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了堂:关于农历七月半中元节的传说!张陵驱鬼横死莲花灯

农历七月俗称“鬼月”,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俗称“鬼节”,民间相传从初一起阴间就大开鬼门关,放出禁锢在那里的孤魂野鬼到人间来接受祭飨,人间为免受邪祟的干扰伤害,就举办“中元普渡”,设祭、唪经、放水灯、焚法船,甚至演唱“外台戏”来讨好这些野鬼孤魂,使他们不再为害,这个习俗,南北通行,只是祭典有丰有俭而已,佛教徒称为“孟兰盆会”,道教徒认为七月十五日是中元地官赦罪之日,都要举行法事,这个习俗始自唐代,宋代以来就渐渐普及民间,如今仍然未歇,算来也将近千年了。

古人说:“楚人信巫而好鬼”,这话到今天仍然具有几分真实性,就拿我们的经验来说,小时候在北京老家过中元节,家家都要祭祖,城里城外各大寺庙都要举行“中元法会”,白天唪经,晚上放“焰口”施食,然后把一条纸糊的“法船”送到水边焚化,就算完了。一进七月,街上小贩就卖纸糊的“莲花灯”给孩子们做应时的玩具,还有小贩从河里采来长柄的大荷叶,在大如翠盘的荷叶中心插上一支小蜡烛卖给孩子们玩,七月十五日晚上街头巷尾,孩子们手里拿着“莲花灯”或“荷叶灯”,一面走一面唱“莲花灯莲花灯,今儿个点了明儿个扔”,据说“莲花灯”是为孤魂野鬼照明之用,过中元节之后要立即烧掉或丢掉,否则就会招引鬼崇回家,家里养得娇贵的小孩,七月里一到黄昏就不许他到大门外头去玩,也为的是防止他碰到邪魔外祟的。中元节大家祭祖也很简单,时常用新上市的瓜果为祭,就是古礼说的“以时新蔫”,向祖先报告秋成之意,并没有像台湾那样盛大的“中元普渡”,杀猪宰羊,饮食若流的大排场。后来我在南京做事,偶然在走过的巷子墙上看到“中元打醮”的“明心清单”,详列这个地区的里巷人家大家合资举办“中元平安醮”的账目,当时我也曾把它抄下来留作研究资料,可惜屡经搬迁,这个单子已然找不到了。不过我还记得那清单所列用项比北京寺庙中元法会繁杂,比台湾中元普渡就节省多了,可见越往南越迷信,花在祭拜祈禳的钱也越多。

检讨“中元普渡”的起源实在就是古代的“厉祭”,“厉,恶鬼也”,人们怕横死凶亡的“强魂厉鬼”来作票,就烧些纸钱,洒些浆水来贿赂他们,叫他们不要干扰人们,也由于这种怕鬼的心理,才有了这些各式各样的祭祀祈禳。“鬼”是什么?人为什么“怕鬼”?这真是由来久矣,累积数千年的习俗和传说,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纠正人们的迷信怕鬼的心理。根据古书的解释是“人死为鬼,鬼者归也”,“鬼有所归,即不为厉”,所谓“有所归”就是他死后能够入土为安,又能按时享受子孙的血食祭祀,自然不会为崇,使人不安;若是“阳寿”未终,竟然横死,他死得不甘心不瞑目,就会“为厉”复仇。冤有头债有主,害人的凶手即或逃得了国法的制裁,也逃不了冤鬼的追踪,所以许多鬼戏就在舞台上扮演出来,虽是人为的“舞台效果”,可是那昏暗的灯光,凄厉的鬼哭却也使人看得毛骨悚然,对社会也收到一些吓阻的效果。鬼是什么样子?谁也没有看过,照传统说法如果一个人真的见了“鬼那就“危矣”,俗语说:“少年见鬼不出三年,老人见鬼就在眼前。”因此鬼”是什么样子?具备什么特点?大概都是人们想出来的,比如古老的鬼故事,定伯卖鬼(见于晋干宝《搜神记》)这故事就讲出鬼的特征和惧怕鬼的故事。

