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在山西“玉见良渚”,看“大河上下·晋魂”文物文博山西省山西博物院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围绕“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主题,一系列新展与相关活动将在各地博物馆举行。山西各文博单位也推出了丰富的活动,澎湃新闻精选了部分精彩活动:山西博物院上线了“大河上下·晋魂”主题云展览,同时推出“玉见良渚”主题直播;山西考古博物馆展出了李夏廷先生考古绘图代表作品四十余幅,带观众走进考古绘图世界;太原市博物馆的“盛世佛光”铜佛造像展则展示了佛教艺术之美。

山西博物院

“大河上下·晋魂”主题云展览上线

泱泱华夏,巍巍三晋;滔滔黄河,文明之路。当文物与科技碰撞,当晋魂与你我相遇,一场探索之旅即将开启!5月18日,山西博物院“大河上下·晋魂”黄河文化山西系列主题云展览第一期《最初的中国》即将震撼上线,邀您共同开启“晋魂”全新探索之旅。

“玉见良渚”主题直播

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营建了雄伟坚固的城墙、巍峨层叠的宫殿,制作了精美绝伦的玉器,创造出史前玉器制作的巅峰……逝去的良渚古国并未带走文化的因子,它如涓涓细流汇入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历史发展长河中。5000年也许并不遥远,让我们一起走入“玉见良渚——良渚文化专题展”,通过展览的解读来感受博物馆带给我们的美好生活。

观看方式:扫描上方海报二维码

“玉”见匠心——良渚玉器制作工艺体验活动

“玉”见匠心——良渚玉器切割工艺体验活动

“玉”见匠心——良渚玉器切割工艺体验活动

5月18日14:30-16:30(18周岁以上文博爱好者)

5月20日9:30-11:30(8-14岁青少年)

集合地点:山西博物院主馆四层“玉见良渚——良渚文化专题展”展厅门口

参与人数:每场限15人

“玉”见匠心——良渚玉器纹饰雕刻体验活动

“玉”见匠心——良渚玉器纹饰雕刻体验活动

5月19日9:30-11:30(18周岁以上文博爱好者)

5月21日9:30-11:30(8-14岁青少年)

集合地点:山西博物院主馆四层“玉见良渚——良渚文化专题展”展厅门口

参与人数:每场限15人

报名方式:扫描文末二维码

博物馆里的“老年大学”

中国传统纹样,是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文化艺术结晶。青铜器上神秘多变的纹饰向我们展示着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的高超技艺,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去感受三千年前千变万化、风格独特的青铜纹饰艺术魅力。

活动主题:皓首为学博古游之探寻青铜器上的“神秘符号”

参与人群:60周岁以上博物馆爱好者

参与人数:15人

集合地点:山西博物院东北角楼教育空间5

博物馆的力量

文字里的美好生活

课程内容:中国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的背后是古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军事、农业、交通、宗教、祭祀等商周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我们通过甲骨文来探秘古老文字记载的古人的美好生活。

集合地点:山西博物院东北角楼教育空间

参与人群:4-6年级的小学生

参与人数:20人

汉字巡游

课程内容: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它是文明的符号也是文化的标志,它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自1899年首次发现至今,共发现甲骨文字数4300多个。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博物馆邀请您一起走近甲骨文,在汉字的世界里遨游。

集合地点:山西博物院东北角楼教育空间

参与人群:初中生

活动人数:20人

报名方式:扫描文末二维码

“玉见良渚——良渚文化专题展”展厅即时体验活动

①良渚玉器纹饰涂色体验

活动地点:“玉见良渚——良渚文化专题展”展厅教育活动体验区

参与方式:观众前往“玉见良渚——良渚文化专题展”展厅教育活动体验区,领取良渚玉器纹饰涂色卡,即可现场即时体验活动。

活动人数:涂色体验卡每日限60份,发完即止。

②探秘良渚

活动地点:“玉见良渚——良渚文化专题展”展厅教育活动体验区

参与方式:

1.观众现场领取探秘手册,根据手册中的内容,在参观的过程通过回答手册中问题的方式,完成自主参观与探知的过程;

