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重阳,祝您安康!秋菊王维赏菊诗画插茱萸

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中国人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所以又称为重阳。它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日。在古代,重阳就有登高采菊、插茱萸等习俗。重阳节又常常被人们称为“重九节”、“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老人节”等。

唐代以后,重阳节逐渐成为文人雅士聚会饮酒、赏菊、绘画、吟诗的日子。古往今来以重阳为题材的作品有很多,重小彩带领大家欣赏国画里的重阳节!

重阳登高

关于重阳节,其中最重要的习俗当属“登高”。

可是人们为何登高呢,其意义何在呢?《礼记·祭法》有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其实这是一种简单的万物有灵论,即早期人类对于超自然、超人格力量的一种崇拜。早期人类主要通过采集、渔猎来获取日常的生活资料,而由于大山提供了茂密的森林、各种野兽,以及高山上的雷电击中树木导致自然起火,人们在反复实践中认识到可以用它来烤炙食物。总之,人们认为山是神秘的,故对其有敬畏之意。有人还对“崇”字做了解读,即“从山从宗,宗声”可见最早的崇拜也是对山而言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 佚名 《十二月令图轴之九月》纸本 175cm×9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登高则成为中国诗画家们热爱的题材。这幅清代画院的《十二月月令图·九月》,把重阳节的重要活动登高和赏菊交融在画面上。这幅画的上方有几人携带菊花酒、重阳糕和其它美食,登上悬于半空中的岩台,评头论足、谈笑风生。画面中间描绘花圃中摆了大大小小应景的菊花,挚友或近邻相会到访,应是耳闻这儿布置菊园,人人都想来应应景。没登高出游的,在屋里也各有各的风雅事。有看似在研究品评史籍书册的二人组;有就着石青色铁栏杆一边往外看,一边聊天的一家人;也有干脆走出门外欣赏并评论的。画面右下方还描绘了有人“临流送花”,不远千里划个小舟送花来,想必也是想来沾沾美感和风雅吧。

清 石涛《重阳登高图》

清代著名画家石涛的《重阳登高图》,向人们展示了登高赏秋的重阳风俗。画中融入王维诗意,更是别有一番风韵,可谓是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徐邦达为此幅作品题了边跋:“乔木蒙丛罗列高,衡门独立兴犹豪。群峰点点看苍润,浓墨沙弥笔岂焦。和画中大涤子自题诗元韵。画作于清康熙廿三年甲子,道人时年四十又三岁,师梅沙弥,墨法浓润而不枯焦。可喜爰也,友人携示属题。一九九八年夏,东海徐邦达并记于白下门。”

重阳日至峡道

唐代:张籍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张大千《重阳登高图》

张大千所作《重阳登高图》,画面上山峰巍峨,重峦叠嶂,庙宇庄严,风景独特。此画作构图严谨,视野开阔,笔墨华滋,气势磅礴,以宇宙之大、莫过我心的气魄,成功地表现出关陇山水的雄伟挺拔及石骨坚凝的特质,表现了画家在重阳佳节时登高望远,怀念友人,并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图中左侧山头有一位古装老人,正站立于一巨大盘石之上,似登高望远,极目远眺右侧山峦上那蜿蜒曲折的山路和层层叠叠的石阶,似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而画面右侧,危崖陡然升起,略呈左倾态势,峻峰耸立,直入云际。峰峦上山体坚凝,石色青黛。再高处是绝壁险峰,林木苍翠,似有无限风光,凝聚于其间。两山之间,是金碧辉煌的楼台、庙宇,掩映于古树长松之下。置身其间,顿觉天高地广,宇宙浩瀚,万千风物尽收眼底。这种登高望远,怀念亲友的情感在题诗和落款中有明确的记述:“书来为说济南事,苦忆关家兄弟贤,正是鹊华好秋色,明湖听曲更何年?”

九日龙山饮

唐代: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代: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重阳赏菊

除了登高,古人在重阳节还爱赏菊花。菊花开在秋末,古人常在重阳节举办各种赏菊活动,所以九月也被称为“菊月”,重阳又称“菊花节”。古人喜爱种菊、赏菊、食菊、颂菊。官宦与富户往往在家中举办赏菊会,邀亲请朋,流连花圃;民间则乡亲相约,赶赴菊会和花市。宋代尤盛赏菊,《致富广集五记》记载:“临安园子,每至重九,各出奇花比胜,谓之开菊会。”《杭州府志》中记载:“临安有花市,菊花时制为花塔。”