话说南阳人宋定伯年轻时有一次晚间赶路,遇到鬼,定伯问他是谁?他说我是鬼。”鬼回问定伯,定伯说:“我也是鬼。”于是两个就结伴同行到宛市去,走了一会儿,鬼说:“这样步行太慢了,不如你担我走一段路,我担你走一段路,轮流走就不会疲乏了。”定伯说:“你的主意太好了!”于是定伯放下肩头上的担子,坐在担子里,由鬼担着,走了几里,鬼说:“你太重了,一定不是鬼,你骗我!”定伯说:“我是新死不久的鬼,身子才是重的,你既觉得重,你休息我来担你好了。”定伯担起鬼来,觉得轻如无物,一面走就跟鬼闲聊,他说:“我是新鬼,许多事都不懂,希望你指教,做了鬼有些什么该躲的事?”鬼说:“别的还好,最可怕的就是壮年男人向我们唾口水。”走着走着就到了一条河边,必须涉水过去,定伯就让鬼先过,仔细听一点声音也没有,定伯涉水时听河水哗啦哗啦的响,鬼又说:“你过水怎会有声音?你不是鬼”。他说:“我告诉你,我是新死的鬼,过水有声音也是常事,你不要怀疑”。这时候一人一鬼已然走了大半夜,定伯算计路程也快到宛市了,他就对鬼说:“你坐着,我担你好了。”走着走着已然要天亮了,鬼要下去,定伯就抓住不放,鬼大叫,他仍然不理,一直来到宛市,天已破晓,在晨光之下再看担子里的鬼已然变成一头羊,他怕鬼再变化,连连对羊头唾了好几下,牵到市上把它卖了一千五百个钱。卖鬼故事后来就传播开来,从此人们心目中的鬼是没有重量,走路没有声音,在月光下、灯光下没有影子的,人是阳鬼是阴,邪不胜正,阴不胜阳,照理说鬼该怕人才是,但是人为什么谈鬼色变,怕得要命呢?固然是由于人胆小,对于不可知的事物感到恐怖,另外就是所谓“时衰鬼弄人”,凡是运气不好,流年不利的人或是身体虚弱,久病缠身的人都会遭到鬼的戏弄,不是走夜路遇到“鬼打墙”,就是遇到鬼祟,全身发冷,头痛呕吐,昏迷不醒。古人认为“打摆子”生疟疾乃是由于“疟鬼”捉弄,才有所谓“送祟”的行动。有名的迷信书《玉匣记》里就有逐日查祟方法,记着初一病者在哪个方向,遇到什鬼,有什么病状,用什么东西送祟,一月三十天都写得很清楚,照书中指示去送,病者就可以痊愈,现代的人们当然不再有人信这些了。再有就是人怕横死或自杀的鬼“讨替”,“讨替”之说不知起自什么时代,“讨寸替”的事实在是最不合情理的行为。如果是“横死”的鬼那就该去找那使他“横死”的凶手,如果是走投无路被迫自杀就该去找那迫害自己的“祸首”,不管怎样讲,也不该去拉一个无辜的第三者去做“代罪”的羔羊。也有人说:“以邪招邪,以鬼招鬼。”如果你遇到什么拂逆不如意的事,一时想不开,觉得万念俱灰,生不如死,只要动了这个念头,就会招来鬼祟,诱你自杀。小说里常讲吊死鬼讨替,常常诱人去看窗外的仙景,当你探头去望时,绳就套牢你的脖子,必然一命呜呼矣!因此吾人必须乐观奋斗,常保持乐观奋斗的心情,不但可以转败为胜,还可以避邪避鬼,这方法实在比张天师的符还灵呢。鬼”的形象既是人凭想象虚构出来的,画家就可以随心所欲去画鬼,因此有些画家就借画鬼来骂世,作家也借写鬼来骂人,龚圣与生在宋末元初,他是画鬼名家,他画的常是人间的活鬼,不过这些活鬼却比阴森森的“死鬼”可怕,晚明时代有名的《钟馗斩鬼传》和清末的《何典》都是借鬼骂人的作品。人怕鬼,鬼怕什么?鬼怕的事物可多啦,鬼怕桃木、怕人手中指的血怕火,怕“易经”、怕“皇历时宪书”。由怕人中指血,进而怕红绸、红布、红纸,因此人们常用红布、红纸张贴门上,其效用据说和悬挂“八卦牌”“照妖镜”是一样的。

