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来历传说,各个版本,习俗大全,诗词祝福,非常精彩!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纪念屈原:

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纪念伍子胥:

这个人为人忠良,因被小人陷害致其被夫差赐死,其死后夫差还命人将其尸体装入皮革中,在五月初五那天扔进江里。伍子胥冤死后,后人为了纪念他,便有了现在的端午节。

3、孝女曹娥,因为自己的父亲淹死于江中,自己又苦苦找了数日也找不着父亲的尸体。于是在五月初五这天,自己也跳入了江中,过了几天,曹娥抱着自己父亲的遗体浮了上来。这样的行为,感动了当地的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行,便有了今天的端午节。

4、越王勾践操练水军打败吴国的历史,卧薪尝胆的勾践回到越国后,于五月初五成立水军,并开始操练,后打败了吴国。后人为了表达对勾践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的敬佩,便有了端午节。

5、端午最早源于女娲时期,不过那时还没有端午的说法,女娲重修四时之后,发现每年的五月五那天,阳气最盛,过了那天,便阴气渐生。阴气越盛,从那天起,五毒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开猖狂,于是,人们需要在五月五那天,做很多准备工作,用来防止后面的伤害。

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2、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悬艾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饮雄黄酒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3、十首端午诗词,有习俗,有欢乐,有感伤

今天是端午佳节,人人吃粽子,家家挂艾叶。

端午节在我国由来已久,在漫长的传承中,流传下来的端午节的习俗和风情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下面十首诗词了解下吧!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在唐代,端午节十分隆重。在端午这天,皇帝召来儒雅臣僚,大张筵席。杜甫这首诗就记述了端午节这天,皇帝赏赐衣物的事情。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在这个端午节,诗人对屈原的经历惋惜不已。

端午节,人人怀念屈原,而诗人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作者从端午竞渡纪念屈原的千载冤魂说起,虽然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的屈原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六幺令·天中节》

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苏轼在这首端午的诗中,首先描绘了端午的习俗,下片追叙屈原的故事。

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童之臂、门之艾、菖蒲之剑、风筝漫舞、对酒当歌、龙舟竞发、诵君之赋,哪个不是美轮美奂的图画?再看下片,怀王之昏、秦之吞楚、异客垂涕、新亭对泣、汨罗江渚,哪一个不是再现历史的沧桑?这些词中之境,如诗如画,一唱三叹,让人叫绝。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这词主要写五月端午节的风物人情。

上片描写端午节的风俗,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营造了端午节喜悦的情绪,下片描写端午节人们沐浴更衣、饮雄黄酒驱邪的场景。全词反映出词人过节时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南乡子·端午》

宋·李之仪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南乡子·端午》即景生情,即事喻理,在端午节的一种闲愁。整首词深婉含蓄,抒发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

上片写端午节的景象。端午节下着小雨,诗人独自一人,比较冷清,回忆往日的热闹时光。

下片抒情,旅居在外的诗人在端午节没有友人的陪伴,喜悦的事情只有自己一人享受。表现出心中的寂寥,落寞之闲情。

《乙卯重五诗》

宋代: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乙卯重五诗》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端午即事》

【南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为了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

这个端午节,文天祥借屈原表达内心的壮志。他渴望自己成为屈原一样的人物,为国家奔波矢志不渝。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这首词描写的是荆楚之地的端午风俗。儿共女,庆端阳,描摹出一幅合家团圆共度佳节的温馨,刻画出了中华民族在节日之中共享天伦的乐趣。

在欢乐中,诗人联想到屈原的“空怅惘”,与端午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

4、端午安康祝福问候语

1、端起了幸福,舞走了无助。

2、愿你“粽”有说不完的思念。

3、系百索,戴荷包,前途事业涨得高。

4、传一传短信,送出祝福不断,端午节,愿你平安健康,快乐相伴!

5、端午节到了,不能与你共品粽子,道声祝福:节日安康!

6、送上白米粽,心境平和久久久。

7、轻轻龙粽香,飘来一阵温柔。

8、阖家幸福,端午安康!

9、说一声吉祥道一声平安,祝端午节安康!

