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传统
节日
重阳节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中秋之后,金城兰州已是“满地翻黄银杏叶”。2017年重阳节这天正好是周六,陌上书会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赏秋活动——登临兴隆山,共度重阳节。
兴隆山在榆中县,是距离兰州市最近的大景区之一,我却从未光顾过,难得与书友们同乘客车,赶赴兴隆山,登高赏秋,共度佳节。
传统
节日
重阳节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一个小时后,进入兴隆山景区,下车一看,一座握桥横在眼前。我太熟悉这座握桥了,在我校的办公楼一楼入口处,有一巨幅国画,就是兴隆握桥啊!十几年来我欣赏那幅握桥的国画不止千遍。而它的实体,今天才第一次见,我能不激动么?赶紧跑过去以握桥为背景,把我自己和好友拍进去。
兰州握桥很有名,民国时候,在雷坛河上曾经有一座握桥,成为兰州八景之一,曰“浩亹春涨”,后来被拆,移建到五泉山。另一座握桥就是眼前这个了。握桥建造极为奇特,据说不用一根铁钉,全由榫卯相套合。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都作过极高的评价,说“兰州握桥是中国伸臂木桥梁的一个代表”。
拍进去。
榆中站的书友会在登山口热情招呼我们。书友们鱼贯而入,渐渐散开到山路上。有书友搀扶着七十多岁的老母亲,也有带着七八岁的小孙子的。大家扶老挈幼,前者歌后者应,歌声飞扬,笑声洒落。有人似乎是专为拍照而来,穿了汉服,端着高级的单反相机,摆姿势,抓表情
很快到一处古朴的牌坊,迎面是赵朴初题写的“陇右名山”四个大字。牌坊背面是“兰州兴隆山秀比峨黄”,兴隆山当然比不过峨眉山的名气,也比不过黄山的高峻,但是兴隆山的秀丽在陇人心中可以与它们相媲美。
传统
节日
重阳节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我们是今晨第一批上山的游客,但见落叶遍地,金黄色的银杏和杨树叶子悠然盖满了台阶。一位扫树叶的勤杂工被书友们围住,恳求他,要亲自体验清扫落叶的感受。当一位书友兴致勃勃地扫落叶时,其他书友都乐呵呵地给她拍照,勤杂工也笑嘻嘻地立在一旁欣赏着这群快乐的年轻人。
牌坊右手有一个小小的滴水岩,取名叫“滴泪岩”,附会了一个不相宜的故事。我觉得景区的自然景观还是直接附上成因即可,大可不必捕捉那些无意义的传说,显得幼稚无聊。我们应该有点文化自信嘛,干嘛那么迷信荒唐呢。
继续上山,过了关圣殿、灵官殿、三大殿,见到成吉思汗文物陈列馆,陈列的武器有他射过大雕的弯弓,还有箭镞。有文字记录了停灵的时间,祭拜过的大人物。
另一侧有个较大的蒙古包,墙上的几副对联引起了我的兴趣,一副是阎锡山写的,联曰:
铁骑任纵横,一代武功成大统;
威名震欧亚,千秋盛业说元朝。
还有邓宝珊将军的联:
勋业满乾坤,想当年叱咤风云,纵横欧亚;
寇氛连华夏,看此日仓皇戎马,凭吊英雄。
另有民国时期的高双成和富成的联,分别是:
是民族英雄,想当年驭外统中,一代武功开元运;
隆崇德典礼,看此日奉安遗榇,千秋景仰护灵官。
武德盖人寰,愿默佑后起同胞,团结精神,灭此倭寇;
威名震欧亚,须继承先烈遗志,集中力量,还我山河。
运桥
漫坡的苍松翠柏高耸入云,有两棵遥想对望的巨松,是“柯交叶互碧重重”的连理松,与我见过的连理枝不同的是,这儿的连理松在很高处才分叉,分叉之后齐齐向上的两根树干一样粗细,一样高低,几乎没有主次之分,真是地位平等、齐头并进的模范夫妻!王心的妈妈诗兴大发,做了两句诗,“……相依两相望。”并且告诉王心,古代宫廷的大柱子就是用这样的古树做的。我想起杜牧的《阿房宫赋》开首就是:“蜀山兀,阿房出。”幸亏现在有了钢筋水泥做建筑材料,否则,怕是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再也见不到如此高耸的古松柏了。
连理松
有一棵松树,树根裸露,似苍龙之爪,有力地抓住岩石,给人以力量的启示。
我们看到一个路标“三人抱”,原来是长在路边的一棵古树,树围粗壮,需要三个成年人伸展了双臂,手拉手才能抱住。于是我们跑去抱树。我和老同学加上王心,三个人伸长了手臂,勉强抱住了树身。王心摸了又摸松树龟裂的皮,她爱不释手,也叫我们来摸。每小块皮却光滑细腻,冰冰凉凉。
直上喜松亭,山路折去复来,到达三官阁。门前立着一块巨石,上书“兴隆山”,字体遒劲洒脱。书会负责人提议在此集合,大家分列在这一标志性巨石前合影留念。于是大家嬉笑欢闹,以层层叠叠的远山为背景,将倩影留在深秋的怀恋中。
合影之后,书友们散开游玩。我和菊英凭栏远眺,好一派秋的华彩世界!但见群峰逶迤,苍翠叠嶂,沟壑肃整,意境壮阔。深秋的红叶遍山,也有成片的常绿松柏,还有未谢的白花红果和褚黄的灌木叶,色彩斑斓,相映成趣,秋天有着丰富的色彩层次,林峦丘壑显出高远与幽深的境界。有书友说:“看见远处的雪山了吗?那就是马衔山。”哦,这里看得见马衔山啊,这不正是著名的“寒山积雪”的景致么?
近午时分,书会要举办联欢活动。大家依依不舍地下山。再次走过古木林间,抚摸山崖旁的枯木凌石,感受秋的苍茫旷远,容易兴起人生的感喟。又到了喜松亭,来了一群身着绿色水兵服的女士们,在几位男士的伴奏下,她们一对一对手拉手跳起来,欢快的节奏,灵活的动作,整齐的队形,引得游人痴迷观望,鼓掌喝彩。
这种逍遥忘我的舞蹈让我们的心情特别激越,从山坡向下俯视,秋的博大气势满布天地间,山川、林木着色浓艳,纵横恣情,充满了傲然生机;远山近岭沉雄苍莽,放任自在;堤岸盘桓,溪水如带,柔媚飘逸。
回到山下握桥边,大家欢呼雀跃,踩着两列刻有树叶的整齐摆放在潭水清浅处的石块,扬水濯面。清流从石隙淌过,遇绝壁而下,形成一个小小的瀑布,水声喧哗。在潺潺溪水中,在层层树影里,挟裹着我们的笑语,山水人和,今年的重阳节,意义不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