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只能说安康有关端午的十大文化传说介子推伍子胥勾践吴国夫差屈原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这也从侧面说明端午节历说法很多。关于端午节的十大传说,你了解几种呢?端午习俗和传说有什么关系呢?诗经女孩带你一起来看。

一、纪念屈原说——端午吃粽子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文秀《端阳》

这首诗是唐末江南僧人文秀纪念屈原的一首诗,直观易懂。前两句很直接地说明了端午节其实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后两句表达了人民对屈原的同情与崇敬,抒发了作者对昏君奸臣的痛恨。

端午纪念屈原一说,最早可追溯到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的《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要说屈原的一生,可谓是生于硝烟弥漫的乱世,空负绝世才华和救世之志,却只能感叹报国无门。众所周知,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20多岁时便受到楚怀王的信任,先后做过左徒和三闾大夫的官职,地位相当显赫。

但是贤臣自古多磨难,屈原的内修弊政、联齐抗秦的主张,遭到了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于是屈原被放逐到了汉北。公元前292年,屈原回到了楚国,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楚怀王听信谗言,又把他放逐到了江南。这两次,屈原过了20多年的流浪生活。

公元前278年,楚国国都被秦国攻破。一直支持着屈原人生的精神支柱——国家, 就此坍塌了。屈原之前经常在汨罗江一带徘徊, 吟诵着伤感的诗歌。渔夫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落到这种田地呢?”屈原说:“我落到这个地步,是因为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干净的;许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他怀着绝望的心情走向汨罗江,投江自尽,以身明志,以死殉国!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怕蛟龙吃了屈原尸体,于是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了棕子。

二、纪念伍子胥说——端午划龙舟

伍子胥是春秋战国时期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也是含冤而死。大家都听说过,伍子胥掘墓鞭尸楚平王的事情。是因为伍子胥虽然是楚国人,但是父兄均为楚王所杀,伍子胥于是奔向吴国,助吴伐楚。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伍子胥还不忘对亲邻说:“我死后,将我的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随后便拔剑自刎而死。

吴王夫差听说后当然怒火冲天,你这不是咒我么,于是下令取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初五投入大江。

两年后,越国攻打吴国。八月十八那天,潮水汹涌,江面上鼓乐大作。老百姓看到伍子胥身披战袍,立在潮头,身边还站着4员大将,眼看着吴国兵败覆灭。一炷香后,随着潮水消失。

老百姓都说这是天帝怜伍子胥竭尽忠心,却冤死,便封他为钱塘江涛神。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伍子胥,便在端午这一天,挑选精壮的男子,划着龙舟,敲锣打鼓迎接涛神。

三、纪念曹娥说——端午尽孝心

端午节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此说出自东汉的《曹娥碑》。

曹娥是东汉的一位普通民女,本身没什么出奇的地方。是因为有一天,她的爸爸曹盱在舜江上举行迎涛神(伍子胥)的仪式,不幸溺水死了。

曹娥当时只有14岁,失去慈父她悲痛异常。她昼夜不停地哭喊着沿江寻找。到17天时,曹娥脱下外衣投入江中,对天祷祝说:若父尸尚在,让衣服下沉;如已不在,让衣服浮起。言毕,衣服旋即沉没。于是曹娥在5月5日当天随即于此处投江寻父。5日后,已溺水身亡的曹娥竟背负父尸浮出了水面。此事迅速传扬开去,轰动了朝野。

当然,这种事只是传说。但是后来上虞县令听说了这个故事,对曹娥投江救父的事迹非常感动,于是上报朝廷封其为孝女,并得到了朝廷的恩准。于是,当地为曹娥立碑建庙,后来,人们把流经该地的一段江名改称为曹娥江。每逢农历五月十五至二十二,曹娥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

曹娥的孝心,也感动了天地。因此端午也被称为孝亲节,人们会在这一天赶庙会,祈祷家人健康平安,孝敬父母双亲。

四、图腾祭祀说——端午是龙的节日

这种说法主要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闻一多先生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活动都和龙有关:

2、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3、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起源至少在四五千年前,和中国人民同样古老。端午本是水乡泽国以龙为图腾的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半民俗的神人共娱节目,投粽于水当然是献给图腾神的祭品,乡民断发文身以显示自己龙之子的身份。

所以韩国棒子再拿端午申请世界遗产说事儿,让他们拿出自己的历史来。拿不出来, 过来看证据。

五、恶日说——端午插菖蒲、艾叶以驱鬼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此日生的孩子,将不利于其父母。

东晋大将王镇恶在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意思不言而喻。

宋徽宗赵佶,也是五月初五生,因此从小就被寄养在宫外。

可见,古代以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所以,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为了避“端五”的忌讳,称之为“端午节”。

六、沐浴说——端午沐浴祛邪

端午节沐浴一说,最早是《礼记》中记载的,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

《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以浴驱邪。

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总之,端午沐浴一说从周代一直流传至唐宋时代又到今天。所以端午节记得沐浴驱邪哈。

这个传说跟第二个纪念伍子胥一说有相似的地方,不过主角一个是伍子胥,一个是伍子胥的敌人越王勾践而已。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我们都听说过。当时越国实力等都没有吴国强大,越王勾践在被俘后,在吴国过了三年忍辱负重的生活,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他在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立志雪耻,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开始操练。数年后,终于一举消灭吴国。

后人为昭彰勾践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初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八、纪念介子推——端午门前插柳