清 任熊《姚燮诗意图册》绢本 27.3cm×32.5cm

故宫博物院藏

上图是任熊根据姚燮的诗意所作的图册之一,其左上角题有“尔花冷苦当怨秋,翻似春鬟列修整”的诗句,出自《许氏园看菊》。此画以轻松灵动的写意笔触把各色小菊描绘得生气盎然,加上各种花器的搭配,显得清新而雅致。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代: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北宋 赵令穰《陶潜赏菊图》绢本 30cm×8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东晋诗人陶渊明独爱菊。古代中国画中有大量关于陶渊明的作品。宋《陶潜赏菊图》,传为赵令穰所画,表现了陶潜“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的闲居情形,不过,陶潜无酒空对菊的惆怅却被改写了。你看,好友携酒食至,席地而坐,漉酒清谈。小亭四周茂林修竹,林红菊淡,远处小童抱琴而来。采一枝菊花轻嗅,悠然抬头有南山,这就是最美的田园诗。

请横屏观看

清 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重阳赏菊

在清廷画家陈枚的《月曼清游图册》中,再现了宫廷嫔妃们九月主要活动就是重阳赏菊。还有张同曾的《菊花图》等都是这一题材的绘画作品。《月曼清游图册》描绘的是宫廷宾妃们一年12个月的深宫生活:正月“寒夜探梅”、二月“杨柳荡千”、三月“闲亭对弈”、四月“庭院观花”……九月“重阳赏菊”……十二月“踏雪寻诗”。陈枚通过十二幅生动的画面体现宫廷生活与民间生活的密切关联。嫔妃们的活动内容,在民间生活中均习以为常。

此图所绘人物造型生动准确,笔工细致严谨。图中楼台房室建筑采用西洋焦点透视法绘成,根据图中透视线斜度的变化,加强了平面画幅的立体、纵深效果,在有限的画面上扩展出无线的空间。

重九无菊有感

宋代:陆游

重阳未见一枝菊,它日菊开生我愁。

高兴亭中香满把,令人北望忆梁州。

清 张同曾《菊花图》

张同曾的《菊花图》,绘粉、黄、白、紫四色折枝菊花。用笔工整,设色秀雅。自题仿恽寿平之法,仍有钩勒之笔,画面清隽娟丽。尤其白菊直接以绢为底,铅白勾画,显得晶莹剔透,别有神韵。图绘秋菊满幅,繁簇似锦,争奇斗艳,生机勃勃,表现出秋菊傲霜的品格。此画用笔劲健洒脱,菊花结构缜密,设色淡雅,满纸菊花一气呵成。

李苦禅《重阳佳节菊花开》

李苦禅的《重阳佳节菊花开》,墨色浓淡有致,淋漓空灵,清旷高逸,氲郁清丽,技法运用精纯,结构精致典雅,呈现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典雅深远,回味无穷。

菊花也被人们称作延年益寿的花,有很多画菊花的中国画作品都题为“长寿”。齐白石《延年益寿》画的就是菊花。齐白石93岁那一年,画了一张《重阳生日》给生于重阳的夏衍先生庆生,画面内容也是菊花。

齐白石《重阳生日》

重阳聚会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清 平 乐

宋代:石孝友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菊花酒”即是以菊花酿造的酒,据《西京杂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古时,头年重阳节时就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酒。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酿酒,待至第二年重阳饮用。古人认为此酒能“祛百病、令长寿。”久而久之,重阳节这天饮菊花酒的习惯也就流传了下来。

清 石涛《王摩诘诗意图》

清代画家石涛也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引创作了《王摩诘诗意图》。画中,两们友人席地而坐,面对着窗外的园子,远处的高山,喝着酒拉着家常,回忆着远方兄弟。

此图乃借诗吐纳思乡之情。山凹幽深的笔致,伴随着清和的悠悠微风,虽隐至于空谷山林之中,然每逢重阳佳节到来之时,心中总是涌起对远方亲朋故友的思念。可以看出,人虽隐逸空门,但思想内在的感情还是非常丰富的。款落“王维《九日忆山中兄弟作》,余以范宽笔意写之。清湘济。”钤白文“老涛”“苦瓜”两枚印。

潘天寿《黄花灯影古重阳》

潘天寿的《黄花灯影古重阳》,正是描绘重阳节赏菊的佳作。靠椅的方形结构与菊花的圆浑结构甚至是一灯如豆,都是以“构建大厦的法则”(吴冠中语)来营造而追求自己的格调,凸显画家的精神追求和审美品位。设色上,调和花青、赭黄、橘红,而以焦墨统筹其间,使整幅在色彩上形成强烈对比,但又丝毫不显突兀和冲突。

吴昌硕《重阳即景》

吴昌硕《重阳诗》

重阳敬老

重阳节是中国的老人节、敬老节。九九即是“久久”,中国民间很早就有重阳节期间供奉寿星、麻姑的习俗。麻姑是葛洪《神仙传·麻姑传》中见过三次“沧海桑田”的女仙,永远18 岁的少女模样;而寿星则是个额头隆起,拄着拐杖的白胡子老翁,常常手持仙桃,斜跨梅花鹿。《史记·封禅记》中就记载有“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也。”因此,古代给老人祝寿,寿星图可是必不可少。