2.完成探秘之后,即可在展厅最后完成套色印章体验活动。

活动人数:探秘手册每日限60份,发完即止。

皮影戏演出

皮影戏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让人无法忽视的一颗精巧明珠,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人文内涵,承载着中国智慧与中国精神。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山西博物院志愿者将为观众带来皮影表演,通过带领观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近距离互动,讲好三晋文化故事,弘扬民族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播种在社会公众心中。

演出剧目:牧野之战

演出地点:山西博物院三层“戏曲故乡”展厅

教育活动报名二维码

山西考古博物馆

5月18日至5月31日,山西考古博物馆免费开放

特别提示:5月22日、29日(星期一)正常闭馆。

守拙——李夏廷考古绘图展

考古绘图,是考古工作者借助专业工具,使用线绘技法,如实准确记录古代遗址面貌及文物器型、大小、纹饰、相对位置等原始信息的重要手段。

本展览共展出李夏廷先生考古绘图代表作品四十余幅。这里展示的仅是作者成千上万幅作品的一个缩影。他用最简单的工具绘出最精致的线条,从艺术性来讲,已经远远超出了考古绘图的层面,在平面设计、纹样装饰等方面,也有突出的价值。每一幅精美绝伦的绘图都是与历史的无声对话,这是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夏廷先生的考古绘图世界,感受别样的文物之美。

反光·反观:“郁郁乎文哉”观众摄影作品展

展览之外,良渚博物院征集了来自各行各业摄影爱好者的百余幅作品,汇集成本次《反光·反观:“郁郁乎文哉”观众摄影作品展》多地联展活动。展览是观展者的“反光”,亦是博物馆的“反观”;展览不仅是镜头下的博物馆,更是镜头内观者眼中的世界。通过“反光”和“反观”,进一步拓展了“郁郁乎文哉”的精神外延。

考古云讲堂·第四季

讲座题目:史前礼乐制度初论

礼乐制度一般认为是西周初期产生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即所谓“周公制礼作乐”,它对其后3000余年的中国社会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古代文献中,虞礼、夏礼、殷礼和周礼等名词经常出现。那么礼乐制度是否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呢?结合近些年音乐考古成果,可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主讲人简介:王清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主任、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东亚音乐考古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艺术基金项目评委、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江西海昏侯墓音乐考古专家组组长等。主攻音乐考古学、中国古代音乐史,发表文章130余篇,出版著作9部,主持国家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4项,曾主持江西海昏侯刘贺墓、陕西澄城刘家洼东周墓地、山西襄汾陶寺北两周墓地、山西隰县瓦窑坡东周墓地、四川广汉三星堆祭祀坑等考古项目出土乐器的资料采录、整理与研究工作,曾参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征集乐器的鉴定工作。

讲座地点:太原文庙里仁学堂

参与方式:

1.线下报名免费参与(限30人。请在讲座开始前15分钟入场)

2.线上平台扫码观看直播

新浪微博客户端——“考古汇”

里仁学堂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为传承好文庙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功能,为发挥好考古博物馆科普文物考古知识之责任,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创建了“里仁学堂”,围绕“考古、博物、科技、艺术”,邀国内外各学科前沿学者,传道、授业、解惑,展示中华历史文化之精深,阐释中华文明基因之源流。

迎接国际博物馆日,发挥博物馆在科学知识普及的作用,促进考古发掘成果与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山西考古博物馆以6场讲座,带领公众观壁画、学展览、品文明,共同靠近历史文化深处。

探寻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的奥秘

5月20日 9:30—11:30

地点: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实验室

参与方式:观看线上直播(直播平台:新浪微博“考古汇”)

国际博物馆日及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宣讲

地点:太原文庙西门

活动简介: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以“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为主题的全国科技活动周也拉开序幕,以博物馆、文物、历史宣传科教文化,丰富公众生活。山西考古博物馆志愿者作为博物馆的讲解主力,将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为公众讲解文庙及博物馆展览,为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公众“美好生活”贡献志愿的力量。

