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个怀念先祖彰显孝道的中元节!道教节日上坟佛陀盂兰释迦牟尼佛

今日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中元节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慎终追远”传统思想与习俗。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盂兰盆节,现代看起来似乎是一种宗教迷信活动,但是,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它真正的由来和意义你又知道多少呢?

七月十五的核心可不是“鬼”,而是个地地道道的“孝”日!

“中元节”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

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因为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中元节”称呼出自道教。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

【民俗鬼节传说】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打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便是中国一年一度的“鬼节”中元。

【道教由来】

中元节原本是道教节日。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按照道教的说法,由于地官要过生日,所以大赦孤魂游鬼,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

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希望他们早日安息。

【佛教由来】

依照佛家的说法,阴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众生,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是梵语(印度话ULLAMBANA),“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这种仪式最早从南北朝“目连救母”的作功德法会中开始流行,释迦牟尼佛有一弟子名唤目连,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称,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

目连以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

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目连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网上祭奠网络祭拜线上扫墓灵堂网为全球华人提供网络祭拜,线上祭奠扫墓,追思亲人的网络祭祀服务。jvzq<84nkpmucwl0eqs/ew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