明 王文炜《祝寿图》绢本 182cm×89cm

天津博物馆藏

这幅《祝寿图》生活气十足,两位书案旁聊天的文人,一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平和淡然,寿星仿佛像邻家爷爷般和蔼可亲,笑看婴孩嬉闹;这幅画吉祥之至,松柏翠竹,蝠飞鹿走,“福、禄、寿”无一不合。

《祝寿图》中别出心裁地加入了对坐书案的文人和嬉戏天真的婴孩,让这幅祝寿图平添了一份雅致,也充满了天伦之乐,这也许是画家应邀而作,颇为特别。

重阳吃糕

吃重阳糕也是重阳节的一大习俗。因“糕”与“高”字同音,也是步步登高的意思。到了宋朝,人们过重阳节时,除了要互相馈送重阳糕外,对于重阳糕的装扮也多有讲究。

据《梦梁录》卷5《九月》记载,重阳节人们把米粉用糖水和匀,做成米糕,上笼蒸熟,出笼后,在顶上插一面小旗帜,端着给邻居家送过去。当然,除插旗外,重阳糕还有别的装扮,南宋三大将领之一的张俊重阳节送给宋高宗的糕点就是把它们扎成假山和盆景的样子。

莫高窟第98窟

敦煌莫高窟第98窟,就是描写的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

到明代,重阳节这一天,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示庆贺,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佩茱萸

