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简单学生范文二篇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当秦军攻破楚国都城之后,因无力救国而痛心不已的屈原选择了写下绝笔《怀沙》,抱石投江自尽。人们得知此事,纷纷来到江边划船打捞,却一无所获。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吃掉他的身体,人们纷纷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粽属于“籺”的一种,籺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逢年过节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的传统习俗。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粽籺是端午节拜祭神灵祖先的贡品。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即为广东碱水粽。

“粽”字本作“糉”,历史上跟粽子沾边儿的文字记载,最早大概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将之解释为“芦叶裹米也”。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则明确提到了“角黍”一词:“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粽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物。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THE END
0.端午节节日风俗手抄报内容(精选15篇)端午节节日风俗手抄报内容(精选15篇)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 #端午节节日风俗手抄报内容(精选15篇)#】端午节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记忆,每一种风俗都藏着独特的故事与祝福。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15篇手抄报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端午节节日风俗手抄报内容 jvzquC41yy}/7:yguv4og}4ujq}03:74;9<20qyon
1.2022端午节祝福语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大全娱乐频道2022端午节祝福语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2022端午节祝福语: 1、五月五,端午到,正是粽味飘香时;米粘米,好日子,吃完粽子好运至;叶叠叶,钞票结,片片都招财神爷;绳绑绳,双喜临,祝你天天好心情。端午节快乐! 2、五月五,端午节,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一段历史文化的延续。在这特殊的节日里,吃着碧绿碧绿散发着jvzquC41gpz/eqnpc0ipo8rqxkk0pn|u|j5239574:70497427911=7645<86hfnn0nuou
2.关于端午节手抄报的字1、第一张 端午节手抄报合集 2、第二张 拿走吧不用谢手抄报一年级端午节安康 3、第三张 端午节传统习俗手抄报 4、第四张 端午节手抄报创作灵感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抖音 5、第五张 端午节手抄报有关端午习俗的绘画端午节手抄报文字内容兑趑 jvzq<84yyy4rsƒmk0eun1}zrkct0;n>g4;>g39>;;6lc0qyon
3.端午节手抄报模板端午节手抄报文字内容导语:2020年6月25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过节,到处都可以闻到粽叶的香气。就连学校也是充满着端午气息,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其中手抄报是常见的一种方式,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端午节的手抄报模版以及手抄报的文字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 jvzquC41okv/zrsi|wu4893ep1jvcw|wlkk05>;;6;4ivvq
4.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写啥手抄报图片端午节手抄报端午节手抄报 有关端午习俗的绘画 端午节手抄报文字内容 端午节手抄报 有关端午习俗的绘画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 端午节手抄报 端午节手抄jvzq<84o0colcx}kpi4dqv4ujq{djjtdcq53997:90nuou
5.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精选27篇)中秋应景的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庆团圆或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 (三)团圆: 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社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6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iqwlskwpjg86492927A3jvor
6.2022端午节祝福语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大全娱乐频道2022端午节祝福语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2022端午节祝福语: 1、五月五,端午到,正是粽味飘香时;米粘米,好日子,吃完粽子好运至;叶叠叶,钞票结,片片都招财神爷;绳绑绳,双喜临,祝你天天好心情。端午节快乐! 2、五月五,端午节,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一段历史文化的延续。在这特殊的节日里,吃着碧绿碧绿散发着jvzquC41gpz/eqnpc0ipo8rqxkk0pn|u|j5239574:70497427911=7645<86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