城清明风物,后二句转写南京郊野。通过地理空间的转换,揭示清明祭扫的普遍性,纸钱意象成为连接生死的重要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