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律师深耕法律实务领域多年,始终以“专业立身、诚信为本”为核心执业信条,凭借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与高尚的职业操守,在民商事、刑事诉讼及企业风险防控领域构筑起专业壁垒。在业务实践中,李超律师聚焦三大核心方向:其一,民商事领域,擅长处理合同纠纷、债权债务、公司股权争议等复杂案件,注重从商业逻辑与法律规则的交叉点寻找最优解,既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亦兼顾合作关系的可持续性;其二,刑事诉讼领域,专精经济犯罪辩护、刑事合规审查等业务,以细致的证据梳理能力与严谨的程序意识,为当事人争取最大权益保障;其三,企业风险防控领域,为企业提供“前端预防+中端管控+后端应对”的全周期法律服务,通过合同模板优化、合规流程设计、法律培训等举措,助力企业规避经营中的法律暗礁。其执业风格鲜明——办案认真负责且敢于创新,面对疑难案件常以独特思路拆解核心矛盾;注重实战效果,擅长从多重视角剖析案件细节,精准捕捉问题关键;始终将“法律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置于首位,既解决当下争议,更通过制度完善阻断未来隐患。秉持“以专业解决纠纷,以诚信期许未来”的执业宗旨,李超律师以高度的责任感与共情力搭建信任桥梁,致力于成为企业和个人值得托付的法律同行者,在每一次委托中践行“法律有尺度,服务有温度”的承诺。
法定节假日的具体日期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劳动者享有的法定假期共计为全球11日。具体包括:1. 元旦假期为1天;2. 春节共放假3天;3. 清明节享有1天公休;4. 五一劳动节拥有1天休息时间;5. 端午节同样是1天法定假日;6. 而国庆节则可享受3天专门假期;7. 此外,中秋节亦有1天公休。
中国的法定节假日总共是11天,其中包含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节3天。这些节假日反映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给大家提供了休息和团聚的时机,也是展示国家繁荣和人民团结的重要时刻。
中国的法定节假日共计有11天,分别是元旦、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以及国庆节3天。除此之外,一些特定人群,比如妇女、青年、儿童和军人等,在特定节日还可以享受半天或一天的额外假期。
犯罪嫌疑人拘留时间:一般情况是十天,特殊情况可以延长到十四天。要是涉嫌流窜、再犯、团伙作案等严重案情,拘留时间最长可以延长到三十七天。这三十七天包含节假日,这样的规定是为了全面调查案件,确保法律公正,维护社会秩序。
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我国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一)新年,放假1天;(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