重阳节当天,人们除登高望远、畅菊花外,还要身插茱萸或佩带茱萸香囊。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续齐谐记》中的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于是茱萸“辟邪”便流传下来。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古风彩铅画涂色:重阳登高赏菊饮酒附绘画过程今天画的古风人物彩铅画涂色:重阳登高赏菊饮酒。过两天就是重阳节了,古人有登高的习俗。祝大家国庆和重阳节日快乐!简单记录下绘画过程和心得。 古风彩铅画:重阳登高赏菊 昨天下午晚上和今天上午画了这幅画,大约用了六到十小时。头发的高光阴影以及衣着配色和阴影比较费时,其次是草地等。 jvzquC41yy}/lrfpuj{/exr1r1?ddnhee6:2:o
1.中班重阳节美术教案(精选10篇)“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九九重阳,秋高气爽,正是幼儿户外活动的大好时机,我们带领大班幼儿,步行到离我园较近的敬老院,看望那里的爷爷奶奶,和老人们一起活动,既活跃心身又受到教育,还能提高绘画能力,促进幼儿健康jvzq<84yyy4vpsx0eqs0lrfqcp5ngrxjw1814:5;49716?59a6819B>80jznn
2.竹溪:笔墨绘重阳丹青传美德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学生敬老爱老的道德情怀,在重阳节来临之际,竹溪一中美术社团以 “九九重阳 敬老爱老” 为核心主题,开展绘画创作活动,让学生在笔墨丹青间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将尊老孝亲的美好品德融入青春创作。 活动伊始,美术社团教师尹卫围绕 “重阳节” 的文化内涵展开引导:通过jvzquC41pg}t0n730et0kwkq138838675;620qyo
3.重阳节简笔画图片大全重阳节简笔画大全带颜色简笔画重阳节怎么画?重阳节简笔画频道涵盖各种重阳节简笔画图片及重阳节简笔画素材供您参考,同时提供重阳节简笔画步骤分解图,让儿童轻松学习如何画重阳节简笔画.jvzquC41yy}/lrfpdknvc7hqo1viq}tnkuz`5B>
4.念亲恩,展孝心——东大小学重阳节活动美篇三、绘画展览篇 各班挑选出绘画小能手,画一幅关于“重阳节”的主题绘画。然后进行展览。 四、诵读诗词篇 学生背诵关于“重阳节”的视频,在诗词中感受传统节日之美。 00:15 00:24 00:35 00:44 五、帮做家务篇 学校开展了“今天我当家”主题日活动。要求学生帮父母干一些家务活,比如扫扫地,买买菜,做做饭,洗jvzquC41yy}/onnrkct/ew46he;cwy6
5.书香五一第八周班级工作简报(十月优胜集体、个人,重阳手抄报本周适逢重阳节,同学们利用假期,对老人们进行了敬老实践活动,孝敬老人,从我作起! 同学们利用空余时间,对老人们尽一份孝心! 还有的同学利用假期,进行了重阳节专题绘画,水平之高,令人感叹! 张欣然作品 她的作品,不止一幅,每一篇都精彩无限! 张静琪作品 jvzquC41yy}/lrfpuj{/exr1r1684k:942952?
6.创意绘画教程|重阳节1、通过观察真实的图片了解菊花和重阳节,在绘画的时候通过同学们自己观察的菊花的造型特点画出今天的作品,过程生动又富有童趣,还能锻炼同学们的创造能力。 2、运用同类色和流畅的线条创作出本次的绘画主题,色彩搭配强烈丰富,富有美感,充满了色彩间和谐的视觉美。 3、通过百科知识的学习,提高同学们探索自然世界的兴趣,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361586;19=39<:39a71798869;30|mvon
7.创意中秋节绘画|赏月以往精品课程 创意中秋节绘画|中秋——花好月圆 大龄 创意中秋节绘画| 中秋吃月饼 创意中秋节绘画| 月饼购买券 二十四节气|秋分 创意儿童绘画|丰收 创意儿童绘画|漂亮的花海 创意中秋 重阳节绘画|菊花 创意儿童绘画|桂花飘香 创意儿童绘画|大闸蟹 大龄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363886319=39<:39a712:8663850|mvon
8.巧手绘丰年感恩重阳节这些传统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重阳节还有一些新的庆祝以表达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尊敬。重阳节不仅是传统节日的庆祝,jvzquC41yy}/onnrkct/ew479kkk3@:
9.重阳秋亦暖敬老情更浓为此,北京景山公园特别策划了菊花盆景制作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与此同时,紫竹院公园举办了“重彩菊花·乐享金秋——重阳节菊花绘画主题活动”,特邀书画家亲临现场,以笔传情、以彩达意,创作出一幅幅展现菊花盎然生机的图画。jvzq<84yyy4djrscluh/ew4jvor049763252389584:/j}rn
10.幼儿画重阳节敬老简笔画简笔画图片大全重阳节儿童画简笔画儿童画母婴早教 2020年重阳节主题儿童画简笔画大全九九话重阳 重阳节简笔画爷爷奶奶 重阳节儿童绘画图片 - 毛毛简笔画 学画重阳敬老简笔画 怎么画重阳节爷爷奶奶简笔画步骤教程涂色 重阳节简笔画重阳节简笔画怎么画 重阳节幼儿绘画重阳节儿童画图片 - 毛毛简笔画 展开更多看jvzquC41lkgodrmwc0vveqjfw0io1>k8dc;93jgf:7?gg7mvon
11.粉色唯美重阳节节日起源手抄报重阳节传统节日饮菊花酒手抄报2023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图片大全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电子小报word模版 立即下载 2 2023三年级重阳节手抄报图片大全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电子小报word模版 立即下载 0 2023九月九重阳节诗句主题绘画简单好看的重阳节尊老敬老手抄报 立即下载 2 2024九月初九重阳佳节敬老爱老手抄报小学生关于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手抄报 立jvzquC41o0<:s‚3eqo5tjxzejcuccx4rdupipy]Oll[bdƒy0jvsm
12.中国绘画图片大全中国绘画高清图片下载菊花中国风背景重阳节绘画 立即下载 艺术绘画自然水墨山水国画背景图片 立即下载 中国绘画一幅水墨古风山水图国画水彩画美术教育 立即下载 中国传统绘画国画山 立即下载 古风建筑颐和园佛阁寺北京旅游颐和园中国古风山水绘画 立即下载 长城年画贴纸绘画设计传统文化中国风国潮 立即下载 中国传统绘画山和浮云 立即下载jvzquC41yy}/7:rk|0ipo8xq/v{qkjs13:<55A50jvsm
13.中班美术重阳节的教案(精选13篇)根据幼儿的喜好,指导他们分组(绘画组、表演组等)准备礼物。 4、师生共同讨论: ——“这份礼物你准备什么时候送?怎样送?”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送给老人的礼物》,圈出适合送给老人的礼物。 活动结束 中班美术重阳节的教案 5 设计意图 尊敬长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华文明的一枚瑰宝。jvzq<84yyy4vpsx0eqs0lrfqcp5ngrxjw1814:5;52712;78a6836>520jznn
14.久久重阳全国手抄报全国一等奖手抄报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小报图画教程关于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创意作品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赏菊饮酒庆重阳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一等奖绘画小学生重阳节手抄报图片素材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图片爱在九九感恩重阳节日手抄报手抄报大全 九九重阳日浓浓敬老情重阳节手抄报剪纸活动获奖作品展示 jvzquC41yy}/r~hjgf{/ew4ujq{djjtdcq535;<3924ivvq
15.从画作中看重阳节的登高习俗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唐代以后,重阳节逐渐成为文人雅士聚会饮酒、赏菊、绘画、吟诗的日子。而重阳登高、饮菊花酒等也成为中国诗画中的一个永恒题材。 每每吟诵唐代诗人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诗,便会把人带到重阳佳节的美好意境之中。想一想,当jvzquC41uuxc0oofckrz0lto1rge1ltp14635:61255dqwygpve43@6:4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