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近日,郑州经开区各学校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把重阳节过成文化节、仁爱节、传承节、爱国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留住,用“我们的节日”凝聚民族精神,让中国精神在新时代赓续传承。
把“我们的节日”过成“文化节”,让传统文化扎根心灵
区任楼小学组织开展“九九重阳节 浓浓老人情”主题班会,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载体,各班班主任向孩子们介绍了重阳节的来历、生活习俗以及诗中寄托的思念之情。
在区第五中学“爱满重阳,尊老孝亲——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班会上,孩子们兴致高涨,纷纷讲述与重阳节有关的故事,师生齐诵古诗,共同体悟中华民族传统经典文化内涵,点燃传统文化基因的火种。
区朝凤路小学、瑞锦小学等学校在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等活动中,讲清传统文化中积淀的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用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浸润孩子们的心灵,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
把“我们的节日”过成仁爱节,让传统美德润物无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思想资源和强大精神力量,其包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意志品质等不仅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精髓,更是滋养时代新人精神世界、提振精神力量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
区实验小学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开展温馨美好的“我为您做的一件小事”“最长情的陪伴”“最贴心的一份小礼物”重阳节感恩系列活动。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表达对长辈的爱,或是仔细地给爷爷洗脚、捶背,贴心地给奶奶梳理头发;或是给远在老家的爷爷奶奶打电话,送去真挚问候;或是和长辈一起翻看老照片,回忆那些美好回忆中的难忘瞬间;或是为家中长辈送去满载亲情的板栗、姜茶、水果表达内心的感恩之情。通过“盛上一碗饭,填上一件衣、端上一盆热水”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强大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我们的节日”过成传承节,让民族精神薪火相传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
少先队员为赵桂英奶奶送祝福贺卡
区世和小学师生代表来到郑州市干部休养所,看望慰问老红军张忠的遗孀赵桂英奶奶,通过《放飞中国梦》《红星闪闪》等精彩的节目展示,为老人送去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孩子们在红色革命文化墙前聆听红军故事,感触颇深:“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为社会做贡献。”
经开区十一学校
郑州经开区十一学校的主题团课结束后,八十一班林思言在“孝亲敬长”卡上写道:“我可亲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你们对我的恩情,千言万笔写不尽……我知道,你们并不渴望我报答什么,只望我健康成长。趁此机会,我想向你们说:我爱你们!秋深意重天渐冷,愿你们多保重……”
经开区学校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的大智,在伦理上的大善,在孩子们成长成才的人生历程中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经开五中开展重阳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把“我们的节日”过成爱国节,让爱国主义精神历久弥新
文化是民族的根,精神是民族的魂,传统是民族的本。中国梦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中国梦所包含和显现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石。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必须始终着眼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民族精神于无声处落地,于行动中传承,把优秀传统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郑州经开区教文体局负责人这样说。
少先队员们参观红色文化墙,了解红军历史和红军革命精神
近年来,郑州经开区教育系统紧紧抓住青少年“拔节孕穗期”,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着力点,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用理想信念立根固本,用传统文化铸魂育人,让爱国主义精神赓续传承。(宋少霞/文)
编辑:王佳 审核 :许会增
刘宁在郑州大学宣讲全会精神并调研时强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双一流”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