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踏青活动,在宋代曾经出现过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成为历史上清明活动的艺术经典。但清明踏青活动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时期,那时就有踏青和野浴的户外活动。
宋代有关记载和描述更多。如欧阳修在《阮郎归》词中写道:“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中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这是文人墨客们在踏青游乐中写下的切实感受,成为清明诗文中的名篇。从中可见,踏青中往往有野宴、弹唱等活动。
戴柳、插柳
古时清明节要采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说此时戴柳圈可以免虿毒。那是因为介子推母子抱着柳树被烧死的,戴柳插柳就是为他们招魂,同时有驱疫避邪、生机勃勃之意。古人也认为插柳能顺阳气。唐中宗时曾向侍臣赐柳圈,表示对臣子的关爱。宋朝时京城人在门上插柳条,叫作明眼,这天孩子们也必须戴上柳圈,说是防邪避毒、不闹杂病。清代、民国时也有插柳戴柳的习俗,有的竟然把房檐插满,显得青青可爱,生机勃勃。
植树
植树
当前,中央文明办等单位大力号召清明改革,提倡文明祭祀和植树造林。文明祭祀方面,包括网上著文祭祀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等,也有不少人网上设灵堂祭家庭先人,配以悼文和诗词,大多感情真挚,所以点击率也很高。在坟前烧纸,引发火灾日多,提倡坟头压纸,或在家中设牌位以祭祀。
清明节有哪些节俗
荡秋千
放风筝
放风筝。风筝,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发明。最早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据《韩非子》记载,大约在公元前400年时,思想家墨子就曾做过木鸢。墨子早年当过木匠,传说赫赫有名的木匠祖师鲁班就是他的学生。《淮南子·齐俗》也记载:“鲁班墨子,以木为鸢而飞之。”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了。相传楚汉相争时,韩信令工匠赶制一只特大风筝,让一人坐上飞到楚营上空唱起了凄凉婉啭的楚歌,引起楚军应声唱和,从而涣散了军心,被韩信打得一败涂地。西汉时用丝绸做风筝,改名纸鸢。也称为风鸢、纸鹞、风禽、鹞子等。宋代时民间放风筝已经风行,专营店也多起来。现在每到春冬时节,城市广场都放风筝,清明时还举行风筝大赛。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成为世界风筝大赛的著名节日,其风筝多是尼龙布等所做,有的似降落伞之巨大。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清明节习俗是什么,清明节有哪些节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