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粽”享端午看传统节日如何融入现代生活

原创 人民政协报 人民政协报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清风徐来,粽叶飘香,又是一年端午到。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历经千年传承,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着文化自信。

在浓厚的节日氛围里,人们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在传统习俗中涵养家国情怀,传承中华文脉。假日的文旅市场热闹非凡,传统与现代碰撞出新火花、新风尚,推动端午文化不断传承发展,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生动写照。

△6月7日,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易地搬迁安置区“仫佬家园”,搬迁群众在参加包粽子比赛。新华社发(蒙增师摄)

▶▶▶传承文化生生不息

“把粽叶卷一下,小手捏住这里,放一颗红枣,好,接着再放一些米……”

“妈妈,我也想包粽子!”

“好好,我们赶紧排队吧。”

6月10日,农历五月初五,正值端午节,北京天坛公园内的端午中华传统项目互动体验吸引了很多游客。一位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功包好一粒粽子,引得其他小朋友们跃跃欲试。旁边编端午手绳同样热闹,五色彩绳在老师手中翻飞,系出千千结,寓意着吉祥和团结。不少游客拿起五彩绳,仔细询问老师,亲身体验以绳编结,现场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氛围。

端午节习俗丰富多彩,充满仪式感。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吴文科看来,吃粽子、挂菖蒲、插艾蒿、戴香包等习俗尽管内容不同、样态各异,但所承载的文化传统及所传达的精神思想,无不充满着敬天法地、顺时应境、感念先贤、追求幸福的价值旨归,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6月10日,在江苏省泰州市水上运动训练基地,人们进行龙舟竞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汤德宏摄)

“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五彩斑斓的龙舟整装待发。龙舟飞驰,水手们充满激情,桨法整齐划一、配合默契,展现出色的团队协作精神,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观众。助威声、欢呼声汇成一片热烈的海洋,将人们的情绪推向高潮。”每逢端午节,中华大地上龙舟竞渡,这也是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每年都不会错过的精彩。

“每次观看赛龙舟,体验村子里的特色活动,我都深切感受到端午文化的多姿多彩和深厚底蕴。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赛事的内容,也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许鸿飞创作的雕塑《划龙舟》通过凝固的瞬间,捕捉了端午节赛龙舟这一传统习俗的活力与精神。龙头昂首,象征着中国传统的吉祥和力量,而划桨者们气势昂扬的姿态,则展现了团结协作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学者李汉秋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传统节日的研究和传承。他告诉记者,中国传统节日是在天人协调的观念中氤氲化育而成的,端午临近夏至,是生命加速生长繁茂之时,也是需特加保护健康生长之时,因此要加强养生卫生健身。特别重要的是,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比如吃粽子纪念屈原的人格节操和爱国主义精神,赛龙舟凝聚齐心协力、奋勇争先、拼搏向上的精神等,无不彰显着富有刚健气息的端午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当人们沉浸在端午节的氛围中时,能感受到节日带来的欢乐,更能体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置身于端午节,每个人都会在其生命的成长历程中,年年岁岁一次次经受其所蕴含的文化熏染和精神洗礼,传承其文化精神。”吴文科认为,端午习俗文化不仅仅是某种仪式的重复与再现,更是一种精神思想的延续传承。中华文明历经5000年而从未中断且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正是在这种看似细小日常的自然传承和自觉强化中得以赓续绵延的。

△6月10日,游客在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乘坐电动竹筏畅游阿蓬江。记者10日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2024年端午节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平稳有序。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1.1亿人次,同比增长6.3%。新华社发(杨敏摄)

▶▶▶融入生活新意满满

2024年端午节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平稳有序。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1.1亿人次,同比增长6.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03.5亿元,同比增长8.1%。

全国各地纷纷举行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活动,提供沉浸式体验,让人们“粽”享端午文化盛宴。以北京为例,以“和满京城 奋进九州”为主题的千余场文化活动,如端午文化节、国风游园会、国潮市集、诗词朗诵、研学体验等,丰富了群众节日生活,为传统节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音乐会,戏曲、话剧、儿童剧、音乐剧、音乐会、舞蹈等精品文艺演出,用艺术之美展现端午韵味……

