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双九秋色好,登高赏菊话重阳——中国青年网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4日是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古人认为“九”为阳数,《易经》中写道“以阳爻为九”,故将九月九日称为“重阳”或“重九”。

《西京杂记》中记载,汉高祖时,宫中在九月九日都会“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可见,一些流传至今的重阳节习俗,在西汉时期就已有雏形。

登高佩茱萸:九月九日风色嘉,满头争插茱萸花

在重阳节有关的诗词中,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谓脍炙人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时候,与远在家乡的兄弟彼此挂念,写尽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登高是重阳节流传至今的民俗之一。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晏殊亦有词云,“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登高远眺,大雁飞过,勾起词人无限思乡之情。

茱萸是一种味道浓烈的植物,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去灾、逢凶化吉。宋代宋祁在《九日置酒》中写道,“溪态澄明初毕雨,日痕清澹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明代诗人申时行也在《吴山行》一诗中描绘了百姓在重阳节登高佩茱萸的情景,“九月九日风色嘉,吴山胜事俗相夸。阖闾城中十万户,争门出郭纷如麻。拍手齐歌太平曲,满头争插茱萸花。”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跃然纸上。

赏菊寻秋韵: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重阳时节秋意渐浓,菊花盛放。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写道,“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从这封信中可知,重阳赏菊习俗由来已久。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诗文中对菊花的反复吟咏,也对重阳赏菊风气的盛行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连初唐诗人王勃也有诗云,“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杜牧也在《九日齐山登高》中写道,“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唐代诗人卢照邻曾作《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将菊花酿成酒,也是重阳节的习俗之一。《西京杂记》中写道,“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宋代《东京梦华录》、明代《遵生八笺》中均有类似描述,体现了先民祈求延年益寿的淳朴心愿。

值得一提的是,据《旧唐书·王勃传》中记载,《滕王阁序》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写成的。文中“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写景名句,将江南秋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饮酒品美食:九月登高例吃糕,楼登丹凤上层高

说到重阳节饮酒,或许大家都会想到南宋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唐代诗人孟浩然也写道,“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糕诗酒帽茱萸席。算今朝、无谁不饮,有谁真得。”宋代词人魏了翁的这首《贺新郎·九日席上呈诸友》展现了重阳节的又一民俗,即吃重阳糕。上文中也提到,九月九日要“食莲饵”。杨雄《方言》中说:“饵,或谓之糕。”隋代《玉烛宝典》云:“九月食饵,饮菊花酒者,黍秫并收,以因黏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

唐宋时期,重阳糕做得更有讲究。《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京在重阳节“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饤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吕原明也在《岁时杂记》中写道,“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曰“愿儿百事俱高”。”

清代诗人杨静亭诗云:“中秋才过又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面夹双层多枣栗,当筵题句傲刘郎。”记载了重阳节制作花糕的过程和食材。《上海县竹枝词》中也写道,“九月登高例吃糕,楼登丹凤上层高,几家赏菊朋高会,几供黄花百种豪。”可见重阳节吃重阳糕已成为深入民心的节俗。

及至当下,重阳节逐渐淡化了古代驱疫避邪的神秘色彩,将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融为一体,让人感受秋意渐浓的自然风光,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老敬老观念。今天,让我们体会传统韵味,感悟先人情思,过一个充满文化气息与温暖亲情的重阳佳节。

