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年到现在,春晚步入不惑之年。四十年来,除夕守岁看春晚,已然成为全球华人的共同年俗。春晚也伴随着电视媒体的兴起迭代不断创新,从电视端到移动端,历届春晚不断创新内容表达,用科技引领潮流。统计显示,2022年总台春晚再次刷新多项收视纪录,直播期间,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海内外跨媒体受众总规模达12.96亿人。全国电视频道并机总收视率达22.01%,新媒体端直点播总触达人次71.33亿次,均高于去年水平,全球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650家媒体对春晚进行了直播报道。
△2022年总台春晚节目《爱在吉祥年》
一、“竖屏直播”打造春晚跨屏传播新样态
作为虎年春晚的一大创新亮点,今年总台首次创新推出的“竖屏看春晚”成功引爆移动端小屏。以往的所谓竖屏直播,只是把电视信号通过手机端进行转播,受拍摄画幅及信号源影响,观看效果差强人意。今年的“竖屏春晚”从制作源头到拍摄传播全流程实现了移动端适配,有50余人分多组为竖版春晚导演组提供导播、制作等技术支持。竖屏看春晚不再是简单地把横屏裁切,而是重新搭建了竖屏的直播系统。前端摄像拍摄就是竖屏构图,信号传至导播台也是按照竖屏播出切换。为此,总台春晚导演组专门配备了竖屏导播团队,设有“竖屏总导演”“竖屏总摄像”等岗位,竖屏摄像除了能调用演播大厅内广播级高清摄像机的信号素材,还有5个独立的竖屏摄像机位专供使用。除了实现竖屏直播,所有春晚节目竖版视频均实现切条单篇回放。
△横屏版春晚与竖屏版春晚对比图
数据显示,总台首次尝试在央视频APP和微信视频号推出的竖屏直播,吸引了超过4.39亿人次通过手机“竖屏看春晚”,其中30岁以下用户占比超过50%。“零距离、更沉浸、耳目一新”的观看体验获总点赞数3.6亿次。不少观众表示“竖屏画幅并没有让人感觉视域变狭窄,反而感觉离舞台更近了,细节更丰富了,甚至连演员的微表情都能捕捉到。”
“竖屏看春晚”这一创新也使受众互动更加便捷高效。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一开场便赢得观众点赞2000万次;语言类节目《还不还》直接引爆直播间,观众纷纷表示“很现实、贴地气”;融合高科技手段的创意类节目《金面》更是将观众情绪拉满,“震撼”、“国宝太壮观!祝祖国繁荣昌盛!”等留言积极活跃。数字统计,春晚互动活动参与人次达到690亿次,相关平台#春晚#话题的总阅读播放量达116.8亿次,有“#被只此青绿美哭了#”“#千里江山图#”“#忆江南画风好高级#”“#当太极遇上摩登大楼#”等近90个话题登上热搜榜。专家评价,今年总台推出的“竖屏春晚”是中国电视媒介和互联网媒介传播史上一次重要的融合革命,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直播模式,是总台“5G+4K/8K+AI”全新战略格局的重大创新成果。也有媒体提到,“竖屏春晚”实现了党媒主平台和商业互联网平台传播的有机统一,促成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专委会会长、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张志安表示,“竖屏看春晚”给广大用户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丰富有趣的社交玩法也让浓浓年味儿在人与人之间无缝流动。以总台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创新理念和实践,占据移动互联时代的话语制高点,在传播主流价值、助力跨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抢红包等互动项目充分激发受众参与热情
今年春晚的互动项目也是一大亮点。如何让更多的受众参与进来?抢红包这一形式成为吸引广大受众广泛参与的有效途径。今年京东首次成为2022年春晚独家互动合作伙伴,共发放总价值15亿元的红包和实物,邀请全民互动。整个春晚期间,受众参与京东App红包累计互动量达691亿。
△春晚观众参与京东App红包累计互动量达691亿次
今年春晚,总台充分利用第三方平台的受众基础与社交功能拓展春晚影响力与互动性,力求出新出彩,全力打破屏幕界限,构建独特的观看体验和互动玩法。借助APP、视频号等平台渠道,以年轻、充满活力的姿态,让春晚更好地连接广大用户,传播主流价值,带动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自1月25日“春晚”正式宣布入驻视频号以来,虎年春晚的欢乐祥和就开始在微信中传递开来。入驻当天,总台“春晚”上线直播预约按钮,并送出“虎年春晚限量红包封面”,所有预约观看直播的用户,均收到一张带有唯一编号的“2022壬寅年春节联欢晚会邀请函”,仪式感满满。截至春晚直播开场前,累计超过195万人在视频号预约了直播,春晚直播期间观众互动热情达到高潮,每个整点“虎年春晚异形红包封面”在春晚直播间分波大放送,进入视频号春晚直播间的观众,根据页面提示就可以发表“虎年专属朋友圈”,方便观众边看直播边拜年。
