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几月几日几时几分几秒,清明节气的特点和风俗踏青人们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前后,也就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时期。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时人们通过摆供献花、焚香叩拜、烧纸添土等方式,扫墓祭祖、缅怀故人、寄托哀思。“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这段古诗动情地描述了旧时清明的祭扫场景。那么,2025清明是几月几日几时几分几秒,清明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2025清明是几月几日几时几分几秒

清明,既是节气,也是节日,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国人对祖先的缅怀,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祭祖、春游踏青、插柳植树等。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通常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它的名称源自《岁时百问》中的描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这体现了清明时节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自然景象。‌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更是以“清明”作诗,抒发情感,有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还有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再有吴惟信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均以诗意来慰藉思念。

节日起源

清明演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后来,清明节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

大约从唐代开始,人们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宋元时期,清明逐步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今天,清明除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日。这一天,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因此,清明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也有赏春的轻松气氛。

清明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一、清明节气的特点

‌1、气候特征‌

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通常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转暖,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南方地区气候清爽温暖,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北方地区气温回升,降水稀少,干燥多风,是一年中沙尘天气较多的时段。

2、物候变化‌

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桐花、麦花、柳花依次开放,标志着春天的深入。

3、南北差异‌

南方湿润多雨,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明显增加;北方干燥少雨,气温快速回升,春意融融。

二、清明节的风俗

‌1、祭祀扫墓‌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祭祖节日,扫墓祭祖的习俗由来已久。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为坟墓培土、插柳,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

2、踏青游玩‌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人们外出踏青,欣赏自然美景,感受春天的气息。这一活动不仅愉悦心情,还能增强体质。

3、插柳戴花‌

插柳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人们将柳枝插在门前或屋檐下,寓意驱邪避灾。戴花则象征吉祥和幸福。

4、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的传统活动之一,寓意祈福和希望。人们在蓝天白云间放飞风筝,享受竞技与欢乐。

5、品尝清明美食‌

江南地区有吃青团子的习俗,青团子油绿如玉,清香扑鼻,是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此外,还有采食螺蛳、艾粑粑等时令美食。

6、荡秋千‌

荡秋千是古代清明节的习俗之一,不仅能增进健康,还能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仍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三、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它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天、地、人”和谐合一的思想,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孝道的弘扬。

通过以上风俗活动,人们不仅缅怀先人,还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于清明的诗词

1、清明

唐丨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寒食日即事

唐丨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临 安 春 雨 初 霁

宋丨陆 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4、《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5、《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6、《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关于清明的谚语有哪些

二十四节气清明的谚语有很多,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例子‌:

1、“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句谚语提醒人们在清明前后是种植瓜果豆类的好时机‌。

2、“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意思是清明之后很少再下雪,谷雨之后很少再有霜冻,反映了气候的变化‌。

3、“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果清明时节不下雨,那么黄梅雨季的雨水会偏少;如果清明时节雨水多,那么黄梅雨季也会雨水不断‌。

4、“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这句谚语说明如果清明在农历二月,气温回升快,作物生长茂盛;如果清明在农历三月,气温较低,不利于作物生长‌。

5、“清明前后怕晚霜,天晴无风要提防”‌:清明前后要警惕晚霜的危害,尤其是天晴无风的日子,昼夜温差大,容易影响作物生长‌。

THE END
0.春色清和思念悠然来看各地清明文化习俗→2024年4月4日(农历甲辰年二月廿六日)15时02分,迎节气“清明”。仲暮之交,清明风至。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唯清明,是自然节气,亦是传统节日。 清明·三候 一候 桐始华 白桐花应时而开,馥郁迷人。 二候 田鼠化为鴽 阳气渐盛,鴽鸟往来田间,田鼠匿于巢穴。 jvzquC41eqtugwy/uvgukl3eev|og€x0eezw0lto1utpy6gqqm5jpmjz0jznnHnvgoejfF:833::;B::7;74:>553(zsclpakfC34o993e9
1.春色清和思念悠然来看各地清明文化习俗→2024年4月4日(农历甲辰年二月廿六日)15时02分,迎节气“清明”。仲暮之交,清明风至。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唯清明,是自然节气,亦是传统节日。 清明·三候 一候 桐始华 白桐花应时而开,馥郁迷人。 二候 田鼠化为鴽 阳气渐盛,鴽鸟往来田间,田鼠匿于巢穴。 三候 虹始见 云薄漏日,日穿雨影,阴阳交会,方jvzq<84{uz}/elyx0et0c{ykenk/j}rnAkzfohnf?7<23=>;;7>6;:8:7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