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生日定在每年的7月1日,但为什么直到57年后的1980年代,才正式确定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日期呢?这个问题背后涉及了许多历史细节。
1941年夏季,黄土高原的延安,酷热难耐。正值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作为全国抗日大本营的延安,正在举行一场极为重要的讨论。毛泽东与他的战友们坐在窑洞里开会,而这一年正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20周年的年份。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时刻,毛泽东决定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纪念活动。
然而,这个活动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具体日期,毛泽东记得模糊。他记得那时正是“放暑假,天非常热”,于是决定向董必武求证。因为在当时的延安,除了他自己,董必武是唯一还在延安的“一大”代表。可惜董必武也记不得准确的日期,只有一个模糊的记忆——“是1921年的7月”。于是,他们商议一致决定,将每年的7月1日定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纪念日。
然而,这个日期的准确性并未被普遍确认,许多人直到1950年代才知道,实际的建党日期并非7月1日。
不久之后,上海的警察便开始密切关注这次会议。一名自称找“王主席”的陌生人突然闯入会议现场,经过一番探询后才发现自己来错了地方。马林此时敏锐地察觉到可能的安全风险,立刻宣布会议中止,所有与会人员被要求迅速撤离。然而,李汉俊无法离开,于是他和陈公博留下应对警方。此时,上海巡捕房的侦探程子卿带领一队警察来到会场进行搜查,但最终未能查出什么。
正当会议的进程陷入停滞时,大家的讨论转移到了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会议得以继续进行,最终形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党纲及决议。红船如今依然是历史的象征,南湖的复制船也成为了中共历史的重要见证。
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举办,参与者们的命运各有不同。马林,他虽为外籍人士,却对大会的召开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甚至帮助筹集了大会的路费。然而,他也因身份问题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带来了一定麻烦,时常处于被监控的状态。而与会的其他人中,有些因病去世,有些为革命献身,只有少数人继续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
这项研究的重要突破,不仅解答了历史长久未解的谜团,还揭示了中共成立的深刻历史背景和复杂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