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清明节,别忘“吃三样,做三事,忌一事”习俗,祈福添好运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七,是二十四节气的清明节,清明节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重大春祭节日,清明节将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经历史发展演变,清明节吸收融合了寒食节、上巳节的传统习俗,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农历三月初七清明节,别忘“吃三样,做三事,忌一事”习俗,祈福添好运!

一、吃三样

1、吃青团

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源于古代对介子推的纪念。相传晋文公为了缅怀介子推,将清明节的前一日定为寒食节,规定人们在这一天不得生火烹饪,只能食用预先准备好的冷食。青团作为无需加热即可食用的理想选择,就成为了这一日的必备佳肴。

食材:糯米粉、澄面、粘米粉、麦青汁、豆沙、糖粉、开水

做法:1、把澄面50g中加入50g的开水搅拌均匀,再倒入400g糯米粉和40g的粘米粉,然后加入200g的麦青汁和开水50g,继续搅拌,不断加入剩下的100g麦青汁和开水40g。揉面过程中加入适量糖粉,揉匀后是一个绿色的面团。2、将面团静置10分钟,然后把豆沙等量地搓成一个个小圆子,如果爱豆沙就多放点,如果不爱,就放一丢丢或者不放也行。3、把面团分成小团子约50克一个,包入豆沙,搓成均匀光滑的小团子。油纸上刷一咪咪油,放上小团子,进蒸阁,小团子表面再刷一点点油,防止粘连。4、中火蒸7分钟,小火蒸5分钟,关火焖3分钟,开盖冷却15分钟,撕开油纸,包上食品级保鲜膜。

2、吃鸡蛋

北方地区清明节有吃煮鸡蛋传统习俗,民间认为:清明节吃鸡蛋,整年身体好。清明节吃鸡蛋习俗,源起先秦时代的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荠菜花煮鸡蛋不但好处多多,可以去风湿、清火,味道还特别的好吃。

食材:鸡蛋5个,荠菜花1把,盐少许。

做法:1、荠菜花和荠菜整棵的拔起,摘去干叶,清洗干净。2、把砂锅放上水,放入洗好的荠菜花,放入散养的鸡蛋,再加入适量的盐,大火烧开。3、放入散养的鸡蛋,再加入适量的盐,大火烧开,改成小火煮2分钟,用勺子轻轻地敲碎鸡蛋壳,和煮茶叶蛋一样的方法。4、再煮上5分钟,焖在锅里,浸泡入味,入味后鸡蛋清香特别的好吃。比五香茶叶蛋味道更好,营养更棒。5、煮好的鸡蛋,可以作为早餐或者加餐都很棒。剥掉蛋壳你就可以享受比以往更美味的煮鸡蛋了,它是属于春天的味道。

3、吃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都有吃馓子的传统食俗。“馓子”古时叫“寒具”,香脆精美。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现在已经不流行,但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食材:面粉、鸡蛋、盐、花椒、食用油、水

做法:1、提前煮花椒水,一小把花椒一锅水,煮20分钟,放凉备用,花椒渣不要,花椒多味道更浓,少则轻一些,可全用花椒水和面。2、面粉盆里,中间放清油、鸡蛋、适量盐、稍微搅拌一下,油越多越酥脆,倒入花椒水和面,不要太软,也不要太硬,太硬炸出来不太酥。3、揉好面团醒2-3次,揉好保鲜袋包起来,醒一会,重复2-3次,分成小剂子,按想做馓子大小来分,面剂子越大,做出来馓子就越大。4、剂子揉圆,从中间戳个洞,像甜甜圈那样,稍微捏一下,每个都抹上食用油,油多一点,也可以放油盆里泡着,捏好放盆里再次醒发一小时。5、搓成条,泡油一两个小时,会更酥脆。6、拿出来搓粗细均匀,绕在手上,放在筷子上,轻轻拉一下。7、下锅炸,先炸两头,再炸中间,一根筷子上的面,穿到另外一个筷子,炸一下就定型了,把有馓子的筷子抽走,用筷子捏一下整盘馓子固定。8、中火炸至上色,再翻面炸,全部上色就可以捞出来了。

二、做三事

1、祭祖扫墓清明节祭祖扫墓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人们早早梳洗打扮,来到墓前沉痛悼念故人,气氛庄重而肃穆。把坟墓周围的杂草、灰尘清扫干净,摆好丰盛的贡品,再烧一些纸钱和元宝,希望逝去人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幸福。

