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据悉,重阳节正式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在唐朝的时候,皇宫以及民间都开始过重阳节。重阳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小编有些朋友想了解更多关于重阳节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重阳节
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重阳节的意义是希望全国各地的人们可以尊老,爱老,敬老,在1989年重阳节正式成为我国的敬老节,可以组织老人们一起登山交流,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还可以陪伴长辈。目前我国鉴于人口老龄化加快严重的情况,并且人口平均生育率都成了负数,对于农村中守着的大批老人来说,孤独成了最大的问题。而重阳节的意义就在于开始重视老人孤独问题,而且希望老人们都可以健康长寿。
在重阳节,人们通过祭祖、登高、敬老等活动来表达对对已逝祖辈的怀念和对长辈尽孝道、感恩情的情感。
一方面,作为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我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宗族情感,习惯在一些重大的节日当天扫墓祭祖,以表达对已逝祖辈的怀念。在重阳节,人们也习惯去纪念祖辈。
另一方面,重阳节敬老则是这个节日最重要的主题。这一寓意来自古人对于长寿的美好向往,人们多在这一天表达敬老的心愿,重阳节也因此成为了敬老爱老的象征词。为了传承这一优良传统,我国专门修订老年人有关法律,将这一天固定为老年节。
再一方面,登高也是重阳节的一个重要民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提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说的就是重阳节登高的情景。重阳节正逢秋季,秋高气爽清凉舒适,特别适合登高望远,不但能解舒缓压力,更能起到消解心中烦闷的良好效果。
重阳节图片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来历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图
重阳节有什么样的传统
在重阳节到来时会有很多的习俗,其中包括登高、欣赏菊花,还有欣赏秋季。金秋9月份,天高气爽,在这一个季节登高远望,可以健身,心旷神怡。重阳节一直以来都有欣赏菊花的风俗,自古以来又被称之为菊花节,节日会举办一些菊花大会。重阳节还是一个欣赏秋季的节日,中国南方有很多的地区都会有晒秋的特色,慢慢的就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重阳节吃什么
湖北武昌县在重阳节到来时主要是酿造酒。据说酿造成的酒长时间清冽,储存较长的时间都不会损坏。山东省昌邑北部会吃辣萝卜汤。有谚语表示吃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陕西省的西乡县亲朋好友会在重阳节到来时赠送菊花或者是菊花糕。江苏省常州县会制作一种被称之为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主要是吃九品羹,还有重阳。浙江省的桐庐县在重阳节到来时会绑粽子,然后彼此馈赠,又被称之为重阳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