策展人讲展览

考古绘图,是考古工作者借助专业工具,使用线绘技法,如实准确记录古代遗址面貌及文物器型、大小、纹饰、相对位置等原始信息的重要手段。《守拙——李夏廷考古绘图展》展示了李夏廷先生考古绘图代表作品四十余幅,这仅是作者成千上万幅作品的一个缩影。每一幅精美绝伦的绘图都是与历史的无声对话,这是科学与艺术的交融。5月23日,由展览策展人带领公众一起走进李夏廷先生的考古绘图世界,感受别样的文物之美。

地点:太原文庙崇圣祠院

参与方式:免费参与,扫码报名(限20人)

主讲人简介:李晓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陈列展览部副主任,文博馆员。主要从事展览策划、形式设计及展览管理工作,先后参与《山西民俗基本陈列》《无锁不谈——中国古代锁具展》《燕姬的嫁妆——垣曲北白鹅考古揭示的周代女性生活》《大家张颔》《文耀金泉——张颔先生的古币文世界》等展览的策划及实施。

考古绘图与摄影社教研学

活动简介:

考古绘图和影像记录,是考古工作中搜集资料的重要方法,它们密切配合,贯穿在考古工作的始终。记录与再现——考古绘图与摄影社教研学活动由主讲人带领参与者参观相关展览,并科普考古绘图与文物摄影的相关知识及技巧,让参与者触摸“文物”,现场体验完成一件器物的考古绘图与拍摄。

5月18日 14:30—16:30

5月28日 9:30—11:30

5月30日 14:30—16:30

地点:太原文庙崇圣祠院

参与人群:9—12岁

参与方式:扫码预约报名(每场限20人)

山西古建筑博物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山西古建筑博物馆实行免票(仅限当日购票、检票)参观。

讲座:传承·共生--山西古建筑博物馆展示利用的探索

主讲人简介:王崇恩,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太原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太原理工大学BIM研究中心主任。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主持文物保护规划、保护设计等项目30多项;在《建筑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地方标准和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之“华筑奖”工程项目类三等奖、山西第十次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山西省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山西省“五小”竞赛二等奖等奖项、山西省教科文卫体五一劳动奖章等。

此次讲座王老师将从文化遗产的传承、博物馆与人们的美好生活等多角度来阐释博物馆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古建筑博物馆的展示利用,以便更好地发辉山西建筑文化遗产的作用,向公众更好地展示山西的建筑文化。

五台山佛光寺

5·18国际博物馆日,佛光寺实行免票(仅限当日购票、检票)参观。

为充分展示古建传统文化和丰富历史资源,使公众更好地感知历史、热爱文物,增强群众文物保护意识,佛光寺将开展如下活动:五台山佛光寺特邀豆村镇森雅轩和定襄晟龙木雕有限公司,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当天,进行木雕工艺现场展示、木雕成品展览、东大殿斗拱模型、古建筑模型成品展示活动。

雕刻艺术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在现场展示古代雕刻技艺,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境界,让我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对艺术的向往,可以启蒙我们创造艺术,发挥自己的智慧,展现时代的魅力与文化内涵。

太原市博物馆

盛世佛光——太原市博物馆藏铜佛造像展

5月18日上午,“盛世佛光——太原市博物馆藏铜佛造像展”将在太原市博物馆二层展厅正式开展,展期预计持续至9月18日。

展览从太原市博物馆馆藏明清铜佛造像中撷精取珍,分佛陀、菩萨、罗汉、韦陀等不同类别,展出文物共计34件(套),其中包含三级文物3件,带领观众欣赏铜佛造像,了解我国佛教艺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造办处里的手艺人

本项活动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文物修复的世界,通过自己动手完成“文物”修复,感受文物修复师的匠人匠心。

小空间里的大世界

本项活动带领大家体验石刻画像,一起感受附着在汉画像石上扑朔迷离的神秘魅力和朴野古拙的力量。

彩绘陶俑 邂逅汉韵

本项活动带领大家欣赏汉代精品文物,体验陶俑制作的乐趣和魅力。

晋祠博物馆

“国风当燃”--第四届晋祠国风文化节

活动地点:主场地晋祠博物馆馆区内

活动简介:为引导大众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提升社会传统文化品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晋祠博物馆特开展此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青少年国风课堂

