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佳节,爱老敬老
新时代重阳节敬老爱老举措在传承传统美德基础上不断创新升级,形成了 “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科技赋能、服务精准” 的多元格局。各地以重阳节及 “敬老月” 为契机,开展兼具文化内涵与实用价值的活动书画赛、非遗展演等特色活动丰富精神了老年人的生活;免费体检、健康讲座体现社区的精准服务;防诈骗指导,助力老人跨越 “数字鸿沟”……社区、学校、社会组织联动起来,将节日关怀与常态化养老服务衔接,在权益保障与氛围营造中让敬老美德持续焕新。
学技能为未来蓄力,行孝道为当下暖心。红星学子,别让敬老停在嘴边!从现在起,帮长辈捶捶肩、学做一道他们爱吃的菜,让行动比话语更暖。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