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农家有挂葫芦习俗,挂的是真葫芦吗有什么说法呢

端午节农家有挂葫芦习俗,挂的是真葫芦吗?有什么说法呢?

关山听风

端午节这天,我国民间有吃粽子,挂艾草、菖蒲等,戴五彩绳,喝雄黄酒等一系列民俗,你知道我国农村很多地方,有在家门口挂葫芦的习俗吗?

有些没有挂葫芦习俗的地方的朋友会问,端午节哪来的葫芦可挂呢?是不是挂往年的葫芦呢?

过去,农村还没有蔬菜大棚,也没有地膜技术,按照常规的种植,葫芦的种植时间一般是3月份左右,要到夏季才开花,秋季才结果。按照这样的时间计算,端午节时,当年种下的葫芦,早一点的品种顶多只是开花,大多数则还在长藤蔓,自然也就没有当年结果的葫芦。因此,有的人才会有这种疑问。

1、端午节门口挂的葫芦的“柳条葫芦”

在农村(包括整个民间),端午节挂的葫芦不一定是真葫芦。端午节将至,人们用手工将柳条制作的葫芦状,并用红纸糊在外表,然后挂在门口。当然,也有一些有心人,把往年的葫芦清洗干净,晒干后,在葫芦上系上红布条,挂在门口。不过,这样的人家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家还是沿袭用柳条做葫芦,因为这其中的民俗文化底蕴更深厚。

柳条,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民俗方面的说法。比如,戴柳或者插柳,是清明习俗,这里面就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柳条可以避邪。北魏时期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说:

“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清明节在古代被称为“鬼节”, 古人迷信,形成用柳枝来避邪驱鬼的民间习俗,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另一种说法是柳条可以免虫毒。清代富察敦崇撰写的《燕京岁时记》说:

“至清明戴柳者,乃唐玄宗三月三日祓禊于渭水之隅,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

虿毒,虿,音chài,蛇、蝎类的毒虫的古代名称。虿毒,即蛇、蝎类的毒害,一般用来比喻祸害,毒害。唐代的这种说法未必科学,但是,比北魏以前的说法就少了一些迷信色彩,有了一定的进步。

古人把柳条扎成圆圈或者帽子戴在头上,也有的插于屋檐和门窗上。这样就可以避虫毒了。这种习俗,在我国一些地方,一直传下来,至今还有一些地方有这种习俗。

农历五月被古人称为“恶月”,端午又被古人称为“恶日”,民间有在端午这天避虫毒和疫病的习俗,而柳条被古人认为可避虫毒。这样,民间在端午这天用柳条扎葫芦,就比较好理解了。再说,葫芦谐音为“福禄”,古人认为可以收纳不吉之气,因葫芦肚大口小,容易进去,却难得出来。也有人说有收集福气的作用。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况且,葫芦又是我国传统宗教道教的法器,可以避邪。

这样,民间用柳条扎葫芦挂在家门口,既与清明的部分习俗一脉相承承,即避邪、避毒,又赋予了新的内涵,祈求福禄,可谓是一举三得。这也是民间很少使用真葫芦的原因。

2、端午节门口挂的葫芦的“端午葫芦花”

我国还有一些地方,比如北京及周边地区,并不用柳条扎葫芦,而是用一沓红纸剪成葫芦形状,里面放入或是剪纸的“五毒”(即蝎子、蜈蚣、壁虎、蟾蜍、毒蛇)图案,或是描绘“五毒”图案,当地人称为端午葫芦花。这种葫芦花有大个的,也有小个的,有做工比较简单的,也有做工比较复杂一点的。

为什么叫“端午葫芦花”呢?主要是因为我国民间,不同地方,“葫芦花”的使用方式不太一样。比较典型的就是有的地方把“葫芦花”用作祭扫。“端午葫芦花”是挂在家门口,或者屋檐下,而祭扫用的“葫芦花”,清明或其他扫墓的日子,用来插在坟头上。这两种“葫芦花”有阴宅阳宅之别。

