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圣诞节啦,小朋友们都盼望着,驯鹿又拉着圣诞爷爷给大家派送礼物来了!
我小时候就好奇,为什么世界上动物那么多,圣诞老人却独独钟情于驯鹿,选择它们来送礼物呢?
后来才知道,圣诞老人用驯鹿拉礼物的传统源于北欧神话。
鹿温顺的性格、中等的体型,再加上耐寒能长跑,所以非常适合成为圣诞老人的帮手!
当然,将鹿作为坐骑的可不仅是圣诞老人,在中国的神话体系里,好多“大佬”的坐骑都是鹿,比如姜子牙、南极仙翁等等。
【驯鹿历史】
中国最早的鹿图像,可以追溯到距今上万年以前的史前时期创造的岩画。
这说明,很早以前鹿就和人们产生了联系。
阴山岩画
中国驯养鹿的历史也非常悠久,你一定听过一个地方,叫“鹿苑”。
苑,多指古代帝王游玩、打猎的风景园林。鹿苑,就是饲养鹿的园囿了。
早在汉时,上林苑里就养了鹿。
《汉书·成帝纪》记载:
“武帝时,使上林苑中官奴婢,及天下贫民赀不满五千,徙置苑中养鹿”。
《魏书·太祖纪》记载:
“天兴二年二月,以所获高车众起鹿苑。”
这也是中国第一座正式以‘鹿苑’命名的皇家狩猎园林。
大同北魏鹿苑(2001年重建)
而在唐代,关中地区的鹿类资源仍然相当丰富。
当时不少文献中出现了,关于鹿类进入京城街市、太庙乃至直入皇宫殿门的记载。
看来如果我们穿回唐朝,在长安城里看见鹿的概率还挺高。
实际上,鹿被皇家豢养,以供观赏和行猎的制度一直延续到了清末。
而皇家建园囿驯养鹿,代代沿袭,也一定程度上与鹿的象征寓意有关。
【视为祥瑞】
古人认为,鹿是一种非常祥瑞的动物,给人们带来吉祥幸福和长寿。
尤其是白鹿,人们称之为“仙鹿”,而且将白鹿的出现视作天下太平的标志。
在这一点上,古代瑞兽中唯有凤和麒麟可与白鹿媲美。
《瑞应图》里记载,白鹿被视为纯善禄兽,只有君王孝顺慈祥,才能见到白鹿的出现。
所以几乎没有皇帝是不喜欢治下出现祥瑞之兆的。
明朝的嘉靖皇帝,就非常喜好祥瑞。
当时献瑞几乎成了一种风尚,名将胡宗宪自然不能例外。
胡宗宪画像
除了象征祥瑞,鹿自古以来还被人们赋予健康、幸福、吉祥的寓意。
因为鹿同“禄”,所以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鹿的组合纹饰。
鹿和蝙蝠在一起就称为“福禄双全”;鹿与松树组合,寓意“松鹿同春”;与仙鹤组合就是“鹤鹿同春”;有时也与寿星、蝙蝠组合,就成了“福禄寿”。
总之,鹿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鹿纹在古代装饰艺术中,也是经久不衰。
清 广绣鹤鹿同春图 故宫博物院藏
【鹿身百宝】
此外说个热知识,鹿的药用价值非常高。
它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用动物,汉代文献里就有“鹿身百宝”的说法。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里,就已经有用鹿角、鹿肉、鹿角胶来治疗被蛇咬伤和肿疮的处方。
马王堆汉墓《五十二病方》
明代的《本草纲目》里记载,鹿的全身甚至是血液都可以入药,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能够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尤其是鹿茸,更被视作“宝中之宝”。
但是很可惜的是,古代常见的梅花鹿,却由于被捕猎过度,野生数量变得极少了。
梅花鹿也被列为了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不过随着近些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的实施,梅花鹿也摆脱了灭绝的风险。
【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直是我们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从史前至今,鹿文化一直深深植根于我们民族文化的土壤中。
我们也相信,“山有文禽奇兽,美鹿争鸣”的景象会重现。
【参考文献】
《汉书》
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全书共一百二十卷,是由十二本纪、八表、十志和七十列传组成的,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魏书》
是北齐人魏收所著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成书于北齐天宝初年。
该书包括本纪十四卷,列传九十六卷,志二十卷。记述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东魏王朝(兼及西魏)兴亡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