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节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 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01 重阳节的由来
九九重阳
重阳节历史渊源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据现存史料及考证,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重阳节历史演变
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重阳节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02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围绕“祈福、敬老、赏秋”展开,主要包含登高、赏菊、佩茱萸、吃重阳糕等,蕴含祈福、敬老与庆祝丰收的寓意。
登高望远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登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三: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登往高处乘清气升天。
赏菊簪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敬老爱老
“九”与“久”谐音,且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寓意长寿和健康,因此重阳节也被称为“老人节”。这一天,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祝福,祈求他们健康长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