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为何会被定义为“老年节”?这与重阳节的历史渊源及流变有关。
“九”的含义
《周易》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重阳”二字,但它对作为数字的“九”有着独特的解读,即“阳爻为九”。“九”在阴阳五行学说中被视为“阳数”。而九月九日便是日月皆为“九”,因此被称为重阳节。
《周易》 【宋】程颐传 清光绪十年刻本 国家图书馆藏
数字“九”与老年人的关系还可从与“九”谐音的字来推断。《荆楚岁时记》杜公瞻注称:“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重阳节有着饮菊花酒的习俗,而“酒”与“久”字和“九”字皆为谐音字,因此古人将饮酒赋予了长寿之意。而“重九”也可以从谐音的角度理解为寿命“长久”。
辟邪以求长寿
之所以重阳节与老年人关联密切,与古代民俗的“辟邪”求长寿密不可分,祈求长寿是辟邪的终极目的,而敬老与祈求长寿也有相通之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作对重阳节的“驱邪”和求延年益寿的习俗有着详细描述。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一文,对重阳的含义、重阳与菊的关联有较为详细的叙述: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是月律中无射,言群木庶草,无有射而生。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合,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食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
曹丕寄给书法家钟繇的这封信佐证了重阳节是由《易经》中的阴阳学说而来,并出现了“享宴”的字眼,这说明早在魏晋时期,就开始以宴席的形式度过九月九日这天。
《彭祖图》 选自《三才图会》【明】王圻、王思义 编纂 【清】潭滨、黄晟 重校
更为重要的是,曹丕还两次提到与求长寿相关的内容:其中有以“食”屈原曾经在《离骚》中写过的“秋菊之落英”的方式“辅体延年”,以及“助彭祖之术”。彭祖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寿命超过800岁,《庄子》中的《逍遥游》也曾提到“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西晋周处《风土记》中的则直截了当地道出茱萸的特点和其辟邪的功效。
“茱萸到此日成熟,气烈色赤,争折其房以插头,云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从中可以看出,重阳节这天茱萸会成熟。茱萸气味浓烈,用于祛除寒气。这段话可以作为王维所言“遍插茱萸”的注解。
南朝梁吴均所著《续齐谐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这则故事的主人公桓景被“长房提醒说家中有灾祸,需要插茱萸并登高饮菊花酒后才能消除。桓景登山回到家后发现牲畜“暴死”。长房认为,这是鸡犬牛羊替代他一家受灾。 虽然这则故事神话色彩较为浓重,但能够证明: 即便魏晋时期重阳节和长寿有相关性,可重阳节还是缺乏喜庆色彩。
宴饮以庆佳节
唐诗宋词中描述的重阳节,则淡化了充满玄学色彩、诉诸恐惧心理的“辟邪”、“除祸”行为,多了一些思亲的心理与饮酒的习俗。度过重阳节的方式也由从被动的、近乎迷信的“辟邪”,过渡到主动的登高与宴饮,重阳也逐渐成为“佳节”。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从“开口笑”、“酩酊”和“酬”字足以看出,杜牧的重阳节洋溢着欢欣的气氛,这和魏晋时期重阳避灾所体现的氛围差异极大。可见唐代的重阳节已是举杯痛饮的佳节。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虽然李清照的词作字里行间透漏着孤寂清冷的气息,但从“佳节又重阳”这句可以看出,宋代也将重阳节视为团圆、喜庆的节日。可惜李清照未能与丈夫在重阳节这天团聚,只好只身一人把酒感慨。
《东京梦华录》 是一本记录北宋都城风土人情的著作,该书对我国古代所有节日都单列章节描述,其中的《重阳》一章细致入微地记载了宋代都城的人们度重阳节的方式:
“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 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
明清小说中国的重阳节则不乏畅饮、食饕餮与欢声笑语的场面。在《红楼梦》中出现的宴饮情节中,有许多重阳节的踪迹可循,其中就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吃螃蟹”情节。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写道史湘云以东道主的身份邀贾母等人来大观园内宴饮并啖蟹。宴饮后便是作诗环节,薛宝钗、贾宝玉等五人作与菊花相关的诗,薛宝钗的《忆菊》中“谁怜我为黄花瘦, 慰语重阳会有期” 以及《螃蟹咏》中 “桂霭桐阴坐举觞, 长安涎口盼重阳”均提到了重阳节的字眼。可见明清时期欢度重阳节的方式是家族成员齐聚一堂“吃席”。
《鹧鸪天·重阳》选自《宋词话谱》【明】汪氏 编
从“辟邪”到团聚宴饮
再到正式立法,
重阳节之所以被定为“老年节”,
有着多重历史渊源:
阴阳五行学说的“阳爻为九”、
辟邪习俗中对长寿的向往、
少长咸集的宴饮文化……
这些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精华,
皆体现了中华儿女
尊老、敬老的优良品德。
弘文
编辑 | 王自晨
监制 | 高爽
审核 | 弘文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