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元宵|元宵节才是中国情人节中国古代到底有几个情人节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北宋文人欧阳修在1306年正月十五那天写下的那首《生查子·元夕》,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成为了流传近千年的经典。

您可能要问,在阖家团圆的元宵节,为何会有情人在月上柳梢时相约同叙衷肠?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那中国古代的“正宗”情人节到底是哪天?

七夕不是情人节,是“女生节”?

每年的2月14日是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也是现代年轻人都过的情人节。

在许多人印象中,每年的七月初七,也就是七夕,是古代的情人节。但也有观点认为,古人谈恋爱,并不在七夕节,历史上的七夕真的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

△古画里的乞巧节

“七夕”准确来说叫做“乞巧节”,至少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起源当然是大家所熟悉的牛郎和织女的传说。

但这个传说仅仅只是说织女和牛郎的爱情,并不是庆祝牛郎织女的“鹊桥会”,与大家理解的男欢女爱并无丝毫关系。

在古代,七夕节时,未婚的少女们会成群结队地游玩,向星空上的织女星乞求变心灵手巧,并且展开各种女工比巧的比赛,是女孩子和女孩子一起玩的节日。

用现在的话说,七夕应该是“女生节”,是和闺蜜们聚会的一天。

古代青年男女在“元宵节”相会

既然七夕不是情人节,那古代还有情人节吗?答案是,有,那就是元宵节。

▲乞巧图仇英(1482-1559)

元宵节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也叫“上元节”。元宵节期间,官府则会下令特许打开坊门,弛禁三夜,任由人们彻夜狂欢。

平日里足不出户的女子可在这天出门赏灯,这也为青年男女提供了相遇机会。可见,元宵节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传情达意的好机会,也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虽然元宵节的由来不是为了撮合男女相会,可从习俗来看,元宵节比七夕节更具有“中国情人节”的味道。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元宵夜 太平公主邂逅薛绍

在现代电视剧中,也有元宵节时男女相会的描写。在《大明宫词》中,就有太平公主元宵夜邂逅薛绍的场景。

古代“正宗”情人节究竟是哪天?

其实,在中国古代,具有“情人节”内涵的节日,不止有元宵。

每年的三月初三,名为上巳节。在古代,上巳节来临时,不但青年男女到郊外游春,官府更是鼓励男女相会。早在周代,“三月三”就可以说有着法定情人节的地位。

《周礼地官媒氏》中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也就是说,未婚男女没有特殊理由的,必须参与到这场大型相亲中去,而这一天,即使有私奔等行为发生,也不会遭到禁止。

《古代风俗百图》也描绘着先秦郑国民俗:“溱洧河畔钟鼓交,踏青游人乐陶陶。红男绿女佩香草,两情相悦赠芍药。”人们会在上巳节这天与爱人花下漫步、约会,未婚男女遇到心悦之人,则大胆私定终身,互赠一束芍药花为约定。

有学者认为,七夕时属“七月流火”,阳气盛极而衰,更多的是秋日里凄切的闺怨。而上巳节正值万物生长,青春萌动的时节,从某种程度上说,古人将上巳节定为“中国情人节”,非常符合历史传统和自然规律。

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男女之间交往不能太过于亲密,并要求妇女“笑不露齿、足不出户”,这直接导致了上巳节中的重点项目,如临水祓禊、男女聚会、踏青冶游等很难再进行,上巳节风俗由此就在汉人文化中渐渐衰微。

但在西南彝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至今还流传着男女相会的习俗,如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男女对歌、抛绣球、谈情说爱等活动。

THE END
0.高淳淳溪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故事会”活动活动前,邮政公司志愿者通过《七夕节的来历》《牛郎织女》等一个个美妙动听的传统故事,引导社区少儿了解七夕的由来和风俗习惯,并通过播放视频小短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加深小朋友对牛郎织女这个七夕传统文化故事的印象,视频结束后,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回答关于七夕传统习俗的问答,再次加深了孩子们对七夕节这个传统文化节日的认jvzquC41yy}/zqg{0pku1u~1uul049752:5u49752:82aA576;>40|mvon
1.集里街道新屋岭社区:亲子互动告白父母过个不一样的七夕节七夕节的由来是什么?活动一开始,工作人员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向孩子们解答了七夕节的由来、含义和习俗,带领大家重新认识了七夕节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后,工作人员带领大家跳起了亲子互动拍拍操,带动现场气氛的同时,也拉近了亲子间的距离。 在共话好家风环节,三对夫妻作为老年、中年、新婚夫妻代表,分享了人生jvzquC41ycv/n‚wd0eun0ls1eqtugwy186<86;489173;A57244ivvq
2.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七夕——冀英一小二五班七夕节各种名称的由来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jvzquC41c0sfkyncp0io1=gx|;hkm
3.​网络中国节·七夕丨七夕的十四种美女子穿针今天国粹君就和大家聊聊,古人怎么过七夕的。 七夕是一个很有烟火气的节日。 该是这七夕月夜图中,最动人的景象。而七夕夜的香,是月色池塘里的莲花香, 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jvzquC41yy}/uxmw0eun1j4934?7;<<9a3823;8963
4.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菏泽市组织开展七夕节文明实践主题8月22日,菏泽市水务集团组织机关各部室青年职工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文明实践活动——“诗意水务,浪漫七夕”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活动中,青年职工一起观看学习七夕节的由来和传说、典故等内容,了解七夕节日习俗和“牛郎织女”美好的爱情故事,并在诗歌朗诵环节,集团职工代表神采奕奕、饱含情感地诵读了《鹊桥仙·纤jvzquC41jg€f0myyy4dqv4pgyy049752:5u49752:84a:77;8=297mvo
5.巢湖市:广泛开展七夕节主题活动活动中,集中观看了《七夕节》传统节日视频,志愿者讲解了“七夕节”的渊源、传说、习俗以及文化内涵。结婚五十七年的司永顺夫妇朗诵汉乐府《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感受爱情的山盟海誓,大家都以热烈的掌声鼓励这对金婚夫妇,深刻感受牛郎织女故事的由来,体会诗人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jvzq<84cjen/ynsokpm/ew4yodh049752:5u49752:85a<95::?50qyon
6.乞巧节,缝荷包当天上午,参与人员陆续赶至市博物馆交流坊,指导老师首先通过视频和讲解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了七夕节的由来、习俗以及荷包的制作过程,随后指导大家利用布料、剪刀、针线等材料,精心缝制出一个个五颜六色的“荷包”。此举不仅锻炼了小朋友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让参与人员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介绍,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它除了拥有牛郎织女jvzq<84crr4dj~jqw4dp8DcevoppFxjqy,bryBctvodnn+eqpzfp}nf?6854B;(eqtutxqngtCbt}n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