民间关于挂葫芦花的说法,据传能够吸收“五毒”,免除对人的伤害。每到农历五月初一的时候,人们就要把“端午葫芦花”挂上去,到了五月初五的午时,就必须摘下来扔掉,当地民间称之为“扔灾”,或者说“扔五毒”。

我国还有一些农村,做不起这种豪华型的“葫芦花”,需要用的纸张比较多,要花钱。于是,心灵手巧的女人们就用红纸剪出可大可小的葫芦图案,端午节那天贴在门上,其中的民俗说法与“葫芦花”的说法类似,但没有“扔灾”这个环节。

3、端午节门口挂葫芦习俗的民间传说

我国很多民间习俗背后,都有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这就给这种民间习俗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在门口挂葫芦的习俗也同样如此。这种习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传说故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历史故事,一类是民间神话传说。下面每一类传说故事中各例举一例。

一、门口挂葫芦来源于黄巢起义

我国民间挂葫芦,据说是起源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民间的故事版本很多,地点也有尽相同,有的说是村庄,有的说是当时的都城长安。下面讲述一个在农村流传比较广泛的版本。

黄巢举兵起义后的一个端午节,黄巢带领人马准备去灭掉一个村庄,然而,他突然记起这个村子之中的一个人,在他危难的时候,曾搭救过他的性命。为了不连累他的恩人,黄巢让人给他的救命恩人暗中报信,让他端午节那天,一定要在家门口挂个葫芦,并且还要在门上插上一把艾草。人马开拔的时候,黄巢告知他的部下,凡是家门口挂葫芦插了艾草的那家不能进入家门半步,更不可骚扰,其余的人家可全部斩绝。

黄巢的救命恩人得到此个消息后,他告诉了村庄里所有人家,让他在家门口挂上葫芦,并插上艾草。黄巢的人马进入村庄后,凡是家门口挂了葫芦,插了艾草的都不敢擅自闯入。这样,全村人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祸。自此以后,这个村庄的人每到端午节这天的清晨,家家户户的门口都要挂一个柳条扎的葫芦,并在门户上插一把艾草。这个消息传开后,人们纷纷效仿,形成了人们在端午节的时候,用挂葫芦和插柳条驱灾避难迎吉祥的习俗。

二、葫芦兄妹的神话故事

这是在南方很多农村广为流传的创世说神话故事。

传说,有一户人家的女主人得了一种怪病,需要吃雷公胆才能治好。于是,这家人就设法把雷公捉住,并把他囚禁在昆仑山上的一个山洞里。主要是有人告诉他们,需要在九九八十一天后,雷公胆的效果是最好的。

这户人家有一对儿女,男孩子是兄长,女孩子是妹妹。兄妹奉父母之命,每天给雷公送饭。久而久之,兄妹对雷公有了怜悯之心。到了八十一天期满的这天,兄弟最后一次给雷公送饭,他们决定把雷公给放了。雷公离开的时候,为了感谢这对兄妹,从嘴里拔出一颗牙齿,对兄妹说,不久天下会大雨,会洚漫天洪水,人世间会有灭顶之灾。当涨洪水的时候,把他的这颗牙齿种到土里,他们就有救了。

过了不久,天下雨不停,洪水暴发,快要淹到兄妹家里,兄妹无处可逃的时候,他们突然想起雷公的话来。于是,他们把雷公的牙齿种到土里,一种下去,立即就长出了一棵葫芦瓜藤蔓,很快开花,并结出了一个巨大的葫芦瓜。这时正好洪水漫到家里,兄妹们情急之中,在葫芦瓜上凿开一个洞,躲进了葫芦内。此时,他们的家已被洪水淹没。

兄妹就随着葫芦瓜在水上飘。不知过了多少天,葫芦瓜终于停下来了,兄弟走出来一看,世界已被洪水毁灭,只剩兄妹两人了。民间传说,这两个就是人类的创世祖。

有民俗学家认为,这对兄妹就是伏羲和女娲。在南方农村,人们把这对兄妹称为傩公傩母,或者傩爹傩娘等,被南方各民族尊为创世始祖,北方一些农村也有类似的传说。旧时,民间每到秋收之后,都要祭祀这对人类始祖。这对兄妹到底是什么人,目前历史和民俗学界尚有争议,也就是说,至今还没有定议,也还没有共识,各说各的话。

