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重阳贺国庆久久敬亲传家风

今年九九重阳节,恰逢国庆假期。

重阳是一曲秋韵的歌,与收获季节里人们的欢欣维系在一起。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此时二十四节气已走过大半,感恩大地的赠予,并将感恩的心境抒发为人文的情怀和生活的感动,这是从远古便沿袭下来的。

“重阳节有何习俗?”“重阳节何时成为正式节日?”“为什么把老人节定在重阳节?”著名作家、广州民俗专家曾应枫就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表示:自1989年重阳节被定为中国的老人节后,重阳节有了更多含义:推行敬老活动。在岭南,重阳节不仅意味着回家看望长辈,也是敬老活动的高峰期。此外,重阳节除了出游赏秋、登高望远,广府还有更多的仪式!

诗意重阳:跨越千年的爱与祝福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因此“重九”亦称“重阳”。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总之,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曾应枫老师告诉记者: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季秋纪》载:“(九月)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月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已有祭祖等谢恩德的活动。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对中国的历史与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往今来,中国人登高赏秋、孝老敬老以度过重阳。重阳节逐渐与中国繁荣的诗词文化紧密结合,相互促进,“重阳”可见于众多古代诗词名作中。

家喻户晓的王维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佳节思亲之情,也道出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茱萸颜色鲜艳,气味香浓,古人认为可“除患害也”。

唐代诗人杨衡在《九日》写道:“黄菊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重阳节,碧空高远又富有情韵,乡野田间,窗前月下,一朵朵秋菊盛开着,人们在赏菊的同时,与亲友相聚,吟诗作赋,“共醉重阳节”,确实别有一番情趣。

菊花于重阳节有其特殊意义,中国人自古重阳节赏菊成风。陶渊明《饮酒》诗云:“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王勃在《九日》中写道:“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一些笔记、志书对赏菊、玩菊、簪菊等都有大量记载。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爱在重阳节吟诗作赋。他们在重阳节登高望远,思念故友,赏菊品酒,表达爱意,抒发情怀,送上祝福,让这个节日充满浓厚的文化韵味。一首首朴素的抒情诗词,以其强大的情感张力跨越千年,感染着我们。

九九重阳 增城区图书馆举行朗诵诗会。(资料图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鹤涛摄)

广府重阳:登高祭祖成非遗文化

每年重阳节前后,广府民众喜欢结伴攀登白云山、帽峰山等,登高、祈福、敬老。以登高的形式过节,成为健康、祥和、热闹的群众活动。

重阳登高又被称为“九月九登高”,不仅是广府的重阳风俗,也是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重阳节,广州会开放众多登高点,其中包括白云山、越秀山、番禺莲花山、花都盘古王山等多个知名地标。除了中老年人,年轻人也是重阳登高的主要人群,近年来,广州塔等时尚地标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重阳登高的新去处。

白云山

重阳白云山登高望远。(资料图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摄)

曾应枫老师介绍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阳登高有别于其他技艺传承,该项非遗文化有着庞大的传承群体。它形成于广府人日积月累的生产生活中,在千百年的文化变迁中,形成了独具属性的文化密码。

除了赏菊、插茱萸的习俗外,广府人还有独特的登高寻九菖蒲的习俗。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民俗专家叶春生在其广府民俗图书中介绍:先秦方士郑安期,曾在广州白云山一带行医卖药,传说某年瘟疫流行,为了拯救民众,他在山上采仙草九菖蒲时失足坠崖,驾鹤成仙。另一传说是秦始皇早就命郑安期前往岭南寻找长生不老药,郑安期在白云山觅得九菖蒲时,不幸坠崖,乘仙鹤飞升。出于对郑安期的感激,人们在其传说中的飞升处白云山建了“郑仙祠”,又以飞升之日为“郑仙诞”,举办登山活动。由于重阳节也有登高的习俗,人们逐渐将“郑仙诞”的习俗与重阳登高原有习俗结合起来,形成重阳登高节。重阳节前一晚,很多广州市民连夜上山,希望能采到传说中的九菖蒲。

