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文|妍妍
编辑|妍妍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明天就是农历七月十五了,老一辈总说今年的中元节特别不一样,碰上了'破日'还赶上满月夜。
祭祖烧纸可不是随便凑个仪式,做对了是敬,做错了可能惹麻烦。
这一天,有三件事千万别犯,一句话概括就是:1不吃、2不踩、3不说。到底是哪三样?为什么会被一再提醒?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中元节”的由来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烧纸钱的火光,空气里飘着檀香味。
这个日子在中国已经过了上千年了。要说起“中元节”的来头,那可真是三教合流的产物。
道教管这天叫地官圣诞,说是地官大帝的生日。地官大帝是谁?道教里有三官大帝,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七月十五这天,地官大帝下凡巡视人间,专门给那些有罪孽的人赦免罪过。
老百姓想着,趁着地官大帝过生日心情好,赶紧烧香祭拜,说不定能让祖先在阴间过得舒服点。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佛教这边也有说法,叫盂兰盆节。有个和尚叫目连,他妈妈生前太贪心了,死后变成饿鬼,吃什么东西到嘴里都变成火炭。
目连看着心疼啊,就去求佛祖。佛祖说,你一个人的力量不够,得在七月十五这天,准备好吃的供养所有和尚,靠大家的功德才能救你妈。
目连照做了,他妈妈终于脱离苦海。从那以后,七月十五就成了超度亡魂的日子。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民间更直接,就叫“鬼节”。传说这天地府开门,祖先们都能回家看看。活着的人得准备好吃的喝的,让祖先们吃饱喝足再回去。
到了宋朝,这三种说法合在一起,正式定名叫“中元节”。南方有些地方过七月十四,说是为了躲避战乱提前过节,这习惯就一直保留下来了。
今年的中元节更特别,恰好碰上'破日'。什么是破日?就是诸事不宜的凶日。再加上这天还是望日,就是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老人们说,月圆的时候阴气最重,破日又诸事不宜,这两个碰到一块,更得小心谨慎。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中元节祭祖,桌上的供品那是相当丰盛。
鸡鸭鱼肉、水果点心、酒水茶饮,摆得满满当当。可这些东西,在祭拜完成之前,谁都不能动筷子,特别是小孩子。
为啥不能吃?老祖宗说了,这是给先人准备的,活人要是先吃了,就是对祖先不敬。
祖先还没享用,你就先下嘴了,这不是抢祖先的口粮吗?传统观念里,这会惹祖先不高兴,一年都不会保佑你。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其实从现实角度看,这规矩也有道理。祭品在外面摆了老半天,夏天天气热,东西容易变质。
再说了,祭拜的时候要点香烛,烟熏火燎的,食物表面可能沾上香灰。这些东西吃进肚子里,对身体可不好。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还有一层意思,祭品是有仪式感的东西。就像结婚蛋糕,新人没切之前,客人不能先吃一样。
农村地区还有个说法,偷吃祭品的孩子容易被'脏东西'缠上。虽说这是吓唬小孩的话,但确实能让孩子们老老实实的,不去碰那些供品。
等祭拜完了,大人会把供品分给大家吃,说是吃了祖先保佑过的东西,能保平安。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2不踩'的道理要明白
中元节这天,不光家里祭祖,路边、桥头、十字路口也会有人烧纸钱、摆供品。
这些是给无主孤魂准备的,民间叫施孤。走路的时候,看到这些东西,千万别去踩。
老人们说,踩了祭品是对逝者最大的不敬。
人家好不容易才能吃上一顿,你一脚踩过去,这不是断人家的口粮吗?传统观念里,这种行为会招来厄运,一年都不顺利。
晚上出门更要注意。中元节的晚上,很多地方都有烧纸钱的习俗。地上会有烧纸留下的灰烬圈,里面还可能有没烧完的纸钱。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天黑看不清楚,一脚踩进去,不仅弄脏鞋子,万一还有火星,容易烫伤。有些人还会在路边摆上水果、糕点,天黑了更看不清,踩上去容易滑倒。
从卫生角度说,路边的祭品经过风吹日晒,上面不知道沾了多少灰尘细菌。
踩过之后,鞋底带着这些东西回家,对家里的卫生环境也不好。特别是家里有小孩的,小孩喜欢在地上爬,更要注意。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其实这个规矩,也是在教育我们尊重他人。不管你信不信这些习俗,别人在祭拜,那是人家的信仰和情感寄托。
