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踏青的习俗梨花风起正清明(踏青)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任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醒。(柳永《木兰花慢·清明》)

桐花绽放,杏花盛开,桃花灿若云霞,人们倾城出动,寻芳觅胜。踏青的人是如此得多啊,路旁遗落的珠翠簪环数也数不清……柳永的长调慢词用光艳明媚的色调描绘出宋代人清明时节踏青的热烈场面,不由人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加入踏青的人群中去,赏花、斗草、歌舞,去领略那份闲适、惬意与纵情……

是啊,当几番朗日酥雨交替,驱走了冬天的萧索冷清,当骀荡春风吹醒了草,吹开了花,吹绿了柳,吹蓝了天,吹来了鸟鸣,“猫”了一冬的人们,有谁能够在春的呼唤面前无动于衷?

人类难逃死亡的噩运,因此尘世生命就是有限的,这是对我们的生命的最大挑战。(贝克勒《向死而生》)

每个人都必然走向死亡,却又都希望生得长久。也正是在这不可解决的向死而生的矛盾之中,人们对生有着深刻的感悟,也积极追求着现世的快乐与幸福。尤其当美好的生命在驱驱行役中渐渐老去之时,人们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对韶华、对生命的无限留恋和追慕。

生命是人的终极价值所在,人们热爱生命。人们热爱生命,便会热爱春天。因为春天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生命的季节。溪畔枫杨的爆芽,河边柳枝的抽绿,园里红杏的初绽,筑巢燕子的呢喃,无不是生命力量的彰显。人们热爱春天,热爱春天的物象,知道春天不在封闭的房间里,而在广袤的田野中,便会走到户外去游玩踏青。

踏青

梨花风起正清明(踏青)

踏青习俗的形成,正源于人类对春天的热爱,也因而是源于人类对生命的执着。踏青,是人类的一种内在需求。去踏青,可以采掘沾着晶莹露珠的鲜嫩野菜,可以蹲在清澈见底的小溪边摸蟹钓鱼,可以在温暖的阳光中打几个滚,可以在如毯的草坪上嗅野草的芬芳,也可以踢踢球,或者放放风筝。总之,徜徉在风和日丽、翠色欲滴的大自然中,呼吸变得均匀,血压变得平稳,新陈代谢加快,机体功能得到良好地调整,心情也会愉悦安宁。民间的许多说法,如“佬小踏青,耳聪目明”“老人踏青,返老还青”等,正是对踏青养生作用的艺术化归纳。

踏青时候还有许多平时见不到的玩意儿可饱眼福。据明《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载清明节苏堤一带:

桃柳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钹、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筋斗、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而外方优妓,歌吹觅钱者,水陆有之,接踵承应。又有买卖赶趁,香茶细果,酒中所需。而彩妆傀儡、莲船、战马、饧笙、鼗鼓、琐碎戏具,以诱悦童曹者,往往成市。

在京城高梁桥一带:

骄妓勤优,和剧争巧。厥有扒竿、筋斗、喇、筒子、马弹解数、烟火、水嬉。扒竿者,立竿三丈,裸而缘其顶,舒臂按竿,通体空立移时也。受竿以腹,而项手足张,轮转移时也。衔竿,身平横空,如地之伏,手不握,足无垂也。背竿,踝夹之,则合其掌,拜起于空者数也。盖倒身忽下,如飞鸟堕。筋斗者,拳据地,俯而翻,反据,仰翻,翻一再折,至三折也。罝圈地上,可指而仆尔,翻则穿一以至乎三,身仅容而圈不动也。迭案焉,去于地七尺,无所据而空翻,从一至三,若旋风之离于地,已则手两圈而舞于空,比卓于地,项膝互挂之,以示其翻空时,身手足尚余间也。嗔喇者,掐拨数唱,谐杂以诨焉,鸣哀如诉也。筒子者,三筒在案,诸物械藏,示以空空,发藏满案,有鸽飞,有猴跃焉。已复藏于空,捷耳,非幻也。解数者,马之解二十有四,弹之解二十有四。马之解,人马并而驰,方驰,忽跃而上,立焉,倒卓焉,鬣悬,跃而左右焉,掷鞭忽下,拾而登焉,镫而腹藏焉,鞦而尾赘焉,观者岌岌,愁将落而践也。弹之置丸童顶,弹之碎矣,童不知也。踵丸,反身弹之,移踵则碎,人见其碎,不见其移也。两人相弹,丸适中遇而碎,非遇,是俱伤也。烟火者,鱼、鳖、凫、鹥形焉,燃而没且出于溪,屡出则爆,中乃其儿雏,众散,亦没且出,烟焰满溪也。

各种杂耍儿活动精彩纷呈,令前来游观的人大开眼界。所以,爱好踏青者就绝不仅仅是包括柳永在内的芸芸宋代人。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关于清明节踏青的习俗,梨花风起正清明(踏青)”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THE END
0.清明节习俗——踏青清明习俗2022清明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jvzq<84izn€/ynsokpm/ew4z|v5rkwlo42831zrzu1814;561v814;5626e87>9;2:4ivvq
1.清明节小知识:祭祀与踏青的完美结合,您了解吗?美食逝者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极具特色的一个,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关注,而它的祭祀和踏青习俗也让人心生向往。今天就来聊聊与清明节相关的美食和习俗吧! 清明节的美味食俗 清明节不仅是怀念逝者的日子,更是享受自然与美食的好时光,尤其是在春意正浓的季节。 jvzquC41ejoig7xqjw4dqv4c1:=:9<7957e24:>348:2
2.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jvzquC41ujkoiqzq0vobpznlwp4dqv4okr5eql432968;7mvon
3.清明至,传统风俗应知道—新京报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文化传承与身心调适是清明礼jvzquC41yy}/dssgyu4dqv3ep1jfvjnn13=24:>:24;2;<::0jznn
4.清明节习俗——踏春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jvzquC41k0oggwl0eqs0e8=[SL~B9;M;T
5.网络中国节·清明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扫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习俗,唐宋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 踏青 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清明时节,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好时节。 jvzquC41jghfk7mgdpkxu7hp1463565612;0exsvgpz`:B<938?/j}r
6.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的由来及习俗踏青刘胡兰清明节的习俗 祭祀扫墓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 踏青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jvzquC41iq|/uxmw0eun1j4:9;>5:9:8a38239;:76
7.24节气之清明节九大习俗养生保健清明节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节日,这个季节万物生长,充满活力,春天的气息,人们喜欢出去郊游,同时是祭祀扫墓的季节,让人们感受到生死,扫墓,郊游是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这两个习俗清明节和其他习俗。 一、踏青 又称春游。在古代,它被称为探索春天和寻找春天。三月的清明节,春天回到大地,大自然呈现出充满活力的景象,这是郊游jvzquC41yy}/dxmg0et0|46566:;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