2、踏青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百花齐放,最适合全家人去郊外踏青。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呼吸新鲜空气,充分放松疲惫的身心。踏青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利,站在阳光下,内心的悲伤仿佛烟消云散。户外踏青的活动丰富多彩,包括野餐、摘野菜、编柳冠、放风筝、赏花饮酒,怎么开心怎么来。

3、植树插柳

民间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传统习俗,人们在祭祖和踏青时,往往会将柳枝插在坟头和地上。不止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还因插柳便可成活,也能起到植树的作用。

三、忌一事:扫墓忌拍照

随着手机拍照功能强大,人们喜欢走一路拍一路,随手就拍照,但在扫墓时最好不要拍照,不管是扫墓者合影,还是扫墓者与墓地合影,这样可能会引来他人的反感和非议。给亲人扫墓时应专心致志,不要东张西望,尤其不要在墓地照相。

THE END
0.4月4日清明节,再忙记得“吃3样,做2事”习俗,祈求无难无灾|馓子|艾草|2024年的清明节是4月4日,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五个节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又叫祭祖节、踏青节,各地清明节的风俗稍有差别,都会有当地传统习俗活动,4月4日清明节,再忙记得“吃3样,做2事”习俗,祈求无难无灾! 一、吃3样 1、吃清明饭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KWG<3NOF2748ETPT0jvsm
1.清明节有哪三个风俗传统,扫墓/踏青/插柳枝(来历和风俗介绍)主要是扫墓、踏青、插柳枝,不过清明节的风俗不止这些,还有放风筝、植树、荡秋千等习俗,清明不仅是扫墓祭祖的庄重肃穆的日子,也是人们出去接近大自然,拥抱春天的节日。下面也对清明的来历和风俗有简短的介绍。 清明节有哪三个风俗传统 1、扫墓 清明节这一天,扫墓祭祖的习俗在先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从唐宋之后清明扫墓jvzquC41o0rzz~snqpm/exr1ult1=:7254ivvq
2.清明习俗有讲究,牢记“做3事、忌3事、吃3样”,平安幸福除霉运|上坟|第三样:馓子 清明节北方地区有吃馓子的风俗,馓子是油炸的食物,看起来金黄金黄的,并且吃起来很酥脆,另外,“馓”和“散”是谐音,吃馓子也就寓意着把不好的东西都散去了,当霉运散走,剩下来的就是顺顺利利。 上述就是清明节“做3事、忌3事、吃3样”的相关内容,由于区域不同,习俗不同,各地所流传的节日风俗也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68NU;Y6274;FGKW0jvsm
3.清明节有哪三个风俗清明节的十大传统风俗清明节有哪三个风俗 清明节的十大传统风俗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清明时节、春雨绵绵,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跟青草的芬芳。这个承载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总能在咱们心中激起涟漪—既有对逝去亲人的深沉思念 -也有对春日生机的雀跃欢喜。那些代代相传的习俗 就像一串串晶莹的露珠,折射着我国人特有的生命哲学。你jvzquC41yy}/dlhl0eun0ls1xkkx1=9820nuou
4.明天清明节,一定记得“做3事,吃2样,忌1事”传统习俗,礼敬祖先|清明节有植树的传统习俗,以前人们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清明植树的传统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清明节有植树的传统习俗。 二、吃2样 1、吃子推馍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798:<93:8a:9h7696322713=~kc0nuou
5.清明节三大风俗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既是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节日。那么清明节三大风俗是什么?清明节吃哪些传统的食物?跟着天奇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三大风俗 1、扫墓祭祖: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献上鲜花、纸钱等物品,并祭拜祖先,表达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jvzquC41ujkoiqzq0vobpznlwp4dqv4okr5eql434:8177mvon
6.浙江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jvzquC41yy}/qq6220ipo8f142782@4882>9:7mvon
7.清明习俗有讲究,牢记“做3事、忌3事、吃3样”,平安幸福除霉运第三样:馓子 清明节北方地区有吃馓子的风俗,馓子是油炸的食物,看起来金黄金黄的,并且吃起来很酥脆,另外,“馓”和“散”是谐音,吃馓子也就寓意着把不好的东西都散去了,当霉运散走,剩下来的就是顺顺利利。 上述就是清明节“做3事、忌3事、吃3样”的相关内容,由于区域不同,习俗不同,各地所流传的节日风俗也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8;47<9a:546;;64@90jvsm
8.清明节,其实是三个节日在明媚的春光里,人们在祭拜祖先之余,驰行于青绿山野。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把清明节定为法定节假日。 从2008年起清明节开始放假,成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原标题:《清明节,其实是三个节日》 阅读原文jvzquC41o0zigyfrgt4dp8sgyuJfvjnnahusyjwfa3=59?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