活动地点:胜瀛楼外、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外

双塔博物馆

双塔博物馆课堂——手工纸制作

活动地点:双塔博物馆分馆普光寺

活动简介: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对山西手工造纸的研究和保护,双塔博物馆普光寺分馆推出了“走进博物馆——民俗文化之山西手工纸技艺与生活展”。5·18国际博物馆日将邀请小学生走进普光寺博物馆,近距离学习并了解山西手工纸,领略传统技艺的魅力。通过一双巧手传承非遗文化,激发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提升青少年的动手实践能力。

天龙山石窟博物馆

5月18日当天,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四合如意 手绘天龙”社教活动

活动地点:天龙山石窟博物馆

活动简介:在松风阁举办“四合如意 手绘天龙”社教活动。

活动内容:

1.志愿者介绍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重要历史遗存。

2.小朋友手绘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定制全景画。

3.活动结束后,讲解员为小朋友免费讲解国宝回归馆和数字博物馆。凡参加活动的游客均可免费参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

丹青翰墨颂时代书画笔会

活动地点: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

活动简介:在《龙韵墨彩—傅山书画院四人作品展》在天龙山石窟博物馆艺术中心,举办丹青翰墨颂时代书画笔会。四名书画家将各展技艺,挥就水墨丹青,相互交流互动。通过此次活动,提升广大社会公众对书画艺术的了解。

龙韵墨彩—傅山书画院四人作品展

活动地点: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

为更好地宣传展示天龙山石窟文化,表现锦绣太原的大好河山,傅山书画院四位画家,用独特的构思和艺术的笔墨,诠释了天龙山石窟深厚的人文底蕴。此次展出的作品一共42幅,每幅作品都是每位画家精心创作,他们构图各异、风格不同、画路广阔,充分展示了四位书画艺术家的艺术才华。

崛围山博物馆

历史文化舞蹈汇演

活动地点:崛围山博物馆窦大夫祠景区内

活动简介:从窦犨讲起,弘扬晋阳文化。在窦大夫祠献殿,由崛围山博物馆工作人员自编舞蹈《祈雨》《治水》《农耕》表现出春秋时期祭祀文化与劳作精神。

龙山石窟博物馆

“国风当燃”系列文化活动——龙山“论道”

活动地点:龙山石窟博物馆

活动简介:为引导大众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掘龙山景区的丰富文化内涵,打造景区的美好形象,特开展此活动。

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抚琴“悟”道,通过古乐演奏,用琴声陶冶性情、提升修养、增进道德,使人外而有礼,内而和乐;

2、点茶“品”道;

3、太极“画”道,为了弘扬龙山道教文化,展示传统道教养生体育锻炼,景区将举办一场太极表演展示盛宴;

4.专家“解”道(咏道),活动邀请道学专家以现场直播形式阐释传统道文化,使人从纷繁的事物中,返观内照、觉察自己,找回内在的力量,轻松工作与生活,理事圆融、雅俗同归;

5.游园赏石窟,打卡拍照。

关帝庙博物馆

关帝庙弘扬传统文化活动

活动地点:太原大关帝庙

活动简介: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做好各地游客的服务工作,

1、免费讲解活动,义务讲解文物景区,并讲解新时代文物保护和文物利用情况,通过展览讲解展示新时代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中的成果;

2、发放旅游宣传资料,引导游客感受关公文化和晋商精神,爱上太原历史文化,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3、游客中心为游客免费提供开水、轮椅、雨伞、轮椅、老花镜、急救包、体温计、简易针线包、饮用水、手机充电以及医疗救助等便民服务。

南肖墙城市记忆老照片展

活动地点:关帝庙博物馆-南肖墙关帝庙

活动简介:

通过尘封已久的老照片,回望历史,穿越漫漫时空,连接昨天、今天与明天的文化密码。太原城市记忆老照片展通过历史照片、实物、视频展现城市生长脉络和市民日常生活变迁。

大同市博物馆

在魏都平城一览“北朝风韵展”

