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民间俗称“七月半”。俗话说“七月半,鬼乱窜”,也即“鬼节”“中元节”,是祭祖祀神的重要节日。
据清光绪《富阳县志》载:“中元前夕,家家以香烛果饵供祀祖先,至十五日,又用状食延僧众祀之,夜或作盂兰盆会斋施法食,各村皆然,僧众甚忙。”
小说《盂兰盆会》:
20世纪初江南地区中元节实况之忆述
这篇不足五千字的微型小说,以江南小镇上一年一度的“盂兰盆会”为背景,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少年“树澄”与女孩“莲英”,在赴圆通庵上香祭祀途中初遇的情形,栩栩如生地勾勒出了少年情窦初开之际,对心上人念念不忘却又始终逃避远离的复杂情绪。
应当说,整部小说并没有什么宏大高远的人文关怀与时代寓意,倒更像是在忆述作者自己的一段少年往事——文中多次出现的以英文字母标示的地理方位代号“F市”,正是暗指郁达夫的故乡——富阳。文中有一长段描绘富阳自然景观的段落,堪称绝妙。
同时,在小说中出现江南地区中元节前后的风俗细节描写,应当是时年33岁的郁达夫,在忆述自己少年时代亲力亲为的种种景况,否则不会如此自然亲切。也即是说,小说中关于“盂兰盆会”的描写,或即可视作 20世纪初江南地区中元节期间的某种实况之忆述 。
△ 识别二维码查看《盂兰盆会》全文
《杂谈七月》
江南与北方中元节习俗之“杂谈”
如果说郁达夫写《盂兰盆会》,是对自己少年时代的中元节观感有所记述的话,五年之后的1933年农历七月,他又撰发了一篇《杂谈七月》,研讨了中元节以及盂兰盆会等传统习俗问题。文中把北平与绍兴的中元节习俗都列举了一番,其中有这样的记述:
“……七月十五的盂兰盆会,这典故的出处,大约是起因于盂兰盆经的目莲救母的故事的……因目莲救母的故事而来的点缀,还有七月三十日的放河灯与插地藏香等闹事。从前 寄寓在北平什刹海的北岸,每到秋天,走过积水潭的净业庵头,就要想起王次回的‘秋夜河灯净业庵’那一首绝句。听说绍兴有大规模的目莲戏班和目莲戏本,不知道这目莲戏在绍兴,是不是也是农民在七月里的业余余兴?”
富阳关于中元节的民俗记载
根据《杭州市富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所述,富阳地区在七月半主要有“迎祖先”“祀孤魂”两大民俗。
△ 翻拍自《杭州市富阳 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民俗卷)》
迎祖先
中元节源出道家。道家认为,七月十五是中元地官的生日,是地官“救罪之辰”。佛家传说,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莲,其母亲死后,堕入地狱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火。目莲求救于佛,佛为他说《盂兰盆经》,让他于七月十五做盂兰盆,盆中置百味五果,供养众佛僧,仰众佛僧的恩光以解脱饿鬼倒悬之苦。后来中元被认作鬼节,道教和佛教都要举行活动,以超度亡灵,追荐死者,一般人家也要祭祀祖先。
七月十五,也是已故祖宗回家看望子孙的日子,富阳大多数地方在这天“请阿太”,环山乡等地是七月十三请的,仪式同清明节。祭祀前,为避免祖先错把洗脸水当茶喝,倒掉洗脸水,倒扣脸盆。清王义祖的《中元》竹枝词有描述:“瓜果前宵接祖宗,朝来佛子又丁东;纸钱烧尽灰如雪,不信昌黎说鬼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族、各房请道士到村设立的祖先灵位前诵经,超度亡魂,谓之迎祖先“回家过节”,所以,富阳有“七月半的忙和尚”之俗语。这天,万市镇等地还要拜太公,堂前挂上祖宗画像,桌上放着菜肴、水果、糕点、酒,点上香烛祭祀,晚饭后路上插香至村口,送太公太婆回去。灵桥镇有的村还要放焰口、做道场。新桐乡俞家村七月半祭祀祖宗特别讲究,还有几样禁忌,如:大蒜不上桌,因吃了嘴发臭:粉丝不上桌,要绕舌头;豆腐、水果不能少;不摆凳子,因客人多,只能站着吃。
祀孤魂
据明万历《新城县志》记载:“中元,俗称鬼节,设素食以荐先。越日延僧道作醮(jiào)事,祀乡里之无后者。凡前作醮事者,谓之判斛,祀祖是也。后则孟兰盆会,祀孤魂。”
七月半,传说中是鬼门关打开之日,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让他们来到阳间,享用供奉。常绿一带说是黄巢杀人八百万,地狱里有许多鬼魂,七月十三阴间放假三天,饿鬼出来,常绿镇的一些村就会在十二夜里炒南瓜子、花生,放好糕点,泡好三杯清茶,也有泡六杯的,摆放在八仙桌上,点上香烛,接待鬼魂。东洲街道、灵桥镇礼源村等地也有类似习俗。
湖源乡塔坞村的说法又有不同,说是七月十二是野鬼节,年轻人去世,平时不能享受祭品,只有七月十二才能享用。万市镇平山村捆扎草人,插上有馒头的竹签,中午送到村口凉亭,点香烧纸钱给孤魂野鬼。
正因为是鬼节,所以也有许多忌讳,如晚饭后小孩子不准外出玩耍等等。湖源还有禁忌:这日白天野外干活,不能把衣衫晾在山楂蓬上,以免影响鬼摘果子。
七月半前,是炎热的夏天,常常大旱,一般进入农历七月,老天总会落一场大雨的,故有“大旱不过七月半”之说,所以人们企盼七月半,也望老天下雨减旱情。现在,富阳农村过七月半虽然也还比较讲究,但和过去相比,一些习俗已经淡化。
记者 何芳芳 实习生 俞毅舟 综合《北京青年报》
编辑 李思思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