但是,有一点是专家和学者都认可的,那就是这个神话传说,源于远古时代,人们对葫芦的崇拜。

这也是人们认为葫芦既可以避灾,也可以化解灾难的原因。尤其在南方,农历五月正是汛期,洪水频发。古代,南方农村人家,大多预备了葫芦,一旦被洪水围困,就把葫芦捆缚在身上,使人可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到水底,因此,葫芦也是古人遇洪灾时保命的工具之一。民间不仅端午节有挂葫芦的习俗,事实上,在南方农村,清明扫墓时,人们也把纸挂成葫芦状,插在坟头上,直到现在都是如此。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葫芦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符号(西方也有类似传说,比如诺亚方舟创世说,与葫兄妹的故事惊人相似),是中华民族古老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至今还有这部分文化的影子。只是到目前为止,远古的葫芦文化之谜,尚未完全揭开,有待于历史、民俗方面的专家学者们的继续努力。

THE END
0.端午节的民间传说有哪些端午节的民间传说有哪些 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民间传说,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端午节相关内容推荐↓↓↓ 介绍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10篇 小学生必背端午节古诗句 2022端午节主题标语大全 2022年端午节高速免费吗 端午节的民间jvzquC41yy}/z~jzkng/exr1lkkskƒmkujo0f~fpywpjg8h328;43<3jvor
1.家乡民间有关端午节习俗的传说我的家乡---竹山县竹坪乡端午节有许多习俗:早上门头插艾蒿、中午吃粽子、煮鸡蛋大蒜、喝雄黄酒、佩戴香囊、女儿回娘家等。每个习俗都有来历,伴随着一个个美妙的民间传说。 “门头插艾蒿、吃粽子”源于“黄巢杀人八百万---在劫难逃”的民间传说。 传说黄jvzquC41o0ui3950eqs0cqxtuv5b1;5392;04A;97;e40qyon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传说有哪些1、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传说有哪些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jvzq<84{wp}bkqzk0eun1ƒnzwp5fg:G8d3hcdL<3e89/uqyon
3.二十一世纪幼儿园中二班小朋友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安康!端午节的起源在民间有很多传说,目前学界较为公认的说法,认为端午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而民间传说中,则认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习俗 吃粽子 赛龙舟 编彩绳 插艾草 挂荷包 看我们小朋友是怎样过端午哒! jvzquC41yy}/onnrkct/ew452p=c|tr
4.端午节由来和风俗意义通用12篇2、端午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3、端午诗词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题:端午实践活动 粽子、香袋 1、感受粽子的香甜和香袋的美。 2、学习用折纸做的五彩粽。 3、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4、设计别致、精美的粽子。队员们每年是怎样过端午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端午的民俗活动) jvzq<84zzz4ywnxjw0ipo8mcqyko1?667;4ivvq
5.又是一年端午时五月初五话端午新闻频道端午节由来,下图见分晓: 你知道吗?这些端午习俗全都来自咱河北! 端午插艾:传说源于邯郸 有关“端午插艾”的习俗,源于一个美好传说,这个传说与河北有关。相传燕王扫北时,连年征战,杀人无数,百姓四散躲避。一日,燕王朱棣来到邯郸县地界,看到一个妇女怀里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身旁还有一个二三岁的小孩在地上jvzquC41pg}t0qjdgk4dqv3ep1yzu}jo1462:85813=02:=::57137xjvor
6.端午节民俗活动有哪些(精选)薰苍术是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之一,在民间用苍术消毒空气,即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会散发出清香,还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 躲端午 躲端午,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地方民俗,是旧时流传于我国北方的端午节习俗。古时北方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jvzquC41yy}/nrzzwg>70lto1c554?99;;4ivvq
7.端午节各种习俗及传说总览端午节各种习俗及传说总览 端午节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 ,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jvcw|wlkk049:485=/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