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知识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还有几天又是重阳节了,今天顿悟阁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重阳节的知识。

一.什么是重阳节

重阳节的名称源自于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重九”。

“九”和“久”同音,九月初九就被赋予“长寿”寓意,意味着长久、高寿 ,所以重阳节慢慢有了“老人节”的含义,后来在国家层面获得认可。

二.重阳节的来历及演变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桓景与瘟魔的故事。

据说,东汉时期,汝河瘟魔肆虐,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桓景为了拯救乡亲,历经艰险去向费长房学习降妖剑术。

几年后,费长房吩咐恒景:九月九有瘟魔,让家人登高、佩戴茱萸、喝菊花酒,就能避开瘟魔的侵害。桓景依言而行,成功驱散瘟魔,拯救了乡亲们。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桓景,将九月九这天定为重阳节,以此表达对健康长寿、平安顺遂的祈愿。

另一种说法,源自天象崇拜。我更倾向于这种说法。因为在上古时期古人就有祭祀天神的活动。在历史文献上也有记录。

重阳节最早的记载源自《吕氏春秋》中的《季秋纪》记载:

“(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这记载了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

古人在秋季农作物丰收了,就要祭天帝和祖先,报答天帝和祖先的恩德。

所以,最初的重阳节只是祭祖、祈祷丰收的节日,当时只在宫中流传。后逐渐演变为综合性民俗节日。

汉代后,重阳节习俗从宫中流传到民间,形成重阳节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

魏晋以后,重阳节气氛渐趋浓重,又增加了骑射习俗。

唐代鼎盛,被正式定为节日,一直流传至今。在唐代,重阳节官员休假一天,活动全国普及,重阳节这天要进行登高、饮宴、赏菊、骑射等活动。

唐代诗人李白《九月十日即事》诗中云:“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还有唐代诗人王维写下了“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名句。

宋朝,重阳节发展成一种高雅的娱乐活动。宋人把茱萸称为辟邪翁,称菊花为延寿客,极为钟爱。从宫廷到民间都要买菊、赏菊、饮菊、簪菊、咏菊,还点菊花灯、吃菊花糕、饮菊花酒、茱萸酒。宫中要摆上万盆菊花,晚上点菊花灯,办赏灯宴。民间会到郊外祭祖。

元明清时期,重阳节延续宋代的习俗,宫廷、民间会举行各种活动庆祝重阳节。

在明代,在重阳节,已出嫁的女儿要归宁,要接回娘家过节,所以重阳节也叫“女儿节”。

到清朝,人们最喜欢登高过重阳节:登山、登上高塔、城楼等;同时,举行跑马会、赛车会、千叟宴、放风筝等。

1989年,中国政府把每年的重阳节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重阳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将重阳节作为老年节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总则中进一步明确。

二.重阳节的习俗

经过两千多年的变迁,重阳节已成为多元性的节日,伴有形式多样的习俗。在重阳节这一天,各地有各地的风俗。流传至今比较熟悉的几个习俗有:

(一)登高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关于登高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为了躲避传说中重阳这天会降临的瘟气,到高处以求平安。

另一种说法是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认为登高能与神灵相通,获得福祉。

其三是在秋日草木凋零之际登高“辞青”。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

(二)佩茱萸

古代还奉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古人认为佩茱萸,可以辟邪求吉。

有的佩带于臂,有的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三)赏菊

菊花被誉为“花中隐士”。自古以来,重阳节这天就有赏菊的习俗。重阳节赏菊、咏菊成为文人墨客修身养性的重要活动。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四)喝菊花酒

除了赏菊,还有喝菊花酒的习俗。在古代菊花酒被看作是“吉祥酒”。采摘含苞待放的菊花,掺杂在黍米中浸曲酿制,酿成菊花酒,直到次年重阳节,就拿出来饮用。

(五)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是重阳节的传统食品,制作方法多样,没有固定的形式。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节除了以上这几个习俗外,有些地方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

江西婺源,九月九有举办盛大的“晒秋节”习俗;广东有九月九“拜太公山”的习俗;

南方惠州有九月九放风筝的习俗;山东昌邑北部的人家会在重阳节吃辣萝卜汤;

隆安县的人九月九日会放任牛羊自行觅食,并有“九月九,牛羊各自守”的俗语等等。

THE END
0.今天是重阳节吗?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1、今天是重阳节吗?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 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九月初九正好是日月重合最大的阳数,所以称之为重阳节。 另外由于“九”是最大的一位阳数,因此“九”又被古人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思,比如“九州方圆,九五至尊,九九八十一难”等等,说的都是极致的大和极致的jvzq<84o0jgpuqzquj{p:7hqo1tfy|d238?85B>94:>98k=0ujznn
1.重阳节来历和节日风俗重阳节来历和节日风俗 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主要节日做节的一大主题。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 jvzquC41yy}/jjtokdgcc7hqo1yigwljwq594A>30unuou
2.我国传统的重阳节登高习俗来历我国传统的重阳节登高习俗来历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远眺、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因此,重阳节也叫“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1989年,我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重阳节又成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xx年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iiqwl{cpmkkn4373892?7559:74@90jvs
3.网络中国节·重阳文化专家话“重阳”: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还有竞射风俗。相传,重阳竞射源自南朝,到唐代正式确定为军礼。此俗除了具有重视武备的传统之意外,也与道家所强调的强身健体有关。 总之,围绕着登高野游而展开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已经成为唐代重阳节俗的重要特色。由于重阳节始终是以道家长寿为主题,所以这个节日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尊老敬老为主的老年节。jvzq<84yyy4llƒiy0eun1Rygo181;@950cyqz
4.网络中国节·重阳重阳节的来历与习俗汉代时,重阳有了求寿的习俗。 《西京杂记》记载: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 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在魏晋时, 节日气氛渐浓,倍受文人墨客吟咏。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 明清两代,重阳节风俗盛行。 要吃花糕,登山,十分热闹! 重阳习俗 jvzq<84yyy4{iwm|z0ipo8Nvgo533>8820g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