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李嵩《观灯图》中,画家绘出了元宵节期间的花灯:两名童子一提兔儿灯,一提瓜形灯,旁边的桌子上还放着一只走马灯。
今天是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又称“元夕”“灯节”“上元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是大地回春之日,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早在西汉制定的历法《太初历》中,已经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如今我们依稀还能在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诗书画中读到古代元宵节作为传统节庆的盛况。《澎湃新闻·古代艺术》以此文恭祝读者朋友元宵快乐,阖家安康。
古人非常重视元宵节,从历朝历代流传下来吟咏或绘制元夕图景的诗书画中可见一斑。“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都是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比较著名的描绘元宵节图景的画作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李嵩《观灯图轴》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帝元宵行乐图》轴分别描绘了元宵节观灯的习俗和宫苑内庆贺元宵节的情景。
古人也会专门在元宵节当天或前后几天,写下几行字,将时间记得清清楚楚,现今仍能见到很多以“上元”作为时间纪年的书法作品。比如明代书画家董其昌两度在上元日欣然提笔,为王羲之的《兰亭序》和米芾的书法作跋。
关于元宵节习俗的形成,说法颇多。民间相传,元宵起源时间在春秋楚昭王时期。到了汉代初具雏形。元宵亦称为”灯节”。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印度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遂颁布旨意,在这一天晚上,皇宫和寺庙都要点灯敬佛。这种礼佛教的行为由宫廷到民间,自中原至全国,逐渐形成全民的盛大节日。
宋代李嵩《观灯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李嵩《观灯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李嵩《观灯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李嵩《观灯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李嵩《观灯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周官《观灯图卷》(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 周官《观灯图卷》(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 周官《观灯图卷》(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 周官《观灯图卷》(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 周官《观灯图卷》(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 周官《观灯图卷》(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帝元宵行乐图轴》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收藏于北京故宫的《乾隆帝元宵行乐图轴》描绘的是清代乾隆皇帝与皇族子弟们在宫苑内庆贺元宵节的情景。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岁朝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除吃意寓团圆美满的元宵外,还要点起彩灯万盏,燃放焰火和猜灯谜。图中乾隆皇帝坐在楼阁上,正安详地目视着皇族子弟们庆贺元宵节。
元 杨维桢《元夕与妇饮诗》 美国王季迁旧藏
杨维桢行书作品《元夕与妇饮诗》全篇真、行、草相杂,行草中多带入章草笔法和结体。下笔力透纸背,老辣之甚。字形大小悬殊,章法跌宕起伏,似乱石铺街,全篇有一种跳荡、激越的节奏,气势豪放雄宕,狂怪清劲。
《元夕与妇饮》是一首乐府诗,收录在《杨铁崖先生古乐府集》中,清人顧嗣立在《元诗选》中也曾辑录。诗中主要是描写他在元宵节的夜晚与夫人一起饮酒时的快乐心情。
明 侯峒曾书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王偁行书《元夕帖册页》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 董其昌跋《兰亭序》天历本,甲辰上元
清 王图炳书《明人元夕应制诗》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张百熙书《上元观灯诗册》
清张百熙书《上元观灯诗册》
清张百熙书《上元观灯诗册》
清张百熙书《上元观灯诗册》
清张百熙书《上元观灯诗册》
清张百熙书《上元观灯诗册》
清张百熙书《上元观灯诗册》
清张百熙书《上元观灯诗册》
清 张百熙书《上元观灯诗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百熙(1847-1907),字野秋,一作冶秋,号潜斋。湖南长沙人。清末大臣,著名教育家。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授编修。光緖七年(1881年),督山东学政。十四年(1888年),典试四川。十五年,命直南书房。二十一年,迁侍读学士。二十三年,督广东学政,迁内阁学士。戊戌政变后,因荐举康有为获罪,革职留任。二十六年,任礼部侍郞,擢左都御史。后又历任工部、刑部、吏部、户部、邮传部尙书。并曾充管学大臣,主持京师大学堂,创医学及译学馆、实业馆,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拓本敬胜斋法帖(八)册》(局部) 清高宗御制南巡七律 爱新觉罗弘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拓本敬胜斋法帖(八)册》(局部) 清高宗御制南巡七律 爱新觉罗弘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弘历,行书《上元灯词》字条,故宫博物院藏
清 弘历行书《上元灯词字条》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御笔上元节灯词字条贴落一套共八件,根据落款可知是乾隆壬申年上元节所作,即乾隆十七年(1752)。每件乾隆御笔《上元灯词》字条均为七言绝句诗,历年御制诗从乾隆八年开始,在《上元灯词》之前一般有《上元前夕诗》或《曲宴外藩诗》,之后有《上元后日小宴群臣并命观灯诗》。根据《清高宗起居注》记载,从乾隆三年(1738)开始,在上元节之日就有赐宴外藩的记载。在乾隆十七年上元节前夕,还有《宴准噶尔夷使并许观灯诗》。围绕着上元节有如此之多的典礼,足见上元节是清代宫廷过年时一个重要的日子。
(本文图文资料据自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部分综合自澎湃新闻此前资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