THE END
0.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通过上文的讲述,相信大家对于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的原因已经了解清楚。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想对插茱萸这一习俗有更深刻认识的话,其就可以从其传说和历史典故中进行了解。 重阳节相关文章: 1.2016年广州重阳节登高好去处 2.北方人重阳节吃什么 3.九月九重阳节的来历 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knobq8:344=30qyon
1.今天重阳节,你知道古诗里的“茱萸”是什么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0月14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王维的这首关于重阳节的诗知名度极高,也让不少人知道了诗中提及的重阳节习俗性植物——茱萸。但如今很多人都没见到过茱萸,你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这天插茱萸?知道茱萸长啥样吗? jvzquC41yy}/ezhd0eun1m~j1okekj4f{j;6;944247.392351:63@::8avd0qyon
2.涨知识了!花椒其实也是一种茱萸,古人重阳佩戴的是它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首28字的绝句,道出了重阳节的三大习俗——登高、佩戴茱萸和亲人团聚。明天就是重阳节,记者在茱萸湾风景区探访看到,这里的山茱萸陆续变红,正是一年中观果的好时候。 山茱萸红了,红果成鸟儿美食 寒露的节气,气温终于有了秋天的气质。而降温,也使得山茱萸加速变红。 茱jvzq<84yyy4z|wjyu0io1y4385895?3jvor
3.关于重阳节的古诗15篇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赏析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jvzquC41yy}/{~|gpoo/exr1ujodk8lwujo06<=4469/j}rn
4.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佩茱萸?孩子需要知道的知识不止这些!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的这首重阳诗已经家喻户晓,每到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都会人们吟唱。其实,除了这首诗,关于重阳节还有许多需要孩子知道的知识,今天就带孩子来熟知一下吧! 为什么重阳节要选在九月初九?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jvzquC41yy}/uqziwqyuc{3eqo5qn~x1xkkxAjnf?5?1
5.重阳的“茱萸”,有那么多的神奇在重阳节这一天,按照我国民间风俗,人们除登高望远、畅饮菊花酒外,还要身插茱萸或佩带茱萸香囊。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续齐楷记》中的一则故事: 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九月初jvzquC41yy}/emxvo0io1pfnngxz1vjfkc5nms}1ziho{|iya8:6887243621}7243624Bd32678::3jvor
6.是“节节高”,也是“连年安”!重阳节人们用它来代替茱萸!也展开它和重阳节有什么关系? 古人把“赤”称作金红,故称它——金线草。每到重阳,它就会长出一条条赤红的线,这时它最火红、最美。它寓意美好,是“节节高”,也是“连年安”!重阳节人们用它来代替茱萸!也俗称“重阳柳”!它更有着护堤岸、药用等实用价值。 你见过它吗? #金线草 #重阳节 #传统文化 #节气里的jvzquC41ygh/vxzvkcu/exr1xkjfq8<786982;=55;645@5721
7.“遍插茱萸”的重阳佳节,怎能少得了“广式插花”?财富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重阳是敬老的节日、是登高的节日,同样也是花的节日。 “家家都在花丛中”,在广州这座四季如春的“花城”里,重阳节除了“mountain walk”之外,又怎能少了花的助兴? 今天,南方+来带大家走进岭南非遗“广式插花”的世界,一起领略重阳插花的雅趣吧jvzquC41ecogwqfq0ggtvvtpg{4dqv4pgyy0497532844:563;979<6:636
8.九日古诗词鉴赏茱萸:植物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香气辛烈,可入药。古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能祛邪辟恶。 赏析/鉴赏 创作背景 元代时期人们重视重阳赏菊。客居杭州的张可久也在重九日到西湖出游,仲秋时节,金风送爽,菊蕊飘香。张可久写下了这首作品,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 jvzquC41yy}/qq6220ipo8xjkeo04B5375?/j}rn
9.九九重阳节重满夕阳,登高把酒敬安康安康重阳节茱萸古代有在九月九日插茱萸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茱萸节。茱萸香味浓郁,有驱虫去湿、去除风邪的作用,也有消积食、治寒热的功能,可以入药,也可以制酒养生祛病。所以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有佩带茱萸或者登高望远时插茱萸的习俗,还可以将茱萸当作礼物送给亲朋好友,以求辟邪求吉,延年益寿。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7:4>55@8a38936<9772622:kc:c4ivvq
10.遍插茱萸,重阳古韵的岁月回响桓景随费长房游学,长房在九月九日告诫他:“你家今日将有灾厄,需佩戴茱萸囊,登高避祸,方能免灾。”桓景照做后,果然躲过了灾难。从此,每逢重阳,人们纷纷效仿,佩戴茱萸。这个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也奠定了茱萸作为“辟邪翁”的文化象征。由于茱萸被视为能够驱除恶气、抵御寒邪的吉祥物,因此,佩戴茱萸不仅成为重阳节的风俗,更代表着祈求平安的心 jvzquC41yy}/i|uuv0ipo8nphq525B61339:;@60jvs
1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的茱萸是什么?——人民政协网遥想兄弟们登高望远时头上插着茱萸,可惜只少了我一人。 【诗词赏析】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jvzquC41yy}/tvzd0ipo7hp1e532:
12.科普视频古诗里重阳节“遍插”的茱萸究竟是何物?视频简介: 今年10月4日是农历的重阳节,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古人为何偏爱茱萸?古诗里说的“遍插茱萸”,是往哪里插呢?一个视频带你了解。播放视频 内容来自:北京科技报社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分享到: 评论 科普身临其境 庶吉士级 赞 2022-10-04 杨伟升:杨梦彬爸爸 太师级 好的 2022-10-jvzquC41yy}/mnuwejooc7hp1cxuklqg1cxuklqgkplpAkzukpktuhy{rgC229+encytko~?4(gsari?34;5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