参观地址:北魏明堂遗址园区

在明清重镇体会“风起塞上 纵横天下——晋商历史文化特展”

参观地址:大同市博物馆一层临展厅

朔州市博物馆

5月18日,朔州市博物馆自闭馆改陈工作完成以后,将正式对外开放。今年的博物馆日主题系列活动,以活动周暨活动月方式持续进行,同自然和文化遗产日巧为呼应。

活动以观众的感官体验为主要形式,侧重于馆内、外线下活动内容。在当天活动仪式开启后,馆外以非遗展示、文艺表演为开场,遵循当地重大节日氛围习俗;馆内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社教性主题展览展示、非遗技艺体验、文史小课堂、文化影像播放等活动;同时,诚邀社会大众共同参与活动,后期将在系列活动周、月内举办文物鉴赏、专题讲座、书画笔会、特藏临展以及大众参与的有奖互动等活动。融合国学、茶艺、书画摄影、非遗工美以及社会大众参与的陶艺、文创体验展示内容。探索“活化”历史文化暨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让文化传承渗透到人们的行为意识中去,也是满足百姓精神文化需求的良性举措。

忻州市博物馆

“雄起雁代 护国佑民”晋王李克用专题展

展览地点:忻州市博物馆二层北展厅

非遗新体验

①巧夺天工的技艺—斗拱

活动简介:活动旨在展示传统工艺、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同时,通过搭建斗拱,让大家从中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建筑美学,感叹古人的非凡智慧,并在观赏之余有所收获。

活动嘉宾:闫帅,从小生长在木匠世家,受家族文化的熏陶自幼喜欢动手,平日里经常模仿着父辈们绘画雕刻。因为从小的美术基础,后考入烟台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学毕业后,正式拜师,传承佛龛的制作技艺。闫氏佛龛,其工艺、样式均为家族传承,是忻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活动地点:忻州市博物馆一层临展厅

②“芦”上生花

活动简介:特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军老师带观众体验葫芦烙画,在本地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提升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收获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主讲嘉宾:杨军,山西省忻州市人,忻府区政协委员,民盟盟员,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葫芦工艺项目传承人,葫芦工艺大师。

活动地点:忻州市博物馆一层临展厅

临汾市博物馆

“文明化成“中华早期都邑文明联展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博大精深,渊源流长,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中华文明探源围绕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等四处都邑性遗址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的其他中心性遗址实施重点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综合研究,形成了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陶寺文化、石峁文化和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进程的典型代表,成为中华早期文明的重要根基、传承至今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自信的源泉。所谓“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三晋灵光”董寿平艺术展临汾巡展

洪洞董寿平先生,出身诗书世家,长期受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影响和熏陶,遍法宋元明清诸家,融会贯通,自成一格,青年时即蜚声北京画坛;中年入蜀,与其时名家切磋砥砺,艺术为之一变。新中国成立后,他万里写生,登临黄山,胸含造化而融为自家笔墨,所绘梅花、墨竹、奇松、黄山,无不蕴藉精神风骨,笔墨兼能,书画互通,卓然于画史,至有“董梅”、“寿平竹”、“黄山巨擘”等称。

运城博物馆

指尖上的文物——运博文物数字展示

活动内容:运城博物馆指尖上的文物对运城出土的29件珍贵文物(4件庙底沟类型彩陶、5件商代青铜器、19件两周青铜器一级贞祐宝券铜钞版)三维成果进行线上互动展示。

学术公益讲座

讲座题目:漫谈河东盐文化遗产

讲座地点:运城博物馆报告厅

讲座嘉宾:杨强,山西临猗人,运城学院文化旅游系副教授、河东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成员、运城学院盐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

讲座内容:运城,因盐运之城而得名,池盐文化源远流长。独特的池盐文化是缔造人类早期文明的重要元素,历经千百年的长期传承、积累,已经成为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

