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有很多习俗和传统活动,这些习俗都与驱邪祈福、祭祖祭神、避瘟除疫等有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每到端午节,我国都会放假,那么端午节法定3天还是1天?跟着天奇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法定是1天假期,就是在端午节当天。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1、吃粽子:这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2、赛龙舟: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传说屈原死后,人们划龙舟是为了驱散江中之鱼,防止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现代赛龙舟通常把船建造成龙形,画上龙纹,每年端午举行竞渡。
3、悬艾蒿: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要把艾蒿插在门眉上,悬于堂中,这样可以起到杀菌防病的作用。
4、踩露水:端午这天早晨,人们要领着孩子踩露水,到野外生长艾草的地方用手轻轻沾上艾草上的露珠,先给小孩擦眼擦脸,据说艾叶露水可以明目醒神和美颜,擦洗后这一年大人小孩都会百毒不侵。
5、戴花绳:用五彩线合拧成花绳,戴在手腕、脖子和脚腕上,有驱毒驱虫的作用,也有小孩戴花绳招来吉祥的说法。
6、擦雄黄:人们习惯在端午这天给大人小孩的耳孔、鼻孔等擦上雄黄酒,据说可以驱虫杀菌。
7、额头画王字:用雄黄在小孩的额头眉间画一个王字,寓意王者为上,百毒不侵,避之大吉。
端午节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传统节日,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后人为了纪念他,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端午节的起源还有许多其他说法,但大多与屈原有关。端午节有许多传统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等。此外,端午节的起源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和宗教信仰等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天,上海全市防空警报试鸣!演练科普有序进行,人防意识 “声入人心”
伊利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日本东京夜景浪漫指南:从经典地标到隐秘胜地
日本和菓子物语:从日本宫廷御膳到现代创新的甜蜜传承
2025年9月上海市非营业性客车额度拍卖公告
2025世界城市日社会系列活动拉开序幕,探寻社区花园里的智慧应用
2025世界城市日系列首场活动:一起探秘家门口的“魔法花园”
伊利股份业绩说明会:分红有望再创新高 9%利润率目标不变
蒙牛2025年半年报:创新求变 让消费者喝上奶、喝好奶、喝对奶
特仑苏:金牌牛奶二十年 “草牧奶”全链塑造有机新矩阵
每日鲜语:创造好鲜奶高标准 高速增长领先行业
蒙牛冰淇淋:产品升级、营销破圈 增收又增利
迈胜:填补国内运动专业营养的空白
二十一年领跑,蒙牛低温酸奶的“韧性增长法则”
千亿巨资“输血”产业生态!拼多多发布二季度财报:舍短期利益与商家共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