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爱满京城,相约幸福——七夕的这些习俗你都了解吗

那为什么在我心里的分量越来越重了?

一提到七夕

不少朋友认为

七夕

是纪念牛郎织女爱情的节日

大家很自然就会想到“中国的情人节”——

鹊桥会、定情、看着星星互诉衷肠、收礼物……

其实,不完全正确

那么

七夕起源是什么?

还有哪些风俗习惯?

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七夕节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对时间、对数字的崇拜。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在东汉时就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对月穿针

“对月穿针”,是指七月初七这天傍晚,家家户户都把庭院清扫干净,年轻妇女和姑娘们先要向织女星虔诚跪拜,乞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然后,她们把事先准备好的五彩丝线和七根银针拿出来,对月穿针,谁先把七根针穿完,就预示着将来她能成为巧手女。

晒书晒衣

古代,“七夕”节还有晒书、晒衣的习俗,据说是可以避免虫蛀。人们选择七夕晒书据说是因为七月七日,天门洞开,阳光强烈,是龙王爷“晒鳞日”。人们多在此日暴晒衣服、棉被之类,以防虫蛀,读书人也往往在这一天曝晒书籍。

为牛庆生

旧时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将蜘蛛装于盒内或用碗覆盖,并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是否乞得巧来,如有以是否结网为标准的,若结网就得巧;有以所结网丝多寡为标准的,网结得越密表示乞到的巧越多。有以网结得是否有条理为标准的,有条理则谓得巧。

拜魁星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魁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古代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在七夕这天拜祭,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闽东一带读书人崇敬魁星,于“七夕”更有“拜魁星”之俗。

被赋予各种文化魅力的七夕

象征爱情

也象征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期许

在这充满爱的一天

祝福大家七夕节快乐~

乞巧节快乐~

原标题:《【七夕节】爱满京城,相约幸福——七夕的这些习俗你都了解吗?》

THE END
0.网络中国节|七夕:以爱为名,浪漫相逢关于七夕节,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一个神话——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传说织女是玉帝的女儿,她私自下凡与牛郎相爱并生育了一双儿女。玉帝大怒逼织女离开人间回到天宫,只允许她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与牛郎和儿女相见一次。到了七夕,地上所有喜鹊都飞到苍穹的银河上搭“鹊桥”,让牛郎织女得以团圆。据说,夜深人静时,在葡萄jvzquC41yy}/vsgf||4dqv4ctvodnn4527=87k:/e3=7/=h4g/gd:B23d5ke7:>746
1.七夕节的习俗和来历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 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来历 牛郎织女传说:七夕节的来历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如《诗经·大东》中提到的“跤彼织女,终日七襄”。 jvzquC41yy}/nƒxmz0ipo8nphq535B6175>247mvo
2.七夕节的来源是什么?文化频道七夕节的来源是什么? 七夕节的来历 大家都知道,七月七日是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女儿节、少女节、七娘会、七女诞、七娘妈生、双七节、香桥会、巧节会、魁星节、晒书节、神仙节、七夕水、大水节、香日、情人节(台湾)。这是一个古老的爱情节日。此节的来历和牛郎织女故事的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漫长过程。随着jvzquC41ewruw{j0ejooc7hqo1nftrycig5gqupnqtk03:6928<61;5432=3488;9:;66;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