参与方式:来馆观众均可参加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文化传承之文化认同”主题作文解析与经典素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为题(补充一个地名,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3286:18:2;@998a725:=855:40|mvon
1.新风润清明文明共传承(民生网事)在传承中追寻历史记忆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在我国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中,清明兼具节日与节气的双重身份。清明又至,关于清明的习俗都有哪些?安阳人清明都有哪些活动?昨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清明节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专家刘朴兵介绍,现代清明节的民俗包含古代寒食节的jvzquC41yy}/c‚wdu0ipo8x|d1vd1ltpvgtu1;5472:02:4eqpzfp}d:74:70qyon
2.清明节活动方案(精选27篇)我社区以“文明祭祀、绿色清明”为主题,结合我镇实际,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弘扬清明节“传递亲情、传承文化”的丰富内涵。 1、开展“文明祭扫,平安清明”文明祭祀宣传活动。 一是印发“文明祭祀,绿色清明”倡议书,大力倡导现代感恩理念、文明缅怀方式。 二是村(社区)开展“文明祭祀”宣传活动,通过发放“文明祭祀”宣传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yik|mkhcthcw4349>59:<0jvsm
3.青山绿水传承红色血脉——吉林省红色旅游发展纪实全省各地结合清明节、青年节、国庆节等时间节点,开展红色旅游主题活动,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校师生等到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杨靖宇干部学院、靖宇县东北抗联教育中心(长白山干部教育基地),将通化市烈士陵园、通化县七道沟死难同胞纪念地、靖宇县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等作为重要现场教学地点纳入教学体系jvzq<84ln0vfqyqg0eun0ls1p4532;61286:1l86;9=2/<998:9147mvon
4.清明时节江苏各地采取多种形式缅怀革命先烈:把英雄精神内化于心“我们小学以前就叫青口小学,离青口十八勇士纪念馆不到200米。”带队的华中路小学大队辅导员徐宁宁说,学校每年都要带好多批孩子前来,让孩子们了解这段历史,传承红色文化,潜移默化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个个先烈的光辉事迹,一堂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聆听“清澈的爱”,江苏各地干群切身感受今天的和平jvzquC41yy}/p}oq{0ipo8mvon5hwxsgkzooyns142821992618749760unuou
5.关于清明节扫烈士墓心得体会(精选27篇)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认为清明节祭英烈活动对学生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并以此为契机,可充分挖掘节日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传承文化,缅怀先辈、向往未来,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倍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教育局即转发《荥经县精神礼貌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的通知》并对活动的活动资料和组织形式提出了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359?/j}rn
6.留住城市文明的历史记忆——嘉兴有机更新的实践在以梅湾街为中心的名人文化展示区,挖掘、展示名人文化资源,集聚着沈钧儒纪念馆、朱生豪故居、汪胡桢故居、金九避难处、范蠡湖公园等众多嘉兴名人故居、遗迹,使名人文化融入“文商旅”综合发展模式,提升嘉兴名人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城市开发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冲突之间,考验着历史远见。保留老城记忆,特别是历史上jvzquC41yy}/ew|d0pku1unuv1tfy|hqpvkov88885=/j}rn
7.旅游清明追思传承传统文化,踏青赏春共建文明天坛清明节既是表达缅怀之情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踏青赏花的自然节气。今年清明假期,天坛公园推出“忆峥嵘、学文化、赏春景”多项主题特色活动,从情怀、文化、景致等多方面丰富游客假期线下线上游园体验感,邀请市民游客一同参与天坛“红色游、文化游、文明游”。 jvzquC41yy}/elrcrr4dp8sgyu5eg}fknAoe?lfhh:?6;6:ce:354<6/d9=d/<:54c=:gn872(ibvnlqt{tbonB'G8+:E.FE'G=&DM*;3'K6'AJ';H+F7.=:';H
8.2022传承清明节祭先烈主题教育活动心得(通用15篇)当代少年更应感到自己所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打好基础,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全面能力,为国家的和平、稳定、富强、繁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传承清明节祭先烈主题教育活动心得 篇7 四月,一个追思的月份,一个缅怀的月份。为了弘扬民族精神,缅怀革命先烈及其英雄事迹,继承革命烈士的光荣传统,加强jvzquC41yy}/f~fpogoxgw3eqo5ykwig1lobq‚z13;=99<>0jvsm
