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国庆节,每个人都知道 10 月 1 日要放假、看庆典,但你知道 “国庆” 一词最早是给皇帝用的吗?从古代帝王的专属仪式,到如今亿万国人共同的节日,国庆节的演变藏着太多你不知道的细节。
一、“国庆” 不是现代词!最早在西晋就已出现
很多人以为 “国庆” 是新中国成立后才有的说法,其实早在 1700 多年前的西晋,这个词就已经存在了。
西晋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中写下 “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这是 “国庆” 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不过在封建时代,“国庆” 和普通百姓没半点关系,当时国家最大的喜庆事,就是帝王登基、过生日,所以古代的 “国庆”,其实是皇帝的 “专属纪念日”。
二、10 月 1 日成国庆日,并非 “一开始就定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的开国大典,让亿万国人记住了这个神圣的日子,但很少有人知道,最初的 “开国盛典” 时间并非 10 月 1 日。
一开始计划的开国大典时间是 1949 年 9 月 21 日,后来经过讨论,毛主席提议将 10 月 1 日定为国庆日,最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庆日的决议》,正式确定每年 10 月 1 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从那以后,10 月 1 日不再是普通的一天,而是承载着民族独立、国家新生的重要纪念日。
三、70 多年庆典礼遇变迁,每一种形式都藏着时代印记
国庆节的庆祝方式,其实一直在跟着时代变,不同阶段的庆典,都折射着当时的国家状态。
如今的国庆节,早已不只是一个假期,它是亿万国人的情感纽带,是对国家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国歌响彻大地,我们都知道:有国才有家,国富才能民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