10、端午节日喜乐美,幸福美满生活丽。

11、端午佳节心系你,幸福快乐送给你!

12、端午节到了,亲爱的朋友你在远方还好吗?

13、艾蒿高高门前舞,驱邪气,防五毒,高高兴兴过端午。祝端午节安康!

14、端午节,祝福你,粒粒给力。

15、端午安康,全家幸福。

16、翠绿的粽叶重重,是我的情深意重。

17、送上清新的“香包”,愿你端午好运罩。祝福你端午节健康快乐!

18、端午节,好心情。

19、传递我的祝愿,祝端午节安康。

20、端午节里,祝你尽享甜蜜的味道,体验人生的美妙!

21、时至五月五,喜庆在端午。

22、端午到来龙舟赛,却难赛我祝福语!祝君开心,粽子飞来!

23、祝你端午节安康,合家团圆,万事如意!

24、洁白的糯米万千,是我无数的思念。

25、温馨祝福送给你,我的短信能驱邪。祝端午节安康!

26、愿你和成功一路奔跑,将平安紧紧拥抱,跟幸福携手到老!

27、端午节安康,愿你一生都平安!

28、祝你端午节安康,健康快乐永伴随;工作顺利成功来,家庭美满万事兴。

THE END
0.端午节的民间传说有哪些端午节的民间传说有哪些 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民间传说,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端午节相关内容推荐↓↓↓ 介绍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10篇 小学生必背端午节古诗句 2022端午节主题标语大全 2022年端午节高速免费吗 端午节的民间jvzquC41yy}/z~jzkng/exr1lkkskƒmkujo0f~fpywpjg8h328;43<3jvor
1.家乡民间有关端午节习俗的传说我的家乡---竹山县竹坪乡端午节有许多习俗:早上门头插艾蒿、中午吃粽子、煮鸡蛋大蒜、喝雄黄酒、佩戴香囊、女儿回娘家等。每个习俗都有来历,伴随着一个个美妙的民间传说。 “门头插艾蒿、吃粽子”源于“黄巢杀人八百万---在劫难逃”的民间传说。 传说黄jvzquC41o0ui3950eqs0cqxtuv5b1;5392;04A;97;e40qyon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传说有哪些1、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传说有哪些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jvzq<84{wp}bkqzk0eun1ƒnzwp5fg:G8d3hcdL<3e89/uqyon
3.二十一世纪幼儿园中二班小朋友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安康!端午节的起源在民间有很多传说,目前学界较为公认的说法,认为端午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而民间传说中,则认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习俗 吃粽子 赛龙舟 编彩绳 插艾草 挂荷包 看我们小朋友是怎样过端午哒! jvzquC41yy}/onnrkct/ew452p=c|tr
4.端午节由来和风俗意义通用12篇2、端午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3、端午诗词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题:端午实践活动 粽子、香袋 1、感受粽子的香甜和香袋的美。 2、学习用折纸做的五彩粽。 3、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4、设计别致、精美的粽子。队员们每年是怎样过端午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端午的民俗活动) jvzq<84zzz4ywnxjw0ipo8mcqyko1?667;4ivvq
5.又是一年端午时五月初五话端午新闻频道端午节由来,下图见分晓: 你知道吗?这些端午习俗全都来自咱河北! 端午插艾:传说源于邯郸 有关“端午插艾”的习俗,源于一个美好传说,这个传说与河北有关。相传燕王扫北时,连年征战,杀人无数,百姓四散躲避。一日,燕王朱棣来到邯郸县地界,看到一个妇女怀里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身旁还有一个二三岁的小孩在地上jvzquC41pg}t0qjdgk4dqv3ep1yzu}jo1462:85813=02:=::57137xjvor
6.端午节民俗活动有哪些(精选)薰苍术是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之一,在民间用苍术消毒空气,即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会散发出清香,还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 躲端午 躲端午,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地方民俗,是旧时流传于我国北方的端午节习俗。古时北方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jvzquC41yy}/nrzzwg>70lto1c554?99;;4ivvq
7.端午节各种习俗及传说总览端午节各种习俗及传说总览 端午节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 ,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jvcw|wlkk049:485=/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