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中的民国教师节——谨以此文恭祝全体教师节日快乐自贡网

尊师重教是我国传承至今的优良传统。西周时期,就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说法。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孔子是以教师为职业的“第一人”,有着不可取代的历史贡献,故被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受到历代士人的尊崇。汉代高祖刘邦,于公元前195年亲自祭祀孔子。公元29年,汉光武帝刘秀,派遣特使到曲阜祭祀孔子。自此,祭孔均按照国家典礼规制在曲阜举行。公元59年,汉明帝刘庄颁布命令,全国太学、县学均祭祀孔子,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政教活动。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日成为中国古代重要节日。汉晋以后,各朝各代祭孔活动延续不断,规模也逐步提升,明清时期达到顶峰,被称之为“国之大典”。孔子诞辰日,事实上成为中国古代的教师节,各地方举行的“祭孔”典礼,演变为当地的“教师节”庆典。

民国时期,民间、官方均有祭孔活动。1913年北洋政府曾出台《尊孔令》《祭孔令》。1935年,在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等人的推动下,民国南京政府特意命国立音乐专门学校制定了孔子纪念歌,定名为《天下为公》,并专门下文全国予以推广,以此纪念孔子诞辰。在层层下发的文件中, “……兹查《礼记·礼运篇》天下为公一段,最合社会理想其伟大之含义,实为三民主义之基础,若采为孔子纪念歌词,似属佳制天成……” 。

此时,将孔子诞辰日作为事实上的“教师节”早已成为惯例,将孔子诞辰日设立为中国“教师节”,民间和教育界也有这样呼声。

民国时期,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对教师特别是基础教育教师的作用日益重视。然而,当时社会动荡,教师薪资微薄、社会地位不高,导致教师职业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事业发展。1931年,南京中央大学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人发起,并联合京、沪教育界同仁200余人,向国民政府呼吁,拟定每年6月6日为中国教师节。之所以确定为“每年6月6日”(公历),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南京国民政府全力推进公历,试图全面废止农历及与农历相关的节日;二是确定6月6日作为教师节,方便国民记忆。此举虽得到教育界有关人士的认同,并未得到民国政府官方的确认。由于当时国内地方割据、政令不一,有些地方直接以“6月6日”作为“教师节”并开展相关纪念活动,这为国民政府设立中国 “教师节”加快了进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充分认识到,“全面抗战,不仅是军事上的战争,更是人民素质的战争,没有教育事业的发展,难以摆脱列强的侵略”。

基于此,国民政府更加重视基础教育和教师作用。国民政府党政要员多次谈到教师对民族、对国家的重要性,如蒋介石就曾发表“心理建设的重大责任尤在于我全国中小学教师”的言论,陕西省政府在《孔诞纪念暨教师节告全省教师书》中更是称赞教师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为此,国家认定“教师节”的工作摆上重要议程。经过多方征求意见,1939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决定,以中国教育家孔子的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注:孔子诞辰日不进行农历、公历换算)。

1939年,国民政府确定将孔子诞辰日与教师节合并设立“教师节”后,为规范各地教师节纪念活动,国民政府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和《先师孔子诞辰与教师节合并纪念秩序单》,希望以此将各地教师节庆祝活动进一步规范,增强活动的仪式感、统一性。

笔者根据当年的档案,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原文著录(标题序号略有修改)如下:

一、宗旨

本节举行纪念,以鼓励教师服务精神,融洽师生情感,并唤起社会尊敬教师之观念为宗旨。

二、日期

每年八月二十七日即先师孔子诞辰。

三、办法

(一)各级教育行政机关举行左列各项:

1.表扬著有劳绩之优良教师(教育部以全国为范围,省市县教育行政机关以各自省市县为范围)

2.提倡改善小学教师待遇。

3.发表奖学金得奖学生之名单(专科以上学校及国立各中等学校得奖学生由教育部发表。省市县立及私立中等学校及省市立小学得奖学生分别由省市教育行政机关发表。公立(省市立除外)及私立小学得奖学生分别由县市教育行政机关发表。)

4.其他(如招待各校教师代表或慰劳各校教师等由各机关临时酌定。)

(二)各级学校单独或一地方联合举行左列各项之一或全部:

