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教育对外交流中心公布了第三届成都市中小学“熊猫走世界”中外人文交流视频优课的评选结果,经省市专家多轮评审,金牛区获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多所学校、多名教师上榜。
一直以来,金牛区不断发挥人文交流的育人功能,扩大国际教育“朋友圈”,充分利用互动交流的良好契机,讲好本土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致力于推动中华文明、天府文化走向世界。上榜学校的优质课程有何特色亮点?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们都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做法呢?一起看看吧。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大富翁之“熊猫走成都”》课程
通过梳理成都经典景点,学校结合来成都研学的孔院学生游览的具体情况,把涉及内容呈现在“大富翁”地图上,指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反复练习存在句“___有___”和复习旧有知识,不断巩固所学,同时加深学生对文化的深入感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成都文化学习的热情。
作为教育部首批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创建校,七中万达致力于开展国际友校结对子、中外课程共建共享、国际理解课程等项目建设。自2020年以来,学校课例多次荣获市、区级优质课程评选一等奖;2022年,学校荣获金牛区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优秀创建单位;2023年,学校国际理解课程案例入选教育部《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成果案例汇编》。
成都市行知小学校:《熊猫课程之走近青花瓷》课程
该课程创设“拍卖会”情境,通过邀请中外双方同学参与竞价来引导中外同学认识青花瓷,了解青花瓷的悠久文化和极高的艺术价值。中外双方同学一起绘制青花瓷瓶绘画作品,呈现出了独具地域文化的纹样。
行知小学依托“熊猫走世界”中外人文交流课程,持续开展中外人文交流活动,先后不断输出《文化浸“染” 友谊如“歌”》《汉服之美》《走进青花瓷》等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交流课程,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带领学生开拓国视野,和他们一起讲好中国故事。
成都市兴盛小学校:《川剧身段感受与体验》课程
该课程以川剧身段的感受与体验为主题。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色,其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皆通过“身韵”来实现,是用动作来表现故事情节的综合艺术,学校用简单的动作让新西兰小朋友感受到川剧身段的表演,增强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作为成都市川剧艺术特色学校,为进一步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全面提升师生国际理解素养,进一步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学校依托川剧传承特色品牌,从川剧特色出发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研发校本读本、开展“熊猫走世界”课程,让世界感受川剧的魅力。
成都市营门口小学校:《诗情画意 中英融通》课程
该课程依托天府文化,进一步打造教育中外交流课程品牌。从杜甫的诗词中让中英双方的同学们感受到成都的美,引发英国小朋友对成都的向往,中英双方学生通过制作团扇,来表达自己理解的诗歌中的美好。这样的云端活动,既培养我们的学生能“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也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举行之际,为营造热情友善、文明礼貌、当好东道主的良好氛围,营门口小学师生举办了以“迎大运盛会 学英语交际”为主题的首届英语活动周。通过走班活动、英语绘本阅读、转盘游戏等系列活动,把学好英语的种子悄悄种进了孩子的心里,为之后的中外人文交流活动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
成都市五块石小学校:《云端话“荷”——爱荷之心, 从古至今》课程
通过与泰国小朋友云端同上一堂课,挖掘《荷叶圆圆》一课的延伸性知识,学校请学生与泰国小朋友一起分享生活中的“荷”以及老师讲解的中国悠久的“荷”文化历史,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从而产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五块石小学在国际理解视域下持续开展“茶文化育人”活动课程,从自己的发展历史和已有优势资源出发,结合“茶”所包含的独特的育人价值,以学校整体课程建设为基础,以茶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途径,以创设“茶文化”校园环境为重要助力,以互联网为重要依托,开展一系列“互联网+人文”交流活动,让孩子窥见世界的多样,也“照”见自己的“根”在何处。
成都市茶店子小学校:《藏在中秋节里的传统文化》课程
学校通过观看视频、分享歌曲、互动提问,与新西兰凯厄波伊北方学校进行了线上交流课程,向新西兰的孩子展示了我们的诗词歌赋、习俗趣事、美食佳肴等丰富多元的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教育部首批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创建校和成都市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实验学校,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在近期《心耳相交 与世界共鸣》中澳音乐交流活动中,学校的茶韵民族管弦乐团带来《蜀乡随想》拉开了音乐交流会的序幕,乐团将中西方乐器碰撞融合,展现了独有的民族特色与蜀乡韵味,为现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听觉享受。(潘欢欢 区教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