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这个节日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是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上古信仰:天地信仰、祖先信仰,古老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天象崇拜: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老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当时龙已是这民族的图腾,后演化为全民族的图腾;在祭龙仪式中,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他们以“龙”为图腾,每年在端午举行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是在急鼓声中以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上做竞渡祭龙神,也给自己游戏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二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因不满朝政腐败和国势衰微,投身于汨罗江自尽,以表达对楚国的不满和对未来的绝望。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吃粽子,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包括:

赛龙舟:赛龙舟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竞渡前一般要举行祭祀仪式,先要请龙、祭神。在端午前要择吉日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也有相传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人们划龙舟以示对屈原的怀念,同时也希望借此驱散江中的鱼虾,保护屈原的遗体。

吃粽子: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叶)包裹而成。他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传入北方后,用黍米做粽,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为咸粽和甜粽。也有相传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发源的传统食物。人们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在竹叶或荷叶中,制成粽子,然后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吃饱后不再伤害屈原的遗体。

挂艾草和菖蒲:《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禳毒气。”艾是药用植物,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以驱虫。菖蒲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人们相信艾草和菖蒲可以驱邪避疫,因此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会挂艾草和菖蒲于门前,以祈求健康和平安。

栓五彩绳: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用五色丝绒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来驱邪,自五月五日系起,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之后摘掉,然后扔到河里边去,寓意着所有不好的事都随着五彩绳带走了。人们认为这样可以避邪驱瘟,带来好运。

饮酒: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再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浸酒后人们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

放纸鸢: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

赠扇子:扇子除了引风纳凉之外,还有特殊的人文含义:弘扬仁善,仁德之风。

佩香囊:又称香包、香袋、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绒缠成的,也有用碎布做成的,里面可以装上各种香料、中草药、茶叶等,然后多用于配戴于胸前,有防病健身、驱虫的效果

拜神祭祖:拜神祭祖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悬钟馗像:有镇宅驱邪的含义。

五黄:江浙一带吃“五黄”,是指黄瓜、黄鱼、黄鳝、鸭蛋黄(或黄豆)、雄黄酒(一般以普通的黄酒代替)人们相信雄黄酒可以消毒杀菌,预防疾病,因此在端午节时会有饮雄黄酒的习俗。

煎堆:福建晋江地区,吃“煎堆”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吃“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

画额: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

端午节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民俗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等,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端午四不穿:红色衣服、暴露衣服、花哨的衣服、破旧的衣服;

端午不做:避免发生争吵打斗、不同房、不靠近河、海、不要待在阴暗的地方;

THE END
0.【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 五月初五,时值仲夏,草木繁盛。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艾草与菖蒲的清冽香气中,在龙舟竞渡的鼓点与号子里,再次唤醒我们对古老节日的记忆。 这个与春节、清明、中秋并重的节日,其起源交织着历史的厚重与人性的光辉。最广为流传的,便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心系家国,却遭谗言放逐。在秦军攻 jvzquC41yy}/onnrkct/ew47fn;6gph
1.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jvzquC41yy}/onnrkct/ew46c;xq:}
2.端午节的由来以及习俗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jvzq<84uj0~eh7hp1|nppp}wg1i{1kp|jktbp87239681A8759670qyon
3.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你知道多少直播民生 直播民生jvzquC41o0popn|u0v|0nxtm1r532;7/285158=;:7::0qyon
4.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有哪些6、躲端午,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 返回目录>>> ●端午节的5个传说 毒月恶日驱避说 在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jvzquC41yy}/z~jzkng/exr1lkkskƒmkujo0f~fpywpjg8h;;7?427mvon
5.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端午节的由来主要有以下说法:1、纪念屈原;2、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3、纪念孝女曹娥。 1、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诗人及政治家,因主张政治改革,触犯到贵族大臣们的利益,遭到排挤和流放,最后楚国被秦国打败,屈原悲愤难耐,跳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老百姓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他跳江的日子定为端午节。 jvzquC41yy}/onnrkct/ew45p9xpz}7
6.端午习俗的由来端午习俗的由来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天大江南北有插艾草、挂菖蒲、跑旱船、赛龙舟、包粽子、吃鸭蛋的习俗。 插艾草 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节插艾草这一习俗,源于五月特别的气候环境。这一时节多是高温多jvzquC41yy}/onnrkct/ew46uvwnm:7
7.大班端午节风俗教案(精选7篇)3、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文化(重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难点); 4、认读字宝宝:"龙舟、艾叶、粽子"。 活动准备: 1、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袋,咸蛋,粽子 2、图片: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字卡 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ct08;97854ivvq
8.有关端午节的由来与风俗有关端午节的由来与风俗 【导语】“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提起这首民瑶,我就会想起端午节,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端午节的由来与风俗”,欢迎阅读参考。端午节的由来 1、源于纪念屈原 jvzquC41o0;2vnxv0pku1|mqy1?:29;:60nuou
9.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小西瓜🍉 麻麻童品特惠店 浓浓粽叶香,悠悠端午情,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端午节习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开展了迎端午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感受端午节的快乐。 通过动画视频的方式,让孩子们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以及风俗习惯,孩子们都认真的看着视频,了解端午节的由来。jvzquC41yy}/onnrkct/ew46c:rc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