不同的地区,登高传统或许相似,但广府的重阳登高这组文化密码别具一格。据《白云区志》记载,广州重阳旧俗,载花糕萸酒,登五层楼、双塔,放响弓鹞。每年重阳节期间,很多人会相约驱车前往白云山,手持风车登高,一路欢声笑语,次日才下山回家。关于登高,广东还有一个特有的说法叫“打地气”,就是重阳前一天要上山沾地气,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在山上静思、默想一晚,迎接朝阳。

位于广州北部的帽峰山也是广州人登高的一个热点。比较特别的是,在帽峰山下聚居的客家人重阳当天登高主要是为了祭祀先人。白云区文遗办有关负责人冼永城介绍,这种习俗可能源于中原文化,客家人迁徙至帽峰山下生活后,将原有习俗一同带来。

传承重阳:五个传统习俗不能忘

重阳节登高、赏菊、吃重阳糕、吃长寿面、晒秋,这5个传统习俗不能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父母祈福,寓意长寿安康家庭幸福。

重阳节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曾应枫老师指出:重阳节的一些习俗是老一辈智慧的结晶,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重阳节起源于先秦,到战国时期,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活动。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的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平民为妻,贾氏把重阳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表示: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节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可见魏晋时期就有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并且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北宋过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摆放万朵菊花,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农历初一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到重阳,皇上要登高览胜,以畅秋志。清代,明代的重阳风俗依旧盛行。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一些地方把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农历九月初九被正式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赋予重阳节敬老爱老的新内容,开展敬老祝寿和登高望远的活动。

广州市残联、广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荔湾区残联相关负责人来到荔湾区西村街道和逢源街道,慰问百岁残疾老人。(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摄)

美食重阳 传统美食寓吉祥

曾应枫老师介绍道,广府人重阳节有个习俗,要去祭拜先人,旧时叫春秋二祭。重阳节祭祖少不了美酒与美食,据介绍,广州太和镇一直保留这个传统:村里人一家老小都会选择登山祭祖,带上鱼、鸡、饼干、糖果、酒、水等。这种源于中原的重阳祭祖风俗,在广州孔子后裔一族中也有保留。重阳节,孔子后裔会回到广州凤鸣古冢登高祭祖,是家传古风。从重阳当天清早到下午,扫墓人络绎不绝,这在广府地区形成了独特的人文现象。重阳节必吃的美食,记得要多多品尝。

●菊花酒

重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的“吉祥酒”。食菊,古已有之,屈原笔下,便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服食菊花瓣。到汉代,有了菊花酒。

●重阳糕

我国南方有些地方至今还留存着这样的风俗:到了重阳时节,已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送重阳糕,一般是两个大的,九个小的,取其“二九”相逢之意。北方农村流传的“中秋刚过了,又为重阳忙,巧巧花花糕,只为女想娘”的民谣,正是反映了这个风俗民情。

●螃蟹

重阳佳节正值秋菊飘香,螃蟹膏黄美味,肉质细嫩,是食蟹的大好季节。古人有诗云:“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

●柿子

吃柿子是重阳节一大食俗。在我国民间有一种传说,说朱元璋在征战途中曾食柿饱腹,后下旨封柿为凌霜侯,令在重阳节吃柿子,以示纪念。

●长寿面

重阳节寄托着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美好祝福,这一天很多地方有吃面条的习俗。面条一直是中国人贺寿的象征,老人过生日吃的面叫“长寿面”,面条做得越长越好,很多地方有卖很长的龙须面,寓意长寿安康。

相关阅读

广东各地重阳习俗

●阳江:放风筝

“北有潍坊,南有阳江。”阳江放风筝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

●惠州:放纸鹞

放纸鹞就是放风筝,惠州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这是惠州人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江门台山:吃牛肉

