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4月5日清明节,“一清二明去上坟,祖宗高兴佑后人”,是啥讲究?
癸卯兔年很不一般,不仅是“双春”年,有两个“立春”,还是罕见的闰二月,要整整间隔19年时间,才会有一次闰二月,回想一下,上一次的闰二月还是在2004年出现过。
当清明节遇上了罕见的闰二月,自然会有很多说法,比如“闰月清明不上坟”。老祖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那是因为他们认为闰二月是多出来的一个月份,也就被赋予了“虚月”的寓意。
“虚”,有“虚假”的意思,上坟祭祖是一件很庄重的事情,心不仅要真诚,还要带着感恩和祈福的心愿去给先祖倾诉。这样的场合中,岂能容下半点“虚情假意”?
除此之外,闰二月有“重二”的说法,意思是做什么事情,都会再重新来一遍。言下之意便是:在闰二月里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都得返工继续来。
正因为这两个因素,在民间流传着闰二月不上坟,不动土,不婚嫁,不吵架等习俗。相当于几乎所有的大事,在闰二月中都停了下来,大家都在等着时间慢慢流失,到了农历的三月,才能恢复正常。
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老祖宗生活的农耕文明时代里,被局限的认知使得这样的习俗诞生,作为接受了现代教育的年轻一代,理应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真正读懂俗语,方能了解老祖宗的用意。
清明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主题就是上坟祭祖。表达孝心,缅怀先祖,修缮坟墓,这些都是要在清明节完成的事情。如果不能去上坟,那将是莫大的损失。
所以,今年清明节虽然只有一天假期,但可以提前进行计划,带着全家人一起去祭拜先祖,为他们扫墓,修缮坟墓,以表达内心的思念之情。
对于清明节上坟祭祖这件事情,也是有很多讲究的。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一清二明去上坟,祖宗高兴佑后人”。
很明显,这句俗语的核心关键词在于“一清”和“二明”,只要弄明白了这两个词的含义,整句俗语表达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首先来看“一清”,指的是清理先祖坟墓周边的杂草,也就是扫墓的主要任务了。在老祖宗看来,先祖虽然离开了亲人,但也只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去生活,“灵魂不灭”的思想一直左右着老祖宗的认知。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个时节里,要清除杂草是比较容易的,而且清理了之后短时间内还不会再长出来,以便于接受接下来的长时间风吹日晒,直到明年的清明节到来,再进行杂草清理。
接下来是“二明”,在清明节上坟,一定要明白这其中蕴含的深意,此乃“第一明”。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
在这个节日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生气旺盛,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其次,还要记得文明祭祀,这是“第二明”。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祭祀先祖这样的习俗还是传承下来了,文明祭祖一定要记在心中,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祭祀先祖,本身就是一件很文明的事情,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一些不文明的事情来,想必先祖也是不愿意看到的,对于子孙后代的要求,也一定是严格的,这样才能彰显家族的兴旺,也才会庇佑子孙后代。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