9.传承红色文化根植红色记忆——2020年江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课例岁月长河,历史足迹不容磨灭;时代变迁,红色精神熠熠发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担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的时代使命,应当上好每一节红色文化课,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接受红色教育、读懂红色故事、铭记红色历史、弘扬革命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让红色jvzquC41yy}/onnrkct/ew45;kv7co|
10.痴情皖美处,无梦到徽州。将徽州的记忆,从皖南一方的山坳中打开,文化翻开它的页面;所有的故事,听我通过这一幅幅淡墨的山水画娓娓古徽州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期,但“徽州”一名却非生而有之,直到宋宣和三年(1121年),徽宗方徽州作为文化概念,有着非常稳定的地域空间和传承谱系,以世系家族为骨干的纵向传承,和徽商迁徙的横向衍播jvzquC41yy}/onnrkct/ew46v|;ohw
11.挖掘红色记忆传承千古精神学习红色精神,挖掘红色记忆。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站在此刻的历史节点,让我们将老一辈人历久弥坚的崇高精神品质融会贯通, ——传递时代火炬,捍卫人民政权! 忆古城新春·作时代之感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 南街旁,天宁寺边旗杆巷,坐落着一处特别的纪念馆 jvzquC41yy}/onnrkct/ew46eqnx3:u
12.“走近恩施非遗文化”社会实践团线上宣讲会第一讲西兰卡普外婆如今去了远方,我也长大了,再去外婆家,也再没有了那条大红毯,当时不知道叫作西兰卡普,如今记忆涌上来,让我对于深入的了解和传承恩施非遗文化的心更加强烈起来,西兰卡普不仅是土家族人对于女儿的爱,更是土家族人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我希望对于恩施非遗文化更进一步的了解,将文化传承下去。jvzquC41vi4xv~3gfw4dp8nphq522?<16;610qyo
13.品一品"我们的节日"专家热议传统民俗保护传承祭祀品一品"我们的节日" 专家热议传统民俗保护传承 清明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今年的清明节是全国法定节假日调整后的第一个传统民俗节日。4月2日至4日,“我们的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寒食、清明节)论坛暨山西介休绵山首届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节在绵山举办。开幕式上,介休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寒食清明之乡”jvzquC41urkdkjq0fd}/ew4u{uzfo8722;51587912;2:<63::4tj}rn
14.中国档案报覃兆刿:作为记忆和史料的档案然而,档案记忆建构是全社会的事情,不仅档案人要觉察到自己的工作事关记忆建构,事关文化传承,全社会都要为此保持足够的理性。档案工作的利基性和持久性使其难得走近舞台的中央,如果在各种体制权衡中就被牺牲,“那么精神领域中的丰产力就不仅会减少,而且会完全被毁掉,我们就不得不以最大的努力来把我们的文化中的协同jvzq<84nuyn/j~gw0gjv0ls1kplp1:68:1>29?3jvo
15.清明祭英烈传承正当时爱凡杰教育集团各学校清明节活动文化建设 新闻动态 招生招聘 联系我们 校园新闻新闻动态 > 校园新闻 > 清明祭英烈 传承正当时 爱凡杰教育集团各学校清明节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英烈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精神财富。jvzq<84yyy4bhso{0eun1j4zkcuzwjszkp}fp89;;0nuou
16.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闻(网站)带着深邃的历史眼光,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 “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文艺工作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使文艺创作不仅有当代生活jvzquC41yy}/yqg0ep5{j~jcp5zy87244683?4698<867mvon
17.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范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通过查资料,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或以综合性语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的来源及各地节日的风情习俗;让学生感受诸如戏曲、武术、国画等国学精粹的博大精深。学生长时间徜徉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并注重积极尝试和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6/j}rn
18.以电影叙事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艺术由红色遗产、红色记忆、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等构成的红色文化,承载和赓续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彰显着我们党精神谱系的时代品格。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国产电影在弘扬民族精神、再现历史景观和挖掘文化心理等多重向度中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促进红色精神与大众情感的融汇,既倡导主流价值观和时代精神,契合大众传统的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3858475d6:>5::344:92357/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