春晚带来的多米诺效应席卷全网,弹幕、留言、话题等形式的互动在直播间、朋友圈、APP等平台渠道不断发酵,并持续霸榜热搜,与网友互动。第一波冲上微博热搜的是舞蹈《只此青绿》,网友大赞:春晚终于找到流量密码。《行云流水》一开场,“#春晚太极小姐姐好飒#”话题瞬间成为微博第二波热搜,网友:被这个节目帅到了;爱了,爱了,我看到广州的“小蛮腰”。除了节目受追捧,新任主持马凡舒也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成为关注的焦点。数字显示,总台充分发挥全媒体多平台的融合传播优势,连续第四年刷新了跨媒体传播的纪录,春晚海内外跨媒体受众总规模达12.96亿人。其中,电视端收看为5.38亿人,移动端收看为7.58亿人。在新媒体端,用户直点播总触达人次71.33亿次。
三、“百城千屏”行动赋能公众场景,构建全新空间媒体传播矩阵
总台在构建“5G+4K/8K+AI”战略格局的创新实践中,让春晚成为总台媒体科技创新展示的大舞台。大厅内,春晚首次运用LED屏幕打造720度穹顶空间,与节目内容融为一体、相得益彰。4K XR制作系统及4K AR实时渲染系统,借助高清晰度大屏幕,构建起沉浸式、无边界的立体舞台空间。大厅外,春晚采用多项前沿创新科技,成功实现CCTV-8K超高清频道直播,并以“8K超高清频道+地标大屏”的融合方式,在全国“百城千屏”的户外公共大屏上同步播出。今年除夕夜,深圳宝安海滨广场、深圳前海HOP天地、深圳广电楼外大厦、深圳福田Cocopark、广州黄埔凯通楼六处大屏都实现了总台8K频道的春节联欢晚会直播,观众可以通过“百城千屏随身听”微信小程序收听到与8K超高清大屏同步的电视伴音,人们在户外大屏前就能享受超清、炫彩、真切的视听盛宴。
此次创新落地开创了户外大屏联播联动直播的新模式,实现了多点、同步、及时、安全播出。媒体人士评价,总台4K和8K信号在户外大屏落地,使过去户外大屏零散的、本地的、孤岛式的播放模式,连成一张整体的网,形成多屏联动的直播,开创了电视、手机、户外大屏三维一体化传播的新模式,使春晚有效地借助城市智慧户外联播平台,广泛、多屏、同步、高清、及时地对外传播,与电视端、移动端共同构建起全新的空间媒体传播矩阵,让总台虎年春晚在室外也变得“生龙活虎”起来。
△“百城千屏”户外大屏直播总台春晚
今年除夕夜,总台还把春节联欢晚会引入影院直播,在上海、深圳两地影院落地,让观众体验大银幕超高清春晚的魅力。这是总台8K超高清频道开播后,超高清精品内容在电影院线的首次落地,通过跨界“破壁”传播,春晚进一步增强了IP影响力,延展了辐射范围。参与观看的港澳同胞表示,期待能在北京冬奥会、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党的二十大召开等重要时刻,继续看到总台8K/4K超高清节目在大银幕上呈现。
四、海外社交传播频繁破圈引发舆论热潮
春晚作为推广中华春节文化,打造中国国家形象与软实力的重要文化品牌,已然成为对外文化交流“走出去”与“请进来”的优势对接平台,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精神,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金字招牌”。近年来,总台春晚的海外受众规模持续增长,虎年春晚直播期间,海外社交平台用户通过通过CNTV和CGTN海外社交矩阵收看春晚直播海外受众人次超过3524万次,相比去年增加近1658万次。从2020年的2805万人次到2021年的3259万人次,再到2022年的3524万人次,总台春晚在海外不断破圈,成为海外新媒体舆论场的新势力。
截至2月1日凌晨,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650家媒体对春晚进行了同步直播及报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其网站推出“中国春节文化专区”,向海外受众介绍中国春节文化和传统习俗。BBC世界新闻频道和新媒体端播出春晚宣传片,触达受众超过2500万;CNN各平台上线播出的春晚宣传片累计覆盖全球观众4.08亿户。意大利国家级主流电视频道阿尔玛电视台(Alma TV)首次直播春晚,覆盖意大利2500万户家庭。春晚也首次在加拿大新动力传媒和魅力中国网络频道播出,总观看量达22万次。在非洲,有6万观众通过多个当地有线网络直播收看了春晚。
△意大利国家级主流电视频道阿尔玛电视台(Alma TV)首次直播春晚
Niconico日中专线频道负责人耿忠介绍:“我们每年在日本最大的视频网站Niconico日中专线上用日语直播中国的春晚,今年已经是第六年了,我认为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真实地反映中国社会状况,反映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接迎接新年,还有中国的风俗等等,可以把这些真实地传递给日本。”今年,日本视频平台Niconico春晚总观看量突破12.4万,同比增长27.8%,创历年春晚日语直播最高纪录。
除了运用海外媒体平台社交化传播扩大影响力,总台自有对外传播平台也在持续发力。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5种语言的自有新媒体平台、海外社交平台和央视网海外社交媒体矩阵,春晚直播点播的海外受众观看人次超过7102.9万,相比去年增幅超过一倍。CGTN多语种全平台发布的“春晚”相关报道累计获得全球阅读量1.48亿。综合来看,春晚通过内容创新与大小屏互动传播,进一步扩大了IP影响力,在对外传播中彰显出中国文化自信,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因此获得海内外亿万观众的追捧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