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蒋**(实名认证)
IP属地:湖南
下载本文档
小班清明教案一、基本信息1.教学对象:小班幼儿2.教学时间:[具体时长]3.教学地点:幼儿园教室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幼儿能够了解清明节的基本时间和来历。知道清明节有扫墓、踏青等传统习俗。学会简单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对春天的感受。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图片、视频,聆听故事等方式,培养幼儿观察、倾听和理解的能力。组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之情。培养幼儿尊重长辈、珍惜生命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清晰了解清明节的时间、来历和主要习俗。引导幼儿感受春天的美好,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2.教学难点帮助小班幼儿理解清明节扫墓习俗背后的意义,培养其尊重生命和长辈的情感。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绘画等形式表达对春天和清明节的认知与感受。四、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播放图片、视频等,让幼儿直观感受清明节的相关场景和春天的景色。2.故事教学法:讲述清明节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节日的来历和意义。3.小组合作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4.启发提问法: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五、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活动设计教师播放一段人们在清明节扫墓的视频片段,问幼儿:“小朋友们,看看视频里的人们在做什么呀?”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然后展示一些春天大自然的美丽图片,如盛开的花朵、嫩绿的柳枝等,问:“春天到啦,你们看这些景色美不美?那现在是什么季节呀?”2.时间分配:5分钟新课讲授(15分钟)1.讲解清明节的时间和来历(5分钟)教师结合日历,向幼儿讲解清明节一般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讲述清明节的来历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皇帝叫重耳,他在外面流浪的时候,他的大臣介子推一直忠心地跟着他。有一次,重耳饿晕了,介子推就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给他吃。后来重耳做了皇帝,他想感谢介子推,可是介子推不愿意做官,就背着妈妈躲到山里去了。重耳找不到他,就派人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出来。没想到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出来。重耳很伤心,就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后来又慢慢演变成了清明节。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冷的食物。”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幼儿,如“重耳为什么要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呀?”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2.介绍清明节的习俗(5分钟)利用图片和简单的语言介绍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扫墓:教师展示扫墓的图片,讲解:“清明节的时候,人们会去给去世的亲人扫墓,打扫墓地,献上鲜花,表达对他们的思念。”踏青:展示人们在户外踏青游玩的图片,说:“大家还会在清明节的时候出去走走,看看春天的美景,呼吸新鲜空气,这就是踏青。”放风筝:展示小朋友放风筝的图片,介绍:“有些地方的人们还会在清明节放风筝,据说这样可以放走不好的东西,带来好运呢。”每介绍一种习俗,都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有没有做过或者看到过类似的事情。3.感受春天(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再次观察春天的图片,提问:“春天到了,你们发现周围的变化了吗?春天有什么颜色呀?”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如“春天有绿色,小草变绿了”“春天有红色,花开了”等。教师总结:“春天是一个很美丽的季节,有五颜六色的花朵,嫩绿的叶子,温暖的阳光,还有轻轻的风。那你们喜欢春天吗?能不能用一个好听的词来形容春天呀?”引导幼儿用词语描述春天,如“美丽”“生机勃勃”等。课堂练习(15分钟)1.小组任务设计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在每个小组面前放置一套绘画工具和一些彩纸。给幼儿布置任务:“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要一起合作,画一幅关于春天或者清明节的画。你们可以画春天里的小花、小草、大树,可以画人们去踏青,也可以画扫墓的场景。大家一起商量怎么分工,然后开始画画吧。”2.小组讨论与分工(3分钟)幼儿分组讨论,确定每个人的任务,如有的负责画天空,有的负责画草地,有的负责画人物等。3.绘画创作(10分钟)幼儿开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布局和色彩的搭配。对于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成果展示与分享(10分钟)1.小组代表发言(5分钟)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拿着画,向全班小朋友介绍他们小组画的内容,如“我们画的是春天,这里有好多五颜六色的花……”“我们画的是清明节去扫墓,这是墓碑……”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并给予掌声鼓励。2.集体欣赏与评价(5分钟)教师引导全班幼儿一起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说:“小朋友们画得都太棒啦!每一幅画都有自己的想法。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幅画呀?为什么喜欢呢?”鼓励幼儿从画面内容、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总结与拓展(5分钟)1.总结(3分钟)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清明节,知道它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还知道了清明节有扫墓、踏青、放风筝等习俗。我们还一起画了春天和清明节的画,大家都画得很好。”2.拓展(2分钟)教师说:“回家后,小朋友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踏青,感受春天的美好。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关于清明节更多的故事。下次我们再一起分享哦。”作业布置1.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单的清明节手抄报,将自己对清明节的认识画在手抄报上,和家长一起分享。2.让幼儿给长辈讲一讲今天学到的清明节的知识。六、教学内容分析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通过学习清明节,幼儿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中华民族对祖先的敬重和对生命的珍视。本节课内容位于小班社会文化教育板块,旨在引导幼儿初步认识传统节日,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清明节的时间、来历和习俗,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为幼儿今后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同时,结合春天的季节特点,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幼儿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七、教学反思1.目标达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幼儿能够了解清明节的基本时间和来历,知道主要习俗,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基本达成。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幼儿通过观看、倾听、讨论、绘画等活动,观察、理解、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有较好的体现,幼儿对清明节和春天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尊重长辈、珍惜生命的意识也有所培养。2.问题分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理解清明节扫墓习俗背后的意义仍有一定难度,部分幼儿在情感体验上不够深刻。在小组绘画活动中,个别幼儿参与度不高,存在依赖他人或者游离于小组之外的情况。幼儿在语言表达上还比较稚嫩,在描述清明节和春天的感受时,词汇量有限,表达不够清晰流畅。3.方法效果直观演示法、故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和启发提问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的积极参与和思考。小组合作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但在组织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4.学生反馈幼儿对清明节的故事和习俗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观看视频和绘画活动中,积极性很高。部分幼儿在分享自己小组的绘画作品时,表现得很自信,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也有幼儿反映,有些内容还是有点难理解,希望老师能再讲得简单一些。5.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更生动形象、贴近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