人死了变成鬼,鬼若死了又变成些什么呢?古人说:鬼死为“渐/耳”(此字上为漸下为耳,今打不出此字),据说用朱笔在黄表纸上写个“渐/耳”字,贴在门上,鬼就不敢进来:又有人说唐代有个术士郑渐善驱鬼,鬼看到他的签名立即远避,当时人讲:“今善驱鬼唯渐耳”(见《宣室志》),后来以讹传讹,把“渐”、“耳”两个字合写在一起就成了类似的符咒的“漸/耳”字,再变就成了“漸/耳”字符了。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中元节是鬼节吗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中元节是鬼节吗 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 中元节是鬼节吗 从民间认知来看,“鬼节”的说法源于中元节“鬼门开”的传统观念——民间认为农历七月(尤其七月十五前后)是“阴气较重”的时期,地府会打开“鬼门”,让已故祖先的亡灵重返阳间与家人相聚,同时也有“无主孤魂”游走世间,因此人们会通过祭祖、烧纸、放河灯等仪式,既jvzquC415i4djrsc0eun1jhv1gtu1:6227893872476:2=46:9>:5?60jvsm
1.俗话说“七月半,鬼门开”,你知道中元节的由来、传说吗?后来,道教与传统民俗的“中元节”相结合,二者的时间与意义大相径同,基本能够对应,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被神格化了,在民间通称为“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二、中元节的传说 1.佛教传说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2;5=55:73a36:5@95347/j}rn
2.中元节的来历20字50字简短介绍七月十五中元节由来传说七月十五中元节由来传说 1.中元节源于道教的三官大帝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为“三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合称为“三官大帝”,他们是天地派驻人间的代表。 其中,天官紫薇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地官jvzq<84yyy4np€3ep1zpw{4okpyv1;56;;960qyon
3.中元节来历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 中元节的传说 关于中元节的传说,说法不一,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说法: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jvzquC41yy}/qq6220ipo8f142782A4924>447mvon
4.2022中元节的风俗及传说故事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元节的风俗及传说故事,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中元节的风俗 1、祭祖 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也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习俗。古时jvzq<84yyy462?=0eqs0lrjtk|njuqn1c5<74@50jvsm
5.中元节的禁忌【7】中元节的传说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按风俗习惯都要上坟、焚香、烧纸钱来祭祀故去的先人;因为这天佛教也要举行“盂兰盆会”念经超度亡灵,所以也称“盂兰盆节”或“盂兰节”。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jvzquC41okv/qq6220ipo8f142832:4643634B3jvor
6.中元节的来历传说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中元节的来历传说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中元节的来历传说,欢迎查阅! 中元节的来历传说 中元节的来历传说一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jvzquC41yy}/z~jzkng/exr1lkkskƒmkujo0zrfskvgkknwk1e766=5970nuou
7.广东中元节的由来中元节的由来和传说广东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的由来和传说 1、中元节,原本源于中原地区的“七月半”祭祖节,即定于每年的七月十五日祭祖,但是传入南方地区后,融入了古越人好祭鬼的风俗,并且提前一日过节,就逐渐形成了今天广东地区的七月十四日“鬼节”,也有部分地区在七月十三日或七月十五日过节。jvzq<84o0{~mcm~0eqs0lrsi{ct03A>4;7:/uqyon
8.341中元节特辑陆沉传说水獭盗国与越南怪谈忽左忽右欢迎收听蜻蜓FM忽左忽右专辑下的音频节目341 中元节特辑|陆沉传说、水獭盗国与越南怪谈,主播:。在这里“341 中元节特辑|陆沉传说、水獭盗国与越南怪谈”免费在线听,而且您可以下载蜻蜓FM,该音频节目对应忽左忽右mp3全集都可下载和收藏,随时随地在线收听。更多“341 jvzquC41o/vsg7vkpizjpp3ho1|djjspgny04B:2925qtxltcoy04@9269791
9.中元节习俗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於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5.山东省:制小船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jvzquC41o0kd‚x0eqs0hjsilkg0lrjtk185;?7;0jznn
10.中元节的由来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的传说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jvzquC41okv/qq6220ipo8f142782A4892<:77mvon
11.中元节是什么节日由来介绍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相传,农历的七月初一鬼门大开,阎罗王特许阴间的鬼魂会回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而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就会飘荡在人间寻找食物。民间信仰祖宗崇拜,相信在中元节期间祖先会返回阳间的家中看望子孙后代。因此,民间会在中元节,祭祀先人,超度亡魂。 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jvzq<84yyy4np€3ep1zpw{4okpyv1;6::7>8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