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中元节,民间习俗“三吃三不做”,赶紧来看看祭祀节日

“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道教有“三元说”,中元之名因此而来,今天是人们祭祖、追思先人的中元节,关于中元节你知道多少呢?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五、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

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七月乃吉祥月,七月半又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的时节,民间按惯例要祭祖,用新稻米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古人一直以来就很重视祭祀,这节日源于民间世俗、道教、佛教三种文化,其祭祀文化流传已久,影响地域广泛。

除了我国之外,很多国家都深受我国文化的影响,如泰国、日本、朝鲜、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都会在农历七月十五过节。

七月半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之一,其文化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信仰,七月半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追怀先人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的思想。

由于每个地区的习俗不尽相同,今天就来简单介绍一下老一辈人眼中的“三吃三不做”分别指的是什么。

三吃

1. 吃鸭:很多地方会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还有一种说法是“鸭”同“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2. 吃饺子:饺子在传统理念中往往带有“驱邪避凶”的寓意,而中元节又被称为“地府节”,所以在中元节吃饺子,有带有霉运和带走脏东西的寓意。饺子和古代元宝的形状比较相似,所以中元节吃饺子也有盼望下半年财源广进的说法。

3. 蒸面羊:在古人观念里“羊”和“祥”比较相近,吃它也有吉祥如意的含义,而且蒸这个字有蒸蒸日上的含义,蒸面羊也是一种可以祭祀祖先的贡品,所以很多地方在中元节的时候都有蒸上一些面羊的习俗。

三不做

1. 祭祀贡品不能吃:贡品是缅怀先人的一种心意,老话说“再饿不吃坟前贡,再累不坐人肉凳”,再加上贡品是属于逝者的食物,活人吃通常会有点不太好的寓意。

2. 不要乱讲话:作为祭祀节日中元节往往是庄重严肃的,在这个过程中最好保持严肃,不要乱开玩笑,通常长辈格外看重这一点,乱说话很容易让别人觉得没有家教。

3. 晚上不要在外面游荡:中元节这个节日往往带有比较特殊的寓意,有时候会遇见人们祭祀先人的行为,如果八字不够硬回家太晚的话往往很容易受到惊吓,所以还是早点回家的比较好。用科学的话来说每年的这个时候昼夜温差较大,回家太晚容易着凉。

THE END
0.中元节是什么节日?2020年中元节日子好不好?中元节是什么节日? 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jvzquC41o0q48?3eqo5skun132>79>3jvor
1.中元节,不只是“鬼节”中元节,即民间俗称的“鬼节”,因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七月半、七月望。中元节的节名来源于道教,佛教称为盂兰盆节。尽管有着浓厚的道、佛两教色彩,但中元节的最初来源,却带有深刻的儒家印迹。 自古以来有“秋尝”,佛教带来“盂兰盆节” 文化考古学者宋兆麟在《中国古代节日文化》一书中认为,关于中元节的起源jvzquC41o0zbkqfkpgz/exr1nklfkm4ewnzvtn4yjfnu1;5422?04=7469;/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