1.纪念仪式(与先师孔子诞辰纪念合并举行,秩序单附后。必要时可由当地教育行政机关召集各校教师举行。)

2.讲演 孔子及历代师儒之言行或关于教育之学术讲演。

3.听亲会。

4.教师交谊会。

5.学生慰劳教师游艺会。

6.成绩展览会。

7.其他(如发行特刊等,由各校或地方临时酌定。)

(三)社会及学生家长与教师举行左列各项:

1.各报应于是日著论阐扬孔子之言行,并鼓励社会尊师崇道。

2.中等以上学校学生家长及学生应向导师祝贺健康或致谢函。

3.小学学生家长及学生应于是日至教师家祝贺健康。

4.教师间得于是日彼此祝贺。

四、附则

本办法如有未尽事宜,由教育部修正之。

此后,全国各地教育界均以8月27日为教师节。而此时正值抗战时期,山河破碎、学校流徙,国定“教师节”未能在全国推行。

为了体现对教师节的重视程度和社会知晓度,自贡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师节宣传标语,供社会各界悬挂张贴,如“教师是社会的领导者”“教师是文明的孕育者”“教师是传道受业者”“教师是抗战胜利的无名英雄”等。在举行教师节纪念活动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全市各影院、剧院给全市教师以及参会人员赠送欢迎剧票,以示对教师的尊敬。

民国时期,国家基础教育体系不完备,教育法制不健全,对教育的投入无保障,单纯设立“教师节”,不能解决教师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等问题。基础教育师资匮乏、办学条件简陋、人员参差不齐等问题长期存在。

THE END
0.什邡馆藏记忆:民国时期的教师节活动受历史条件限制,什邡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中有关教师节活动的记载始于1945年。当年8月21日,什邡县政府发布《训令》:“查8月27日为孔圣诞辰及教师节纪念日,兹照部颁规定定于是日午前十时在文庙大礼堂举行纪念典礼,除分别至令并牌告知照外合行令,仰该会、馆、团、校长即便遵照,届时(率领全馆、团职员及全校教师学jvzq<84yyy4e{|icy0io1my{y1myf}43;3=9993jvo
1.你知道吗?民国时期曾有两个教师节9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9月10日教师节是我国在1985设立的,今年9月10日是第36个教师节。尊师重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9月10日教师节并非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教师节,早在民国的时候就有了教师节的说法。让我们跟随安徽省档案馆珍藏的档案,揭开教师节的故事。 jvzquC41nu4bpqzkpg}t0lto1ny{fsr142812B4v42812B73a6=999730jznn
2.民国时期的教师节民国时期曾有两个教师节 1931年,南京中央大学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人发起,并联合京、沪教育界同仁200余人,向当时的民国政府呼吁,拟定每年6月6日为中国教师节。此举得到全国众多有识之士的响应,但遗憾的是,民国政府并没有予以立法承认。 1939年5月,教育部向国民党中央提出,拟订8月27日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既以表jvzquC41ctiikju0ukv0niw0et04965138298h:3:g:9>51rcmfo7mvo
3.民国时的教师节:不谈教师的生存问题空谈尊师民国时,也有教师节。 只不过,最初的教师节并非由政府指定,而是民间自发倡导。当时,在一些关注教育的著名学者倡导下,把每年的6月6日定为教师节。而在其宣言中,也明确提出,倡导教师节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教师待遇”。 当时的教师待遇,究竟如何呢?光从政府发布的文件来看,当时的教师待遇,可谓是白领中的精英级别。jvzquC41yy}/eww0ep5k{8jfw|z04967lup0{u4423;1;9>1v46279>2;a;2;A7856
4.民国时的教师节民国时,也有教师节。 只不过,最初的教师节并非由政府指定,而是民间自发倡导。当时,在一些关注教育的著名学者倡导下,把每年的6月6日定为教师节。而在其宣言中,也明确提出,倡导教师节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教师待遇”。 当时的教师待遇,究竟如何呢?光从政府发布的文件来看,当时的教师待遇,可谓是白领中的精英级别。jvzq<84yyy4{jui0eqs0|t|d1jznn8723731;8671euovnsva3<:4B740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