你可以不参与,但至少要尊重。就像看到别人在祈祷,你不会去打扰一样。绕道走几步,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理解。
城市里虽然这种现象少了,但在一些老社区、城中村还是能看到。遇到了就绕着走,既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也体现了个人素质。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3不说'的禁忌
中元节最大的语言禁忌,就是不说'鬼'字。这个字在平时说说没什么,但在七月十五这天,老人们特别忌讳。
为啥不能说?民间认为,这天阴间的门开着,说'鬼'字容易招来不干净的东西。
就像你在大街上喊某人的名字,那人可能会回头看你一样。在中元节说'鬼',万一真有什么东西回应你,那可就麻烦了。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中元节本来气氛就比较肃穆,大家心里多少有点忌讳。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这时候要是有人一直说'鬼'啊什么的,容易让人心里发毛,特别是晚上,更容易自己吓自己。不说这个字,大家心里都踏实一些。
除了'鬼'字,还有些话也不能乱说。比如不能说'死'、'完了'这类不吉利的话。也不能开玩笑说'见鬼了'、'鬼知道'这种话。
老人们认为,中元节说话要特别注意,因为祖先都在听着呢,说不吉利的话会让祖先不高兴。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晚上出门,听到有人叫你名字,不要随便答应。民间说法是,中元节晚上可能有孤魂野鬼在找替身,叫你名字你一答应,就被缠上了。
这虽然是迷信,但晚上在外面,听到陌生人叫你,不随便答应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说话谨慎,其实也是一种修养。中元节是祭祖的日子,大家心情都比较沉重,这时候说话温和一些、谨慎一些,也是对他人情绪的照顾。
就像参加葬礼不能大声喧哗一样,在特定的场合保持适当的言行,是基本的社交礼仪。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中元节为何要吃鸭子
说完了禁忌,再说说中元节的特色美食——鸭子。很多地方中元节这天都要吃鸭子,这习俗从哪来的?
最普遍的说法是,'鸭'和'压'同音,吃鸭子能压住邪气。
中元节阴气重,需要用阳性的食物来平衡。鸭子虽然是水禽,但在传统观念里属于阳性食物,正好能压制阴气。
还有个说法更有意思。传说祖先回家要过奈何桥,但桥太窄,只能让鸭子驮着过河。
所以中元节要杀鸭子,让鸭子去阴间给祖先当坐骑。这个说法虽然听起来有点离谱,但在民间流传很广。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从实际角度看,七月十五正是鸭子最肥美的时候。春天孵化的小鸭子,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到了七月份正好长成。
这时候的鸭子不老不嫩,肉质最好。农民们辛苦了大半年,也该吃点好的犒劳自己了。
鸭子的做法各地不同。南方喜欢做成烤鸭、卤鸭,北方爱炖鸭汤。
江浙一带做成酱鸭,广东人做成烧鸭。不管怎么做,中元节这天,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少不了鸭子这道菜。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吃鸭子还有个实用的好处。夏天天气热,人容易上火,鸭肉性凉,正好能清热降火。
中医说鸭肉能滋阴补虚,对夏天出汗多、体虚的人特别好。老人们常说,中元节吃了鸭子,秋天不生病。
现在城里人可能感受不深,但在农村,中元节吃鸭子的习俗还保持得很好。有些地方还会把鸭血、鸭杂做成别的菜,一点都不浪费。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鸭子,一边缅怀先人,这种氛围是外卖永远替代不了的!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中元节的这些规矩,看似是迷信,其实包含着老祖宗的生活智慧。
不吃祭品是为了食品安全,不踩贡品是尊重他人,不说“鬼”字是照顾大家情绪。
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守住这些规矩,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也是对先人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