江门台山水步镇山口墟,历史上就有重阳节吃牛肉的民俗活动,水步牛肉节吸引不少人前来。

●韶关:浸菊花酒

在粤北客家地区,最为独特的习俗是浸菊花酒。这是一个中原古俗,现在流传的地区已经很少。

THE END
0.重阳节的来历与风俗: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登高习俗文化00:20意想不到的家族关系!鲁迅是周总理的叔叔,九大见面亲自确认 00:201959年印度总统访日,日本派19岁绝色艺伎,最后成印尼国母 00:20非洲少女天生巨臀,生前被关在野兽笼里,死后被做标本展览200年 00:20朝鲜女星当着李雪主的面,亲密挽金正恩胳膊,第一夫人竟满脸笑容jvzquC41yy}/3?80eqs0x8{kfgu0XVH3LWI4C7mvon
1.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视频在线观看爱奇艺搜索“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搜索结果页面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相关视频的搜索和在线观看服务。jvzq<84enkkov7xq0rvt0}{1uq5ra.J;':=&:M*G;'?9'K8'G:+9C.=4'G=&;J*:6'K7'BI'C7+F7.=G':<&G>*:H'>B'N9'D;+B2.J6'DL&;@devie`vh7arcmfa:dra3ereh5atfe`urygaas`3hgkvtgugh<
2.[视频]九九重阳节的来历与习俗CCTV节目官网CCTV4[视频]台湾将迈入“超高龄社会”2012-10-23 13:03:14 [视频]九九重阳节的来历与习俗2012-10-23 12:58:00 [视频]九九重阳 关爱老人2012-10-23 12:57:51 [视频]大陆学生只身赴台寻亲2012-10-23 12:54:29 [视频]台湾日本可能在11月重启渔业谈判2012-10-23 12:53:36 [视频]亲民党:全面罢免国民党民意jvzquC41vx4de}{0ep532:71325358[KFG747><49;>23<56874tj}rn
3.幼儿园小班教案《重阳节》(精选13篇)2、古诗中的佳节指的是什么节?(这里指重阳节)小朋友知道什么时候是重阳节吗?(农历的九月初九) 二、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以及习俗。 (1)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我们就知道在唐代,重阳节就非常受重视了。并且,在唐代重阳节人们有登高的习俗。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pwnw{wctkkjtcp1>56;<40jznn
4.重阳节的教案(精选6篇)小朋友们,你们都会做重阳糕了,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忙,做一个真的重阳糕送给爷爷、奶奶,好吗? 五、教学延伸: 通过家校通让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制作重阳糕,送给爷爷奶奶,培养幼儿尊敬长辈、老人的良好品德。 重阳节的教案3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jvzq<84yyy4vpsx0eqs0lrfqcp5rk}f1428239642;962Bd64963:>3jvor
5.重阳节敬老爱老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1篇)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重阳节,同时还学到了不少语文知识。老师再此提个小小的要求,希望每个同学能尊敬每一位老年人,做个尊老的好孩子。相信你们能做到的是吗? 重阳节敬老爱老主题班会教案 4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懂得尊老爱老是一种美德,并努力做一个尊老爱老的好学生。 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ct04<7;694ivvq
6.2025重阳节的来历ppt2021重阳佳节PPT复古国潮风重阳节敬老节登高望远秋游赏菊传统文化习俗课件下载-2021重阳佳节PPT复古国潮风重阳节敬老节登高望远秋游赏菊传统文化习俗课件下载-由作者手机18362971071上传,大小17.32MB,总共18页,比例为16:9,适用于节日庆典PPT等多种场景,包含了节日活动策划 节日晚会 重阳 重阳佳节 节假日 复古 国潮 九月初九jvzquC41o0>9:yuv0eun1ƒmwcpzj1:92:48:0qyon
7.【网络中国节·重阳】九九重阳①:重阳节的来历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重阳节的节期为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关于重阳节的来历,主要有以下三种主流说法:jvzq<84pgyy/jww0ep5tj|1ctzjeuj131769?5:63:5:B;6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