“民俗体验是端午假期旅游的一个显著特色。”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告诉记者,各地陆续推出赛龙舟、包粽子、非遗展示、主题展览等活动,打造新的场景和空间,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不少游客对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主题公园等人文类风景区感兴趣。

“当前,新中式旅游、国潮兴起,为传统文化注入现代元素,使其充分融入生活。”戴斌认为,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趋势。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要赋予其新的时代特色和功能,把传统的记忆和今天的生活连接在一起。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对今天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旅游目的地和企业能够关注到游客的文化需求,提供更好的场景空间和项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戴斌说。

端午假期,吸引人们目光的,还有新意十足的文创产品。俏皮可爱的粽子形状小包、清新雅致的艾叶挂饰和香囊……让人爱不释手。很多博物馆也推出了端午文创,比如国博美馔以馆藏清人绘《金明池龙舟图》卷为灵感推出“梦华香韵”粽子。据介绍,《金明池龙舟图》卷以《东京梦华录》所载,描绘了北宋时皇帝驾临金明池,观看诸军杂乐百戏与龙舟竞渡等活动的场景。图卷一角呈现于粽子礼盒之上,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如在眼前。

“这些端午创意产品是对传统文化富于生命力和现代价值的创新表达,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吴文科表示,传统文化包括节日习俗的传承与发展,就像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与黄河一样,千百年来奔腾不息,浩浩荡荡而具万千气象。不同的时代与流域,不同的时节与航段,都有着各自相应的形态与样貌。传统节日的现代发展,会随着现代人的需求而调适变化、移风易俗,但其文化底色、精神传统及价值旨归,不会也不该褪色。要想使其继续在新时代焕发光彩,首要任务是深刻继承其传统精髓,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转化。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把握传统节日内涵,进而使其融入现代生活、扎根人民心中。

THE END
0.历代端午节日有哪些习俗?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你还知道哪些端午节习俗呢? 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6412<3587217652;>9a4812;<4;84tj}rn
1.小话端午节植物有哪些植物与端午习俗息息相关?苍术新浪财经古往今来,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挂艾蒲、沐药浴、斗百草等许多习俗沿袭至今,在多彩的民俗活动中,人们体验传统文化,共迎端午佳节。由于地理位置不同等因素,各地端午节习俗也有所差异,但这些形形色色的习俗与植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值此端午佳节,我们推出系列微信,让您与家人品粽赏景的同时,也来了解一下“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465eql2ko{ljlx828952@3ujvsm
2.2024端午节习俗作文(精选31篇)2024端午节习俗作文(精选31篇) 2024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1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相传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这一天有着许多的风俗习惯。 悬菖蒲艾叶。这天一清早,奶奶就将乡下带来的菖蒲艾叶挂到了门上。我很好奇,就问奶奶,奶奶告诉我,这是为了驱瘴,艾叶有药用功能,驱蚊子、苍蝇,净化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jvcw|wlkk03=9779;20qyon
3.端午节的历史传承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人们饱尝战乱之苦,所以最重视的端午习俗莫过于“辟兵缯”了。用五色丝染练制成日月、星辰、鸟兽之形状,上刺文绣、金缕,即叫辟兵缯,也沿袭汉代名称为长命缕或续命缕。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端午节从风俗形式上都继承了前朝。但是,从性质上讲,原来有特定意义的节日风俗活动,到此大多演变为节日娱乐活动。“恶日” jvzquC41o0l{pn|u0eun0ls1pqjf1:=62:532;62836089h39c795kk2;0yivvq
4.2023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2023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端午节必然少不了粽子,吃粽子有好的寓意,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jvzquC41yy}/z~jzkng/exr1lkkskƒmkujo0f~fpywpjg8h3:7<48>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