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当时晋文公重耳复国,做了国君,封赏大典上,原来跟随重耳逃难的人都加官进爵,连投降归附的那些旧臣也都有了官职,却独独少了介子推。

晋文公赶紧派人去山中寻找介子推,但介子推始终不肯相见,晋文公于是下令烧山,一连几天,大火蔓延,但是介子推始终没有出来,最后在一棵柳树下见到介子推母子二人抱在一起的尸体。晋文公懊悔不已,把介子推安葬在绵山下,下令把绵山改为“介休”山,意即介子推休息的地方,并为他建立祠庙,于每年的五月五日祭祀他。

如今在中原大地上,端午节这天人们在插柳枝的风俗,就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九、夏至说——端午即夏至

现代科学学者认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其时仲夏之日万物方盛,夏至日阴气荫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惩恶气。

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且提出端午节中“斗百草”、“采杂药”等与屈原无关。

十、纪念秋瑾说——端午诗人节

女诗人秋瑾是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

她在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总之,不管是哪一种传说,都将端午与我们的纪念活动联系在一起。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尽孝心、沐浴驱邪,插菖蒲艾草驱鬼等习俗,被不断传承至今。在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到来之际,诗经女孩也祝愿您端午安康!

THE END
0.关于端午节的传说起源故事关于端午节的传说起源故事 自古人们便有崇敬自然一说,五月初五这一天要祭祀龙图腾和自然,所以民间有着赛龙舟的习俗,直到今天赛龙舟依旧是端午节最主要的民俗活动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jvzquC41yy}/z~jzkng/exr1lkkskƒmkujo0f~fpywpjg8h3:8?19?3jvor
1.端午节的传说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端午节的传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 2、源于与有关黄巢的传说 3、源于纪念伍子胥的传说 4、源于纪念孝女曹娥的传说 5、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的传说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5;4ivvq
2.2025学校端午节活动主题方案(精选17篇)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诗歌,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写一写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3、引导学生尝试设计“怎样过一个独具匠心的端午节”? 四、课题实施的步骤 1、提出问题 (1)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关于端午节有哪些传说?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jvcw|wlkk03A>746940qyon
3.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故事【接亲网】1、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节,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 2、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jvzquC41yy}/lrjskp}bpp3eqo5ccrpg19764;
4.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传说【导语】端午粽子甜又甜,短信祝福送心间;端午粽子黏又黏,幸福生活没有完;端午粽子满又满,愿你精彩生活每一天。下面®无忧考网就给大家分享下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传说,欢迎阅读! 端午节的来历 认为源于纪念屈原。 民间普遍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南朝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有这样的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 jvzquC41o0;2vnxv0pku1|mqy1?4;><821
5.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今日何日?我家老妈子曰:“今天是五月节,大门上应该插一些艾草菖蒲,点缀点缀。”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节,应该把钟馗捉鬼图,悬在壁上,孩子脸上抹些雄黄酒,辟邪辟邪。”我的小孩子独曰:“今天不知是哪一天,就说应该吃粽子!”我参考众意,觉得今天叫做“粽子节”比较的亲切些。 jvzq<84yyy4iun0pgz0C{ykenk0496728532::284732;:6;0nuou
6.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是什么2、夏至说,首倡夏至说者为黄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礼俗史》一书中提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三代汇为川流,秦汉扩为河,唐宋纳百川而成湖海。端午节源于夏至说闻世后,学者吞吐百家,从更广泛的视野去研究。 3、蓄兰沐浴说,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jvzq<84o0{~mcm~0eqs0lrsi{ct0;B<46:4tj}rn
7.端午节的来历故事(通用13篇)端午节的来历故事(通用13篇)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 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来历故事 1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jvzquC41yy}/qq6220ipo8f142823;45;9974B3jvor
8.澳门银银河官方版手机版澳门银银河官方版手机版是一家备受瞩目的体育平台,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赛事和刺激的游戏体验。如果您想加入澳门银银河官方版手机版的大家庭,参与其中的乐趣,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澳门银银河官方版手机版的注册流程,让您轻松开启精彩的体育之旅。 第一步:访问“澳门银银河官方版手机版 ”官网 首先,打开您的浏览器,输入jvzquC41o0rjwzg:84dqv4ma'K8'JG'CH+F7.=F':>&GA*:C'>3'N<';C+96.J9';:&D:*G8'?E'J:'G8+:7.=7'G:&DJ*:D1
9.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通用4篇)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篇3 端午节民间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插两枝艾草,是为了驱邪避灾,这一习俗的由来,有一个神奇的故事。很久以前,民间五谷丰登,家家户户大囤满小囤流。有一天,一位天上的老神仙化妆成小老头,来到一个村子里面,他走进一户人家,见一个妇女在用白面汤喂猪,汤中还有成块的饼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jvcw|wlkk03;987;610qyon
10.端午节的由来来历50至100字左右关于端午节的小故事传说介绍关于端午节的小故事传说介绍 端午节的6个小故事,你都知道吗?近些年专家学者考据发明,端午节的来历有诸多疑问,下面摘选三条:(1)屈原这个人私人存不存在?为什么只在《史记》中开始有记实,(2)食粽子习俗早于屈原弃世400多年,(3)为什么其他六国也吃粽子眷念楚国屈原,有原理吗? jvzq<84yyy4np€3ep1qflr4kpvkspny142768>8/4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