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公历4月4日-6日)。《历书》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故名“清明”。
气候特点
天气特征: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南方常有“清明时节雨纷纷”,北方多风沙)。
农事活动:华北“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江南采茶、育秧,东北开始春耕。
传统习俗
踏青
郊游赏春,古称“探春”“寻春”。
扫墓祭祖
铲除杂草、供奉祭品、焚香烧纸。
放风筝
风筝上写灾病,放飞后剪线,寓意祛除晦气。
蹴鞠
古代清明节流行球类运动(《水浒传》中高俅便因蹴鞠得宠)。
清明美食
青团
寓意:团圆、平安、驱邪避灾。
文化背景:青团用艾草汁或鼠曲草制作,绿色象征生机,圆形代表家族团圆。古人认为艾草能辟邪,清明吃青团可保佑一年无病无灾。
馓子
寓意:人丁兴旺、生活富足。
文化背景:馓子源于寒食节禁火的习俗,因其酥脆易保存,成为清明冷食代表。谐音“散子”,象征家族开枝散叶。
枣糕
寓意:步步高升、家庭团圆。
文化背景:北方清明常吃枣糕,纪念介子推。红枣象征甜蜜,糕与“高”同音,寓意事业、生活蒸蒸日上。
清明三候
初候桐始华:白桐花开放,象征纯白与新生。
二候田鼠化为鴽(rú):阳气盛,田鼠躲回洞穴,鹌鹑类小鸟活跃田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