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每个人都知道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农历七月十五是鬼节,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元宵节是上元,鬼节是中元,十月十五则是下元。
农历十月十五 下元节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下元节,即水官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他总管九江四渎、三河五海、十二溪真圣神君,掌管死魂鬼神之籍,记录众生功过之条。因此下元节也叫下元诞、下元水官节。
下元节来源于道教。在道教中有所谓上元、中元、下元“三元”的说法,到魏晋南北朝时,道教又将“三元”与“三官”联系起来,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即天官、地官、水官。
三官大帝被分别对应于尧、舜、禹,下元水官也就是因治水而闻名的大禹王。
三官的诞生日又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因此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水官,全称“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俗名水官大帝,隶属太清境。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掌管江河水帝万灵之事。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上说:“天下众生,江河湖海,舟航商贾,风波汹涌,惊惶忧惧,若诵此经,皈依天地水官,水府众圣,即使风恬浪静,水途安妥,舟航稳载,绳缆坚牢,所谋顺遂,诸圣拥护,万神赐福。”
据《太上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此三位天帝之名及其职掌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并称“得道神仙,皆从三官保举;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宝号,能除厄难”。
所以,可诵《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简称《三官经》),或者称念三官宝诰,即可解除厄难。
同样,道教的神仙宝诰,是通天至宝,亦是修行捷便快道。天上高真,要与你们的凡身相接,共同创造无形应化有形的力量,就是用此宝诰来发挥联系亲和的作用。天尊圣号也在其中,所以在厄难面前,也可以诵持天尊宝诰。
修斋,也叫打斋,是丧事人家请道士祭祷,
以求消灾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
一般有叮叮、锣仔等击乐器作诵经伴奏。
除诵经外,主要有斩畜、破地狱和舞鬼史等法事。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
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融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禳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