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七夕和元宵都声称自己是中国版的情人节,但真正称得上是中国版情人节的节日叫上巳节,日期是三月初三,在这一天男女相约出游,互赠芍药。
上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男女相会,即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情人节”。
《诗经·郑风·溱洧》有云:‘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这是中国的情人节,记载于《诗经》中,比西方情人节早了1000年。先秦以后,三月三情人节在各代延传开来。至唐朝,杜甫那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更将其摇曳绮丽之风情烘至高处。自宋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三月三情人节风俗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三月三里浪漫的情爱、美好的愿景,以及曲水流觞的雅趣,至今荡然无存。
真正的情人节并不是一天的狂欢和表面的浪漫,而是通过日常的关爱和呵护来传递爱意。它不仅仅是商业化的节日,更应该是情侣之间相互尊重和理解的体现。在情人节之外,彼此的关心和支持才是真正的情人节。它是在平凡的日子里,一起经历过的快乐和困难,一起成长和进步的见证。
真正的情人节是一种承诺和责任,是彼此真挚情感的表现,而不是被商业利益所笼罩的狂欢。
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
每年的农历7月初7日,是中国的七夕节,也叫“中国情人节”,这才是中国人真正的情人节;
情人在这一天互送巧克力、贺卡和花,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这节日原来纪念两位同是名叫华伦泰的基督宗教初期教会殉道圣人。在情人节的习俗中,鲜花和巧克力是庆祝时必不可少的。玫瑰代表爱情是众所周知的,但不同颜色、朵数的玫瑰还另有吉意。
七夕和214七夕才是真正情人节
七月初七是中国真真正正的情人节
每年的农历7月初7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七夕情人节,这一天也叫“七夕节”,小时我曾天真等待看这天能出现“牛郎织女踏着喜鹊来相会”的情景。
长大了某天我才发现那是一个流传千年有情人约会的日子,也就是情人节。
七夕节有一个“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这对情人凄美离合的故事一代代流传下来,到我们这个新时代依然温馨唯美。
在我们那个时候是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很多有趣的故事都是从老人口口相传得来,依着老人给我们这些小屁孩讲的,故事大致是这样: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织女牛郎相会的日子
纪念瓦伦丁。
传说公元三世纪时,古罗马有一位暴君叫克劳多斯( Claudius)。离暴君的宫殿不远,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神庙。修士瓦伦丁( Valentine)就住在这里。罗马人非常崇敬他,男女老幼,不论贫富贵贱,总会群集在他的周围,在祭坛的熊熊圣火前,聆听瓦伦丁的祈祷。
这一时代,古罗马的战事一直连绵不断,暴君克劳多斯征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战场,为了保证人们忠于战争,他下令禁止人们于此时结婚,甚至连已订了婚人也马上要解除婚约。许多年轻人就这样告别爱人,满怀悲愤地走向战场。
这一时代,古罗马的战事一直连绵不断,暴君克劳多斯征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战场,为了保证人们忠于战争,他下令禁止人们于此时结婚,甚至连已订了婚人也马上要解除婚约。许多年轻人就这样告别爱人,满怀悲愤地走向战场。
瓦伦丁对克劳多斯的虐行感到非常难过。当一对情侣来到神庙请求他的帮助时,瓦伦丁在神圣的祭坛前为它们悄悄地举行了婚礼。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来到这里,在瓦伦丁的帮助下结成伴侣。消息终于传到了克劳多斯的耳里。他暴跳如雷,命令士兵们冲进神庙,将瓦伦丁从一对正在举行婚礼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公元270年的2月14日,瓦伦丁在地牢里受尽折磨而死。悲伤的朋友们将他安葬于圣普拉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